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元制”本土化推行的实践性研究

2020-02-10张云强宋维超

中文信息 2020年2期
关键词:双元制本土化实践性

张云强 宋维超

摘 要:经过两年实践,对本土化实施中的四种模式进行归纳,“六个实践成果”“五点创新”“四点建议”是对校企双元形式的总结,进一步发挥政府管理协调职能,学校层次应进行的改革,为本地展开以“双元制”为基础的校企合作提供了借鉴经验。

关键词:双元制 本土化 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2-0-02

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双元制教育模式本土化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是当前一种可以推广使用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了双元制本土化实施的四种模式:海信模式、嘉扬精密模式、京东模式、中德诺浩模式。

一、实践总结

教学资源整合创新“三重构”:课程体系的重构、课程内容的重组、学习载体的重建。将岗位工作任务有机地融入到课程内容中,实现了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所需的有效衔接,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教育性与职业性,含有共性和个性的特点。

制定了“双元制”教学的制度体系:在实施双元制教学过程中,校企从安全措施及实习管理、评价管理、双元制过程管控、课堂教学管理等方面共同完善、制定了25项制度或规定,确定了合作形式,明确了校企责任,规范了过程管控,确保了双元制教学试点的顺利实施。

形成了多元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诊改与多元评价相结合,目标考核和过程评价相结合,针对性与发展性相结合。采用过程评价、社会评价、第三方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形式,激励学徒注重过程不断努力,激励学生注重结果持续发展。实现了融教学诊改与第三方评价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同步进行的考核方式。

教学团队培养创新三互补:“教师”“师傅”互拜为师,按需培训共同进步;专兼结合协作互补,专兼职教师一起教学研究、一起培养人才、一起承担教学任务;“教师”进企业、“师傅”进学校,实现成长环境互补,教师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通过学习实践,提高了教师的技能水平,“师傅”进学校教学,发现理论短板,主动提升理论水平。

构建“五元三网”管理模式。所谓“五元”即政府主管部门、学校(系部)、双元制企业、班主任(实习指导教师)、家长;“三网”指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学校为第一网即框架协议网;学校(系部)、双元制企业、班主任(实习指导教师)、家长为第二网即管理实施网;Web技术(万维网)、无线智能终端(PC或智能手机)、移动通讯技术(语音和数据通讯)为第三网即技术沟通网。三网可比拟一个人,一网为骨骼,二网为血肉,三网为神经,三网相互独立,各为系统,又互相支持。

形成“双元制”教学过程“一二三四五六”模式。一条主线:学生的职业能力;“双元”育人:联合培养机制和校企合作协议;三个主体: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培养学生;四个融合:考试与考核、教师与师傅、教室和车间、学历和证书;五个落实:实习保险、工龄计算、实习补贴、社保费用、助学金等;六个共同:培养方案、课程与岗位教材、理论与实践课程、评价与考核标准、双师管理、实训与就业指导。

二、经验创新

1.招生招工方式创新

双元制本土化模式下,校企采取共同联合的方式招生招工,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确定招生规模和人数,学校为企业单独组班,企业按用人标准和学员班招生人数,通过面试形式择优录取。这些学生(学员)就相当于该企业的“准员工”,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员。

教学模式创新。校企共同制定符合各工种的人才培养计划。其中企业课程的设计,集合了企业技术部门的集体智慧,也集中了学校专业教师团队的汗水,真正做到了学习与岗位需要“零距离”对接。通用素质课程为各专业公共课程,采用选定教材,学员自主学习的形式。专业能力课程按工种、岗位分别制定。设置理论授课AB双班制,相同内容重复讲,学员可以根据自身工作情况选择上课时间,在保证工作和休息的基础上,参加培训活动,使学习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现场培训实行一对一与学员面对面交流模式,培训教师走进产线、走入班组,一对一指导学员,贴合企业生产实际,提高教师指导效率,解决学员在实际操作上面临的问题,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2.“一体化”教师培养队伍创新

