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念刘派京韵大鼓创始人刘宝全150周年诞辰

2020-02-10王文玉

曲艺 2020年1期
关键词:大鼓曲艺天津

王文玉

众所周知,早年间京韵大鼓界刘宝全(刘派)、白云鹏(白派)、张筱轩(张派)三派并称,而其中艺术水平之高,影响之大者莫过于刘宝全。2019年是刘先生诞辰150周年,去时不远,谨撰文以念。

我的父母都是刘宝全的忠实粉丝,我四五岁时就随家人在天津小梨园剧场看过他的演出。他在台上潇洒自如的情态和抑扬顿挫的声音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随着年岁渐长,在前辈们的讲述中,刘宝全先生的形象也进一步丰满鲜活起来。

关于刘宝全先生的生平轶事,我从王树田①先生和韩德荣②先生处听得较多。王树田是我师叔,曾住在天津城北河北大街郭家水库胡同23号,刘宝全住在26号,两家比邻而居多年。1980年左右,王树田回过一次天津,就住在天津实验曲艺团团部(南市荣吉大街)。某天上午我去看他,聊了足有三个多小时。他讲了不少关于刘宝全的事情,可惜当时没有录音机,现在写起来也仅凭记忆而已。至于韩德荣先生,他是刘宝全的入室弟子,晚年又给刘宝全伴奏(四胡)。我和韩老在一个单位,也听他谈过不少刘宝全先生的轶事。

刘宝全生于清同治八年(1869),曾用名刘顺全,字毅民,河北深县人,后随家人迁居天津,因家贫,十岁左右被典卖于“清吟班”,陆续学习吹、打、弹、拉、唱各种技艺。刘宝全天资聪颖,学艺刻苦,在短短两三年中技艺大进,各种乐器均能掌握,而且能给各种小曲演唱和大鼓演唱伴奏。离开“清吟班”后,刘宝全在为大鼓艺人伴奏同时,也发掘自己好嗓子的潜力,勤练诸般演唱技法。他曾唱过京剧老生,但最后还是重操大鼓旧业。在当时天津的鼓曲行当中,唱木板大鼓者较多,技艺较高者有胡金堂、宋玉昆、霍明亮等。刘宝全拜胡金堂为师,对宋、霍也执子弟礼。他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后,针对木板大鼓“鼓套子”(前奏曲)比较单调乏味、整体观聆感受较为单薄的情况,创造了新颖别致的“鼓套子”,在伴奏中增加了四胡,在演唱中加入了适度的表演,有效提升了木板大鼓的观赏度。

经此一番,刘宝全的大鼓逐渐受到津门受众的欢迎,但为在艺海深处探寻骊珠,刘宝全决心赴京。

刘宝全在京期间和戏剧名家交往较多,经常与余叔岩、谭鑫培、杨小楼、王瑶卿、梅兰芳和马连良等在一起探讨艺术。他们在发音吐字、唱腔曲调、动作表情等方面常常互相切磋,取长补短③。谭鑫培先生对刘派京韵大鼓的形成更是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木板大鼓产生于河北农村,刘宝全的演唱中间有河北、天津的乡音。有一次谭鑫培在听完刘宝全的演唱后说:“你嗓子好,身法技巧也好,只是有些字音得揣摩揣摩。咱们得唱得入乡随俗,要想在北京站住脚,得用京音来唱。你是个聪明人,如能把这点不足改过来,将来不难享大名。再说以京音来唱可以走遍全国,外省听主儿听着也顺耳,是这个理不是?”这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刘宝全连声称是。此后,他把所唱段子的字音全部做了筛查,完全用京音演唱,果然得到了北京受众的喜爱,“京韵大鼓”之名也随之而生。

因卓越的艺术成就,刘宝全有了“鼓王”的称号。但此称号的由来,目前尚有众议。有一说是京都文人庄荫棠④发起过一次投票,在各曲艺茶社门前摆一投票箱,任凭受众投选所好。后经计数,刘全宝独占鳌头,遂有“鼓王”之称。一家之言尚待考据,但刘宝全的演唱水平之高,是毋庸置疑的。

