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研究进展

2020-02-11邓洁刘义婷李亚敏

军事护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病耻感精神分裂症量表

邓洁,刘义婷,李亚敏

(1.中南大学 湘雅护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3;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临床护理教研室,湖南 长沙 410017)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且严重的精神疾患,患者的精神症状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得到有效控制。Seeman等[1]调查表明,公众对精神疾病普遍存在歧视和偏见;而精神分裂症的耻辱感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精神疾病[2]。Gerlinger等[3]的系统综述结果表明,有1/3~1/2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因患此疾病而感到羞耻,并且在疾病的缓解期病耻感也持续存在。病耻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和社会功能带来负面影响,还会导致其治疗依从性差,导致疾病加重或恶化[4]。因此,本文对精神分裂症病耻感测评工具、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制定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措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测评工具

1.1 Link系列量表 Link等[5]重新修订的病耻感系列量表是最常用于精神疾病患者的病耻感量表,包括3个分量表,即贬低-歧视感知量表、病耻感应对量表和病耻感体验量表,共46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3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2~0.86、0.63~0.84、0.62~0.70。2007年由徐晖[6]汉化、翻译的中文版量表已被验证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用于评估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物质依赖等精神疾病患者的病耻感体验及应对。

1.2 精神疾病的内化病耻感量表 由Ritsher等[7]于2003年编制的精神疾病内化病耻感量表(internalized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ISMI),用于评估精神疾病患者对病耻感的主观内心体验。该量表分为5个分量表,包括被疏远、刻板印象、社会退缩、感知歧视以及抵抗病耻感,共29个条目组成。各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计1~4分,各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0~0.92。该量表具有很好的文化适应性,已经在多国语言的多个样本中得到验证[8],在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中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最常用的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工具之一。

1.3 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 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stigma scale for mental illness,SSMI)是由King等[9]在2007年编制,包括3个维度即歧视、病情掩饰以及积极效应维度,共有28个条目。该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87。耿峰等[10]在2010年对该量表进行了汉化,中文版SSMI-C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现已在国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广泛使用。

2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

2.1 患者相关因素

2.1.1 社会人口学特征 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水平等社会人口学因素,可能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差异的原因。余敏等[11]研究显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感知被歧视的程度高于男性,而男性患者通常具有更强的心理弹性和应对能力。Fresan等[12]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由于知识的缺乏,更易产生病耻感。已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家庭成员的情感支持下,对疾病有更积极的应对能力;收入较低或失业的患者更容易遭到歧视和偏见,而产生自卑等负面情绪[13]。

2.1.2 疾病因素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和临床因素的不同,其病耻感的程度也有差异。Vrbova等[13]对197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调查中发现,患者的症状越严重、住院次数越多,会受到更多的排斥,其病耻感也越严重,且早期发病的患者感知到他们被歧视的频率更高。Horsselenberg等[14]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水平直接影响其病耻感,阴性症状越严重,患者会出现更多的负面情绪,而产生自卑感。Chan等[15]研究认为,精神分裂患者的认知缺陷会降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影响患者的病耻感。因此,应根据患者的疾病发展特点、病程的不同阶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帮助患者改善症状,同时督促患者按照治疗方案规律服药,以减少疾病的复发次数,从而减轻病耻感的发生。

2.1.3 负性情绪 精神分裂症患者受疾病的影响,通常存在抑郁、焦虑、罪恶感等负性情绪。艾萍等[16]在对1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中发现,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水平更高,并且随着焦虑和抑郁情绪程度的加重,病耻感也更为严重。一项纵向研究[17]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程度与其病耻感相互影响,患者受到歧视,对疾病的积极认识就越少,其抑郁症状就越严重;而患者抑郁症状亦会加重病耻感。因此,医护人员应关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针对的心理护理措施,以缓解患者自身的病耻感。

2.2 社会因素

2.2.1 公众态度 精神分裂症患者产生病耻感与公众对患者带有偏见和歧视密切相关。调查[18]发现,公众认为精神分裂症具有危险性、有暴力倾向以及不可预测性,从而采取排斥、回避等行为。公众的这种负面刻板印象的形成,大多基于媒体地传播。据Rasdale等[19]研究显示,媒体往往描述精神分裂症是从负面的角度以及会给他人带来危险,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公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消极态度和污名化。一项系统综述[4]的研究显示,平均有64.5%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感知到耻辱,55.9%的患者实际遭受了耻辱,有49.2%的患者感到被公众疏远。因此,应加强精神分裂症疾病知识的宣教,以减轻社会及公众对精神分裂症的歧视和偏见。

2.2.2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疾病最有潜力的资源之一。Zhang等[20]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患者的社会支持越多,感知的病耻感越少,从而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因此,应加快完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重视家属对患者的支持作用,帮助其更好地降低病耻感。

3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干预研究

3.1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信念、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错误的认知,从而消除不良的情绪以及矫正不良的行为。Morrison等[21]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表明,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病耻感,改善患者自尊,促进患者康复。Wood等[22]在描述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策略中提出,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患者认知得到重建,改善情绪问题,并且减轻患者病耻感。认知行为疗法已广泛应用于精神疾病患者中,但目前国内尚缺少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研究,今后可探究其减轻患者病耻感的效果。

3.2 团体心理干预 团体心理干预是通过讲解心理健康知识,以消除对精神分裂症误解的重要途径,也是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项对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23]中,干预组患者在3个月内接受12次团体心理教育;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内化耻辱感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团体心理教育能减轻患者病耻感,帮助患者康复。谭晓林等[24]提出,团体自我肯定训练能让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接纳患有疾病的事实并肯定自身价值,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从而降低患者病耻感,提高自尊水平。

3.3 自我接纳训练 自我接纳训练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一系列的系统训练,以此提高患者的自我接纳水平,增强自信心,改善其社会功能。第1周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健康教育;第2~4周为自信心训练,采用强化积极的自我暗示、合理情绪化训练以及家属的情感支持;第5~8周是疾病自我监控技能训练及社交功能训练[25]。黄惠君等[25]对1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接纳训练能改善患者的述情障碍,增强患者自信心;使神分裂症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歧视,从而减轻其病耻感水平,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3.4 综合干预 Fung等[26]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制定了一套综合的干预方法,包括心理教育、认知行为疗法、动机访谈以及社会技能训练,结果显示,综合干预能有效减低患者病耻感,减少自尊的减退,增强患者参与社会心理治疗的积极性。Li等[27]对社区16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包括心理教育、社交技能培训以及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158例患者接受面对面访谈,同时在9个月完成8次干预,结果显示,干预组病耻感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临床症状特别是阴性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社交功能也有所提高。

4 小结

精神分裂症的病耻感涉及心理、生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和护理工作者的关注。而国内对于精神分裂症病耻感的研究较少,干预措施多为单中心小样本的探索,且多针对患者进行干预,而忽视了社会及公众对其病耻感的影响。今后可积极探索针对社会、公众及家属的干预措施,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借助大众媒体的力量帮助公众正确认识精神分裂症,以此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公众病耻感。此外,可开设专科护理心理咨询门诊,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及干预,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病耻感;同时需注重精神疾病的宣传工作,使得公众能正确认识精神疾病,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病耻感;量表

doi:10.3969/j.issn.1008-9993.2020.04.019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993(2020)04-0075-03

猜你喜欢

病耻感精神分裂症量表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素养与病耻感的相关性分析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与自尊水平的相关性探讨
强制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病耻感及相关因素研究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