學校抽调专业骨干教师,企业精挑具有技术、技能专长的企业师傅,结合双元制所在的岗位要求,实行以师带徒模式。培养工作是学校的教师团队真正的融入到“企业教室”氛围当中,通过学员了解、熟识掌握企业的人才需求、岗位技能、生产文化。并将这些以活生生的案例展现给所教的学生,既实现教学相长,也为成长为真正的“ 一体化教师”积累了宝贵的企业经验。另外由于企业导师的选拔、培训上岗,让这些技术人员有了老师的经验,为企业积累了内训的师资,也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库提供了更多的资源。

3.评价制度创新

通过四种模式的实践和探索,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构建了“校、企、第三方(专业教育集团、协会、市职业能力鉴定站)”评价体系。学校主要开展理论教学、实验实习、德育等考核,主体体系以学校现有制度为基础,过程引入“企业”评价。企业主要以职业能力评价为主,主要体系以企业第一岗位能力需求为核心,通过入职培训考核、岗位“师带徒”考核和评价、定岗考核等,学校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理论+心理”支持和辅导,稳定学生的情绪为主。

实践模式创新,本土化“双元制”实施要素可概括为“政府主导、主体双元、合同落地、成本分担”。“双元制”在本土化实施过程中起到“线人”和协调人的作用,校企能否对培训模式和政策认可,主要看政府能否将德国“行会”的作用发挥出来,在实施前达成可执行的协议,实施中能有效促进互动解决困难,对过程监督规范及时。学校和企业在合作层面是平等独立的,是以培养人才组建的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双方共同参与并执行培养合同。在执行合作时,框架性的学制培养大纲等进行制定,有良好的互动机制,培训服务合同引入劳动部门第三方监督。成本是校企合作的“痛点”,根据实践经验,企业承担在企业的场地、设备投入、保险、实习津贴等,学校承担在校期间的师资和培养经费支出。政府通过法律规定企业可以成本的形式申请减免或补助。

三、实践思考

通过实践、研究,形成了本土化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真正实现了产教融合,形成产教融合的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了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为双元制的实施提供了场所,实施过程中完善、制定了相关制度,教学过程中熟练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以上成果使双元制教学,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均有了依据和参考。经过实践,双元制本土化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对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政府是本土化能否实现的关键。在我国国家层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尽管其中有企业对职业教育的义务,并强力推进行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也政策激励和税收优惠,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但省一级确没有适合自己的地方性职业教育配套法规条文,没有具体落实并可执行的管控机构。因此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建立迫在眉睫,对明晰政校企的权利、义务及相互关系,解除企業对学生安全、学生管理和企业利益保障等后顾之忧。

二是办学模式改变。东营本地职业学校都是公办,对政策和规定理解落实滞后,改革受制于各种“规矩”,政府部门责任和服务意识不强。在本土化过程中本应是“三元制”最佳,但却成了学校的“独角戏”。因此探索以政府为引导的三元制培养制度、联席会议、税费减免等刺激市场对“政校企”培养模式的认可度。探索政府购买职业教育机制,对参与企业毕业生跟踪、第三方质量评价等支付企业培养费。随着家长对高学历要求,探索“双元制”与本地高校注册入学制度,实现中高职衔接。

三是学校应解放思想,提高开放水平。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什么?——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用企业的理念改造职业教育,用企业的行动思考、设计、实施职业教育。按照市场规律开设职业教育所需的教学领域。当前我国缺乏行会“主营”参与职业教育,应努力寻求企业,根据企业要求、遵循企业标准办学,提升学校服务能力和竞争力。

四是学校提升管理水准,走改革创新之路。采取“问题导向”组建高效的校企合作项目团队或成立校企“双元制”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一定的沟通机制,打破在企业用人、学校人才培养、专业设置、企业岗位需求等方面阻塞。实行“双导师制”,企业重应用培养,学校提理论水平。能对学习现象和教学路径根据学生个体进行步骤设置、阶段优化、过程控制实现组织形式综合化、组织单位小班化、组织管理专门化。让教师有压力和耐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杜广平.我国现代学徒制内涵解析和制度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30):88-91.

[2]姜大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再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3):

5-13.

[3]周新源,丁亮,侯宏强.太仓市“双元制”本土化实施:调查分析及改革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9):58-65.

猜你喜欢

双元制本土化实践性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