比如在《丑末寅初》⑤这个小唱段中,刘宝全唱到牧牛童儿“倒骑牛背,口含短笛,吹的是自在逍遥”时,在低音区“一路走低”,至“遥”字“触底”,以曲径通幽之声引人入景,于山林中倍觉心旷神怡。但紧跟一句“吹出来的这个山歌儿野调无腔”又走变腔,有异峰突起之感。最后一句“他绕过了这小溪旁”戛然而止,也使受众探景的脚步止于“小溪旁”,让人在心满意足之余又有一丝怅然若失,个中妙处,当能有“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的意境了。

刘宝全在曲艺方面是一位艺术全才,除京韵大鼓外,各种乐器也均能弹奏,各个曲种差不多全能演唱且水平较高。他还拴过“笼子”(也称“拢子”)。

“笼子”就是唱曲艺的全堂设备,在清末多流行于满人中,因有“铁杆庄稼”,自身的艺术素养又相对较高,他们中有不少曲艺爱好者自掏腰包,置办演唱所需物品,放在大圆笼中,到处上堂会,不收钱,为的就是“耗财买脸”。刘宝全拴笼子则是商业演出,有收入。他的笼子堂号是“宝全堂”,在京津等地演出较多且收入较一般演出为高,这既能增加自身收入,还能帮衬些同行。北京京剧界诸公家里有喜寿之事,就多请“宝全堂”演出。以谭家每年请刘宝全演出次数最多,概因谭家三代(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都爱听刘宝全的大鼓,又与他有交情。不过,刘宝全到京剧界朋友家演出多有友情成分,很少谈及演出费,但是对方也绝对不会少给。如谭家每次所给的演出费比一般家堂会给的费用会多出一半。刘宝全晚年有一次在著名琴师杨宝忠家上堂会。因杨宝忠喜得一长孙,刘宝全上台后先和大家说了几句闲话儿:“今儿我先给宝忠老板道喜,得个大孙子。我见着宝忠老板,不由得想起了几十年前的事情了。那会儿杨老板大概也就十来岁吧,您过生日的时候我就来唱过堂会。您瞧,当年的小寿星如今也有接辈人了,都有孙子啦!真是日月穿梭催人老啊!我这岁数可不能跟当年比了,怎么样呢?那我也得把这段唱好了,表示我的心意吧!”几句话说得杨宝忠连连点头,忙在台下致谢:“您是看着我长大的,您可多辛苦了。”

刘先生平生所传作品,几乎段段精彩,后學者无不奉为圭皋。列于刘派门墙中者甚多,达者也不少。如小黑姑娘(金慧君)、林红玉、良小楼、小岚云、孙书筠、侯月秋、章翠凤、桑红林等,多为“挑班”人物。骆玉笙基本上也宗刘派,但又吸收了白云鹏、白凤鸣的艺术成就化为己用,加之她天赋佳喉,创出了“骆派”。刘宝全对乐队要求较严,要求乐队和演员要成为一个艺术整体,才能显示出艺术美。他对演出认真负责,演出前总要在家中把要上演的节目演唱一遍以防不测。他总说,这是对观众负责,人家拿钱买票,不能对不起人家。对于观众特别喜欢的《大西厢》,刘宝全很少演出。他认为一个老人塑造一个小姐不大合适。故常只在每年封箱时演一次。

刘宝全急公好义,同行中若有外地来津难于登台的,他总是给予帮助,令其顺利返乡。他的朋友庄荫棠去世后家业萧条,刘宝全对其后人不时给予照顾。

为了保护嗓子,刘宝全不吸烟、不喝酒,水果青菜一日不可或缺,但很少吃肉。

刘宝全的弟子常旭久、白凤鸣、谭凤元、韩德荣、钟德海等中,韩德荣早年曾唱过京韵大鼓和连珠快书,后专攻三弦、四胡,其四胡技艺之佳素为业内所推崇。

刘宝全晚年时全家移居北京,但仍常在天津演唱,每年夏天回京“歇伏”。1942年时,京津一带沦陷已久,百姓饱受欺凌,刘宝全终日愤懑于胸,身体每况愈下,不幸在该年10月8日凌晨逝于家中。

