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学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2020-02-10王大伟赵晓旻赵延杰宋修道李炜

中文信息 2020年2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王大伟 赵晓旻 赵延杰 宋修道 李炜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措施。我国高职教育采取了很多行动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建设,对高职现代学徒制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中医学专业现代学徒制发展影响因素相对较多,目前大多是在形式上发展,在内容以及体制上创新较少。为更好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战略,构建符合现代产业需要的现代学徒制,高质量地并有针对性地完成中医专业人才培养,我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了中医学专业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关键词:中医学专业 高职教育 现代学徒制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2-0-01

2018年2月22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规划》就深入实施“健康山东”战略,全方位、全周期打造健康服务产业链,创建国家医养结合示范省,针对医养健康产业如何培育形成新动能给出了指导。2019年2月13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建设多元办学格局等要求,并要求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学校经过多年人才培养经验积累,学徒制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比如:

1.双师型人才能力有限

随着学校招生规模扩大,教师教学任务重,忙于事务性工作,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经验欠缺;绝大多数教师非师范院校出身,系统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不足;专业教师基本是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缺乏医院临床工作实践经验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脱离实践,难以承担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的重任[1]。

2.人才全面培养模式难以实现

我校以往校企合作采用“宽基础、大平台、活模块、多接口”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属于多元全面型人才培养模式[2]。但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理想化状态,“学科型”人才的标准与“职业型”人的培养有较大差异,很难在理论与实践、中医与西医、医德医术等多个维度兼顾[3]。

3.制度和评价体系欠完善

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各个部门通力合作,这就需要学校整合各种资源和条件,制定完善的制度。此外,教师、企业、学生和家长对于人才培养的职责不明确,各主体不能积极与主动地参与其中。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后期的工作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不能有效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的良性循环。

二、我校中医学专业现代学徒制改革

我校中医学专业是全国首批健康服务业示范专业,先后牵头编制国家级行业文件,为中医学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土壤。随着中医学专业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应该更好地体现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社科教育相融合、中医药教育与现代医学教育相融合的特征。

1.“双师型”教师团队培育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提出:“要推进教师和企业人员双向交流合作,切实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加快建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专业教师同时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资格证书,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既有教书育人、传授知识的资格,又有临床实践的资格。

学校层面聘请专家名师举办讲座,注重教育教学理论培训;校内“青蓝工程”促进新老教师子进行“传、帮、带”,对教师进行全方位、多层次、有计划的培养和培训。积极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实践和培训,参加教材建设及学术会议,拓宽视野。与各企业长期深度广泛合作,聘请各企业骨干人员作为“产业导师”,构建校企“互聘共用”教师管理体系。“产业导师”与课程组教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直接参与课程授课、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制定与修订,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进一步优化团队双师结构。同时,聘请的“产业导师”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促进专职教师企业需求的把握。

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到合作企业深入培训学习,掌握企业基本技术,专业技能水平和岗位工作能力,真正成为既懂得管理理论,又具有熟练应用技能的教师,打造工匠型、创新型教学团队。

2.模块化培养,对接岗位需求

中医学专业目前已与16家健康服务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实施“订单培养”,成立了包括小儿推拿、悬灸技术在内的16个专业方向班。

中医学专业多方向、全方位培养中医人才,遵从“政行企校、四方联动、产学融合、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结合市场需求,对学生进行模块化专项培养,在不同阶段整合课程教学与实践模块,按模块设置课程和分配教师,根据不同的方向及时做出调整,培养切实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实现学习与企业实践的无缝对接,达到校企协同育人的目的[4]。

3.加快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

中医学专业的课程改革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综合提高的原则,突出重视经典,夯实基础,强化临床,增进人文的中医文化特色。

改革课程体系,推进创新、交叉融合课程的建设,开展云课堂智慧职教、优慕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等,加速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嵌入与普及,促进学生求知自学、中医思辨和守正创新能力的培养。

增加中医经典课程,夯实基本功练习。设置中医专业群及系列课程,强化中医思维模式训练,开设“中医经典大讲堂”“养马岛中医论坛”等系列讲座教学,促进学生临床中医思维的全程投入和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

开设实训与第二课堂,突出中医特色,强化中医实践训练。倡导“早临床、积极临床、反复临床”,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中医实践与应用[5]。

加强传承中医诊疗能力。加强传统师承意义的带教,增进学生与教师“师带徒”式的深层次的知识融汇传承,带教老师带学生上临床、讲实践,示范技能,用中医传统诊疗模式,增强学生中醫理实一体的辨证论治思维、动手操作能力。

4.构建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中医学专业依托“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集团”,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创新校企合作有机融合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三平台两模块”课程体系,创新“三元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融学校教学、企业实践培训与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与行业企业共建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

“五段式能力递进”校企协同育人的教学过程。学校和企业共同研制人才培养专项方案,设计系统的校内课程、校外实践、跟师实习、企业顶岗,构建“识岗(生手)→跟岗(新手)→轮岗(熟手)→定岗(能手)→升岗(高手)”教学过程,按照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训统筹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进程。

交叉循环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接触行业、企业生产过程,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时间深入行业、企业了解或参与生产的某一过程,同时在学生顶岗、跟岗实习期注重实践操作,校内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对学生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与强化,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交叉的方式,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共同提高[4]。

5.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

强化过程性考核评价方法,创建与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相适应,更加全面、准确、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开展使用ISO9001综合评价体系,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变理论考核为项目考核,变由学校单方评价为学校、企业、社会、家长、学生等组成的“五元合一,多方协动”评价主体,探索构建融汇基础知识、实践技能、综合素质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学校企业定期研讨,加强培训效果转化,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和发现的新问题及时沟通交流;企业针对教师的培训情况给予评价,形成培训反馈机制。

现代学徒制对提升中医学专业高职教育办学水平有重要作用,应当把它看做提升中医学高职教育内涵的着力点,不断进行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曲晓媛,贾世磊.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教师的双元制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4(08):31-32,35.

[2]寸鹏飞,刘衡,张尹等.新形势下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改革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2018(20):5-7.

[3]李炜,于明宇.针对岗位能力需求的专科中医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

讨与实践[J].中国卫生产业,2017(20):84-85.

[4]李炜,于明宇.针对岗位能力需求的专科中医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J].中国卫生产业,2017,(20):84-85.

[5]秦裕辉,何清湖,李铁浪,陈楚淘,卓海燕.加强综合改革,突出特色发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37(4):446-449.

作者简介:王大伟(1982.11—),男,汉族,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山东莱阳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中医临床常见病的診治与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