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就是视觉动物

2020-02-10思敏陶紫东

第一财经 2020年1期
关键词:建筑师摄影图像

思敏 陶紫东

“这个时代就是一个读图、速读的时代,图像在某种程度上更容易被接受,它不需要你有太深的语言背景,就可以直观地、快速地传达信息。”建筑摄影师孙海霆对《第一财经》杂志说道。

如孙海霆所说,我们的生活正在形成一个越来越视觉化的环境。图像语言逐渐代替文字语言被更广泛地接受。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诞生了建筑摄影师、vlogger(视频博主)、网红机构和网红店设计师。

这些新职业的共同工作内容是,生产图像使其在社交网络上得到广泛的传播,换言之,图像正在从产品诞生之初就介入到内容的生产中,而非像传统的建筑、广告、产品生产那样,仅仅作为内容的宣传工具。

转变大概发生在3年前。据孙海霆回忆,随着新媒体平台上建筑媒体的涌现,建筑摄影这个职业才蓬勃起来。一方面,建筑类新媒体打开了建筑图像需求的缺口,越来越多的人不是去实地感受建筑而仅仅是浏览图片,就连许多建筑设计奖的评审也是如此;另一方面,建筑师们也需要影像留存,以在媒体渠道发表和传播,对于建筑师们来说,这是让潜在的甲方发现自己的机会。

从全球范围来看,建筑摄影并不是一个新的职业。20世纪初期,美国进入了城市化进程。商业地产的兴起带动了建筑摄影的发展,大量的开发商开始将建筑摄影作为住宅产品开发与售卖的宣传手段。而在中国,一直到近年,房地产经济带动建筑设计行业的兴盛,才出现了职业的建筑摄影师。

“这变成了建筑师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包括去取得新项目的一个重要环节。”孙海霆告诉《第一财经》杂志,“它变成了一个图像生产过程。在这两年里,图像跟建筑师的关系出现了非常剧烈的爆炸,成了捆绑在一起的状态。”

孙海霆在大学读的是建筑学,毕业以后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了6年,后来辞职创建了自己的建筑設计事务所。从身份上来讲,他一半是建筑师,一半是摄影师,交叉在一起,就成了建筑摄影师。

与普通摄影不同,建筑摄影仍然是对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的摄影类职业,大多数建筑摄影师都是建筑师出身。原因在于,非专业的建筑摄影师拍摄的建筑可能无法表达出潜在的行业语言。比如,如果不用移轴的方法矫正透视,拍出来的房子会产生各种歪斜。

如今,建筑摄影成为建筑系毕业生的一个就业方向,做得好的每年可以获得三四十万元的收入,高的能达到六七十万。

孙海霆认为,在信息传达上,现实照片比专业的图示和图解更有优势,受众不需要懂剖面图或者轴测图,便可以看懂一个房子好看或者精致与否。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图像统治现实的危险。

比如,为了迎合部分媒体和建筑师的口味,一些建筑摄影师会刻意将图片调成冷峻的色调,即使在太阳光底下,也呈现出不可能出现的灰冷色调。虽然这样的图片会更受客户和市场欢迎,但孙海霆说自己的摄影还是更愿意真实地传达房子的状态。

“我会用一个单点透视,就是所有的东西都横平竖直,让它很稳定,我的透视不会用特别大的广角,会用一个更接近于人眼透视的镜头,这样的话你会有一种亲近感,你对这个空间的尺度、对它的氛围,都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孙海霆说。

不过他也承认,建筑摄影师作为一个职业,仍然是为每个项目和这个行业去服务,不太可能有太多个人风格的体现。

与此同时,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行业也发生了变化,拍出来的照片好不好看,够不够吸引人,成为建筑师们从一开始就会纳入考虑的重要因素。

如果说在建筑摄影师孙海霆这里,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建筑已经从实体转变成图像,那么在vlogger熊小默这里,通过视频播放自己的日常生活变成了一种新的杂志形式。

10年前,熊小默是一名传统的媒体人,在设计杂志和生活时尚杂志工作,后来出任杂志主编。因时常发布有趣的内容,2018年,他在微博积累了几十万粉丝。同年,熊小默决定放弃传统工作,专职成为一名vlogger,如今他已在微博拥有近200万粉丝。

Vlog于2012年兴起,2015年在YouTube上火爆,并在中国00后明星欧阳娜娜、王源等的推广下为中国大众所熟悉。而这一时期,也正是短视频平台快速发展的时期,包括快手、抖音、B站,甚至相对有所区别的淘宝直播,都是在近三年的时间里火起来的,进而有了专职的短视频提供者。

在谈到vlog的本质时,熊小默认为当下视频发展的趋势就在于信息的稀释化,2000年前,竹简、铜鼎上的文字可以寥寥数语把一场战争说清楚,到后来,需要用报纸、书本写作,再到电视媒体、视频媒体,从40分钟的视频到5分钟,再到抖音十来秒的视频,这是一个不断抽离信息含量的过程。

“你在跟新时代的观众和读者打交道的时候,必须把信息密度降下来,人类的整个知识或者信息传播的过程,就是信息密度不断稀释的过程。”熊小默对《第一财经》杂志说道。

2019年10月,熊小默发布了一个名为《火星颠簸日记》的vlog,这是与某手机品牌合作拍摄的广告项目。在被称为最像火星表面的约旦的瓦迪拉姆沙漠,熊小默手持手机对着镜头说:“这个手柄都快要晃散架了。”他特意挑了一个行进颠簸的地方拍摄,用意在于这一期的vlog是要展示该品牌新款手机的防抖特性。

