APP下载

加强高考试题研究 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2019 年全国Ⅰ卷理综化学28 题分析

2020-02-12郑建忠

考试与招生 2020年2期
关键词:平衡常数方程式定量

>>>郑建忠

2019年全国Ⅰ卷理综化学28题以水煤气转化为载体,在考查形式和设问角度上大胆创新,既考查考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又重点考查考生分析、论证、表征等学科能力,充分体现了高考试题“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命题要求,对今后“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学习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一、试题评析及作答情况分析

(一)原题再现

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 CoO(s)为Co(s)的倾向是 CO 大于 H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 CO(g)和 H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C (填标号)。

A.<0.25 B.0.25 C.0.25~0.50

D.0.50 E.>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 小于 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 2.02 eV,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COOH⋆+H⋆+H2O⋆COOH⋆+2H⋆+OH⋆(或H2O⋆H⋆+OH⋆)。

(4)Shoichi研究了 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和H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 pH2O和 pCO相等、pCO2和 pH2相等。

计算曲线a的反应在30~90 min内的平均速率 v(a)= 0.0047 kPa·min-1。 467 ℃时 pH2和 pc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b 、c 。489 ℃时pH2和pc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a 、d 。

(二)试题特点分析

1.精选情境素材 凸显学科价值

第28题以水煤气变换这一重要化工过程为背景,从Shibata的数据资料、我国学者研究的反应历程图、Shoichi的分压曲线图等多个角度,展示了人类对生产生活中科学原理的不断探索,让考生体验到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凸显了化学学科的科学价值、人文价值与教育价值。近几年,很多高考试题都以学术专著、科技期刊、会议论文、技术专利等资料为素材背景进行编写,以能源、环境、材料、生命科学等为载体,在对研究过程的展示中,将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物质性质应用进行深度融合,很好地实现了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考查。

2.核心素养导向 考查综合素质

28题涉及反应限度、转化率、焓变、活化能、化学平衡常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平衡移动等多个基础知识。其中,化学反应倾向的判断、反应历程中能垒识别、用分压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平衡常数计算和运用、分压曲线的分析判断等,考查了考生从图表数据中提取信息、运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第(4)问对分压曲线的识别,是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的综合应用,对考生化学平衡常数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查再创新高,区分度很高。

3.创新设问角度 加强深度考查

28题对设问角度的设置独具匠心,比如:对化学平衡常数的考查,把问题设计成CO和H2还原CoO反应倾向的判断;对活化能的考查,要求考生找出最大能垒,从定性认识上升为定量考查,从要求理解催化剂参与反应加深为书写化学方程式。在对关键能力的考查上,也更加深入和综合。比如:第(2)问利用平衡常数或极限法计算H2的物质的量分数;第(4)问对分压曲线的分析,图中有四条曲线、八个坐标点,包含的信息较多,还需要合理选用前面几个问题中得到的信息和结论。设问层层深入,能力层层筛选,可以说对化学平衡常数的运用、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论证推理等能力的考查做到了极致,加大了考查的深度,充分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三)作答情况分析

综合考生作答情况,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必备知识理解不深刻

从答题情况看,部分考生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形成过程缺乏深刻理解,在陌生素材情境中,不能从具体问题中准确提炼出相关知识,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当然也就无法运用合适的规律和原理解决问题。如第(3)题,考生对水煤气变换的反应热、反应历程中最大能垒和化学方程式不能作出正确判断,其根源是没有彻底理解焓变和活化能的含义,没有掌握焓变的判断方法,没有真正理解活化能与过渡态的关系,只有定性认识,没有定量思维。

图1

2.规范表达能力较弱

规范表达是高考所考查的关键能力之一。答题情况反映了考生在审题、书写、符号表达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如第(2)题为选择题,要求填标号,但部分考生直接写了计算结果。第(3)题中水煤气变换的ΔH,要求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部分考生写成了符号“>”。第(3)题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用语不规范,一是没有按图中标注的“*”符号表达;二是方程式的连接符号不规范,出现“→”“?”等;三是化学方程式中出现了ΔH。

图2

3.定量分析能力不足

28题侧重对定量分析能力的考查。很多考生在运用定量思维解决问题时,不能将必备知识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如第(4)题中计算平均速率,反映出很多考生的计算能力较差;第(2)题中计算H2物质的量分数,可以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三段式计算,也可运用极限法计算,但不少考生却不会运用平衡常数解题;第(4)题图中四条分压曲线的确定,得分率很低,大部分考生没有根据反应特点来确定H2和CO分压变化的定量意识,不能利用前面得出的化学平衡常数来比较H2和CO压强的大小。本小题思维容量较大,得分情况反映出考生定量思维的深度不够。

图3

4.核心素养水平不高

第28题中4个小问题相互关联,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综合考查了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从答题情况看,大部分考生得分较低,反映出核心素养水平不高。特别是第(4)题,要想判断出分压曲线,就需要根据方程式分析出H2和CO分压变化大小相同,将曲线按不同温度分成两组;需要根据反应热来确定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需要根据前面的平衡常数来确定H2和CO分压大小。但考生不能从复杂的图表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不能充分利用前面得出的结论信息,不能有效综合运用隐藏信息和已知信息,不能运用与之匹配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最终导致失分严重。

图4

二、备考建议

(一)加强高考研究 夯实必备知识

目前,化学试题以必备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不断创新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方式,注重应用性和综合性的考查,重视对“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核心观念的考查。考生要加强对高考真题的研究,认真研究近几年全国卷及各省市高考卷,从中找出共性问题,发现命题规律,研究命题变化,感悟命题轨迹,预测考试方向。明确考什么,怎么考,考多深,从而制定复习策略。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高频考点有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其中,对化学反应速率、平衡常数、转化率、平衡移动等知识的综合考查更为频繁。复习时要做好概念和原理的深度辨析,要从概念理解到原理运用进行归纳整理,深化对原理本质的认识。

(二)加深原理理解 注重综合应用

高考题注重基础,但更注重对概念和原理的延伸与拓展,它经常在新情境中综合考查考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如化学平衡常数,近几年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且常考常新。从简单的计算演变为与速率、压强等多维度的图像相结合,这对考生的自学和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要认真梳理新课标、新教材的学科知识,多挖掘生产生活、科技前沿、社会热点中的素材,多积累高考试题和各地模拟题中的典型例题。通过自我提问、自我解决的方式,配以概念辨析、对比分析、定量计算等方法,增强数据分析能力,强化计算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原理的本质学深学透。

(三)加强专项训练 重视练后反思

加强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生要重点分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试题,通过改变前提条件、呈现方式、设问角度,或增加定量计算等形式,加大对思维深度、广度的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高频考点和综合性较强的内容,要选取原创度高、具有“高考味道”的试题,进行专题强化训练,巩固基础提升能力。

针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考生要做好错因分析,要对所考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对解题方法进行分类总结。要想做好题后反思,就要从基本概念的理解、反应原理形成过程的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分析等几个方面入手,通过反思和总结,不断重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进而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平衡常数方程式定量
常见压强平衡常数Kp的几种类型的计算
巧配化学方程式
多重荧光定量PCR法同时定量检测4种混合熟肉种源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挑战一级方程式
五大平衡常数的比较和应用
外汇风险敞口的定量刻画
教养方程式
不可忽视的三大平衡常数
冒险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