虽然刘先生走了,但是他为京韵大鼓的创立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将永载中国曲艺史册。我们深切地怀念他对京韵大鼓付出的全部精力。今天,新时代下的曲艺工作者更要发奋图强,在新的伟大历史时期为我们的曲艺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注释:

①王树田(1913——1987)天津人。1929年拜李寿增为师,出师后与张振圻、汤一民等人在天津三不管、河北鸟市等明地演出。1938年赴济南、德州等地演出,1950年与韩子康、康立本、杨松林等人赴武汉,在民众乐园演出,并定居武汉,为武汉相声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1952年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演出,1953年加入武汉市曲艺队,任队长,1962年武汉市曲艺队改制为武汉市曲艺团后任副团长。王树田形象富态憨厚,口齿清楚,语言简洁,流畅自然,生活气息浓郁,尤其擅长柳活儿,模仿戏剧中的“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曲艺中的刘、白二派京韵大鼓均能得其神韵。代表曲目有 《四大名旦》 《四大须生》 《卖布头》 《改行》《闹公堂》 《哭四出》 《玉堂春》 《追韩信》等。(节选自薛宝琨主编,高玉琮、魏志强副主编:《相声大词典》,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283页。)——编者注

②韩德荣(1919——1994)北京人。弦师、曲艺教师。一家五代从艺,祖孙九人在北京、天津享有盛名。父韩永先为清末至民国时期艺人。韩德荣自幼随父亲学唱联珠快书及三弦、四胡、琵琶等乐器,16岁起为刘宝全伴奏四胡,17岁在天津拜刘宝全为师。1852年回津后加盟群声曲艺社,后参加天津市曲艺工作团,1953年和平区曲艺队创建任乐队队长,1956年加入和平区曲艺杂技团,为闫秋霞伴奏,兼任侯月秋、周文如弦师。1978年应天津市曲艺团之邀担任曲艺团学员队伴奏教师。1980年加入天津市实验曲艺杂技团。1986年被聘到中国北方曲艺学校任教。(蒋卯卯、张博、佀童强主编:《中国北方曲艺老唱片有声大考》,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版,第32页。)——编者注

③马书林口述、张圣节整理:《漫谈京韵大鼓及其主要流派》,《曲艺》2014年第8期,第43页。——编者注

④庄荫棠之生卒年编者不详,但根据复旦大学博士赵海霞论文《1872-1919年近代报刊剧评研究》所述,“庄荫棠是北京著名文人,曾任《京话日报》 《爱国白话报》编辑,以‘东亚戏迷为笔名发表了大量剧评。”由此可见,他发起这一场投票确实是有可能的。刘宝全先生也曾说,“干咱们这一行,离不开你们文墨人,我从前也有一个朋友庄荫棠,在笔墨上帮过我的忙。像《活捉三郎》 《徐母骂曹》 《白帝城》等段子就是我们一起研究的。”“词儿可都是庄荫堂的手笔,他琢磨好了,拿给我看,我就哼着安腔,觉着哪儿要减两句,哪儿要加几句,或者这一句太短要加字,那一句太长得减短。还有这个字唱起来不响堂,某个字使不上劲,就和庄先生商量,请他照我的意思修改。……所以他(庄荫棠)编的大鼓词,可以说是雅俗共赏,跟韩小窗的‘子弟书搀和在一起,并不输给前辈老先生。”(梅兰芳:《谈鼓王刘宝全的藝术创造》(上),《曲艺艺术论丛》1981年第1期。),此外,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东方说唱艺术系列丛书》之《孙书筠京韵大鼓演唱集》的目录页中,《白帝城》作者明确标注为“(清)韩小窗原著、庄荫棠整理”;《活捉三郎》作者标注为“庄荫棠”。——编者注

⑤唱词引用于蒋卯卯、张博、佀童强主编:《中国北方曲艺老唱片有声大考》,第23页。——编者注(责任编辑/马瑜)

猜你喜欢

大鼓曲艺天津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大鼓里有什么
《曲艺泉城》
《天津之眼》
神奇的大自然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张大鼓剿匪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