“我不会说你的相机有多好,或者你的电池容量有多大,你的屏幕有多流畅,你的UI有多漂亮,我这个故事只关乎基础需求,就是防抖。”熊小默说道。

郑铮1982年生 产品设计专业2012年开始以“体验设计”为其设计理念,注重视觉元素

虽然是以视频的方式,但他与品牌商的合作仍然是一种十分传统的形式,跟杂志社卖广告没有实质性区别,谈妥一个固定的价格讲一个故事,不对任何的流量以及销量负责。熊小默说,选择这样一种合作形式,更多是为了维持创作的独立性与真实性,不去触及伦理观可能带来的风险。

“如果我不停地在讲说文化的外延,就会没有流量,但做视频本身这就是基础分。你要有流量,要有人看。”熊小默说,“我现在微博的月均阅读数应该是1亿次左右,流量这件事情我及格了。对爆款博主,比如搞笑博主、萌宠博主来说,达到这个数字很容易,毕竟他们的信息天生就是要成为爆款的。”

的确,与vlogger的内容个人化相比,短视频博主这个职业正在变得越来越标准化,这意味着流量是其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青藤YOUNG的总监于是认为,“MCN(Multi-ChannelNework,多频道网络)机构的诞生对这个行业起到了规范化的作用。”作为一家MCN机构,青藤YOUNG主攻美妆领域,旗下有约100个网红艺人,分布在B站、抖音、微博、快手等平台,今年就新孵化了40到50个网红,收入从一个月几千到一个月几十万元不等。

但对于所有在线视频生产者来说,大众的注意力并不好掌控,“年轻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来越短,他们不会花40分钟去看一部剧了,他可能只愿意花4分钟,然后抖音变成了40秒。”她对《第一财经》杂志说。

熊小默1982年生 數字出版专业2017年开始独立创作视频成为一名Vlogger

1997年,迈克尔·高德哈伯第一次引入注意力经济的概念时提到,在一个信息丰裕的社会,信息可以随意地、以一种简便的方式分享出来,此时信息便不再具有稀缺性。由此,注意力便成了稀缺资源,而经济由稀缺性主导,注意力经济便成了我们当代社会的特征之一。

注意力经济推动了图像视觉对大众消费领域的占领,这不仅仅创造了线上的就业机会,也带动了线下其他行业的转型,比如网红店的设计师们。

“因为自媒体的出现,大家看到有意思的事情,会愿意把它传播出去,所以反向也推进了商家,包括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要去考虑这个东西有没有传播的可能性。”立品设计的总监郑铮对《第一财经》杂志说道。

2019年,郑铮和团队在香港的K11 MUSEA,将一个品牌的商业空间做成了海底的工业遗迹。据郑铮介绍,此举除了贴合品牌自身的故事,也是为了让空间具备更多的传播性,从而吸引消费者,让设计元素成为消费场景的一部分。

回顾10年的商业空间设计从业经历,郑铮发现消费者群体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们从以前的逛街和购买产品,到现在越来越注重体验性消费,而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传播。

就在几年间,网红店的概念充斥全网,也改变了零售店铺的商业模式。这些店铺的设计不再仅仅是品牌开店的其中一个步骤,而是整体的形象塑造。

传统的设计公司,会分为室内、平面视觉、包装设计等细分工作,但如今,立品设计一个团队就可以包揽所有的设计服务。这也为立品设计赢得更大的利润空间,据郑铮团队介绍,其设计项目的收费在70万元起,全案创新项目则达120万元,具体会根据项目的内容、人力与时间成本45来调整。

如何营造场所和氛围,使它变成社交网络上的传播热点,也是其设计服务的关键。这促使郑铮在设计空间时更注重空间的整体性和多元化,比如加入更多的艺术装置元素,因为艺术装置的多元以及不规范性往往可以带动一个空间的活力,使之成为一个关注热点。

“现在整个趋势都是用视频在讲故事,不断地倒逼着线下的一些体验,要变得更加动态,更加丰富和多变。”郑铮对《第一财经》杂志说道。

于是1989年生新闻学专业2015年起开始从事MCN行业

这也印证了华映资本对未来线下消费形态的判断,这家公司在2017年领投了对微念科技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后者推出了李子柒等头部网红。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认为,结合“消费+娱乐+社交+体验”的线下消费的复合场景将在未来吸引更多的用户。

从线上来看,随着流量形态的不断变化,内容日益成为流量的入口。季薇指出,从前,用户带着目的去搜索、发生购买行为,现在他们通过浏览种草内容“边逛边买”,整个互联网有变成一个大卖场的趋势。也就是说,流量入口无处不在,一切皆可转化成交易。

内容生产与消费的高度融合将会吸引更多的市场进入者,与此同时,从业者之间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对于当下正火的短视频行业而言,MCN机构对旗下达人的考核标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播放量,还涉及到停留时长、互动率、复看率、涨粉率等一系列指标,这意味着对注意力黏着力的全方位测量,而非仅仅只看点击率。

“网红经济的生命力很短,所以当整个行业越来越专业,它的天花板就会越来越高。本身文化素养越高的人,他未来的天花板会越高,能走得越远。”于是说。

而更多职业化人才的加入,也会将我们带入更为视觉化的环境中。

猜你喜欢

建筑师摄影图像
改进的LapSRN遥感图像超分辨重建
有趣的图像诗
当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
摄影42℃展版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