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幻电影:梦想终将成真

2020-02-08法人王茜整理

法人 2020年1期
关键词:科幻电影眼镜机器人

◎ 文 《法人》全媒体记者 王茜 整理

科幻片是最早的电影类型之一,从20世纪初开始,就承载了人类对于科技未来的想象和启迪。

电影创始人乔治·梅里埃的代表作《月球旅行记》拍摄于1902年,是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手机发明者马丁·库帕曾说,他发明手机的灵感正是受到1966年《星际迷航》中“通讯器”(communicator)的启发。

数十年来,科幻电影制作公司塑造了无数出神入化的AI形象,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未来想象,如今正在科学家的努力下,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多种形态机器人成人类好帮手

《回到未来》是美国经典科幻电影系列,共有3部,分别拍摄于1985年,1989年和1990年。《回到未来1》堪称是“时空穿越始祖”,第一次提出了“平行空间理论”,电影中对于30年之后,也就是2015年的科技畅想,和当今世界有着很高的吻合度。除了电影中的“时光机”因为违背物理定律而早被科学界否定以外,《回到未来》里出现的多种形态机器人,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满天的飞行器”“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我们不再对电影中的这些科技前沿产品感到陌生——蓬勃发展的“无人机”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航拍和物流领域;“飞行的汽车”由斯洛伐克公司AeroMobil率先研发成功,最大飞行距离700公里,并于两年前获得捷克官方牌照,已面向市场发售;“自动驾驶”则在谷歌、百度、沃尔沃、奔驰、宝马、奥迪等巨头企业的推进下,进入模拟复杂路况以及自动驾驶测试阶段。

据相关资料显示,2010年到 2015年间,与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相关的发明专利超过22000件,预计很快可实现“完全的自动化驾驶”。到2021年,预计将有10%的新车具备自动驾驶功能。

还记得电影男主角马蒂脚踩的“磁悬浮滑板”吗,2015年被Arca科技公司研发成功。这款名叫Arca Board的产品采用液氮冷却超导体技术,支撑滑板的悬浮力量,以风力为助力,可离地2.5cm左右,悬浮3—6分钟左右。

Arca Board的制作灵感就是来自《回到未来》,至于电影中的“扫地机器人”“大屏幕视频通话”“机器人服务员”等,早已随处可见。电影中出现过的虹膜、指纹和人脸识别技术扫描,也在当今认证和移动支付领域被广泛应用。

尽管电影中的人工智能和我们现在的科技产品在细节方面并不完全一致,但构想基本相同,大量生活辅助类型的机器人已经进入实体生活场景中,并逐步实现效率升级。

穿戴式智能设备引领消费风潮

美国经典大片《碟中谍》系列电影,和风靡全球50多年的007系列电影,是很多人工智能装备的“炫技场”。邦德在《黑日危机》(1999年11月)中戴的一副X光眼镜,可以扫描敌人武器装备。X光扫描技术具有百年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开始逐步实现对于X射线扫描的应用。1998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了一款具有夜市功能的摄录机,其实就是“透视眼镜”的初级设备,当时因该设备“能够穿透衣物”广受非议,为此索尼公司召回了很多同类产品。2002年,有人在youtube网站上传了一段视频,展示了索尼公司的一款“X射线眼镜”产品,已经可以轻易穿透一本书的封面。

伊森在《碟中谍4》中使用的“可以显示叠加图层、对现实进行标注分析”的新型智能眼镜,兼具拍照、面部识别等功能,可以说是智能眼镜的理想境界。谷歌眼镜是市面上最早的智能眼镜产品之一,发布于2012年,是基于安卓系统的头戴显示器,通过在眼镜前方的摄像头和位于镜框右侧的条状电脑处理器装置,扫描、拍照、录像、GPS、收发短信、查询天气等,未来在大数据分析方面将大展宏图。而《赤焰战场》中的生态智能眼镜,甚至可以隐形,改变视网膜。

《回到未来》中,马蒂所穿的一双“自动系带鞋”,耐克公司于2015年10月开发了同款NIKE Air MAG,核心设计就是Adapt自动绑带系统,同时还配备了“电影同款呼吸灯”,炫酷十足。2019年初推出的NIKE Adapat BB系列球鞋,首次创意了以手机App控制自动系带系统,延续了突破性科技在球鞋中的应用。

近年来,穿戴式智能设备呈“井喷式”发展,目前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分为三大类,智能手表、智能耳戴式设备和智能手环,众多科技巨头纷纷入场,发布了诸如Google Glass、Apple Watch、AirPod、三星ear等穿戴设备。

高智能机器人未来还是梦

太空探索,一直是科幻电影的大题材,驾驭难度最大,也最容易出佳作。虚构世界与现实世界平行交错,精密的世界观、硬核的科技想象以及无微不至的人文主义关怀被注入其中,其中涉及的大量人工智能,常常掀起科学界的“头脑风暴”。

1968年4月横空出世的《2001:漫游太空》,被认为是“现代科幻电影技术的里程碑”。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以超前的想象力,展现了“2001年的未来空间”——飘浮钢笔、星航仪表、娱乐电视、视频对话、旋转空间站、太空飞船等令人目不暇接。影片上映几个月后,“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当时导航计算机主频只有2.048MHz,所有登月电脑的性能加起来都不如现在的一部智能手机,更不用提人工智能所需要的强大算力和海量数据。

影片中,掌控太空飞船的电脑“哈尔9000”,是一个永不关机、从不出错的人工智能形象,它可以用自然语言与人类沟通,毫无障碍地理解人类语言和情感,声音温和友善,甚至能够读懂“唇语”。在得知自己将被强行关机之后,“哈尔”还能“先发制人”。

说到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不得不提到苹果公司的iPad平板电脑,其被认为与电影中出现的一款“长方形轮廓、大画幅显示屏、窄边框、扁平结构”电脑,在外观上高度相似。2011年,三星公司甚至起诉苹果公司不该独自拥有iPad产品设计专利,提交的证据就是这部电影。而苹果iPod的名字灵感,直接来源于电影中太空飞船的分离舱(pod)。包括苹果Siri在内的语音助手,也可以说都是“哈尔”科幻创意的一脉相承。

和“哈尔”相似,科幻力作《星际穿越》(2009年)中的塔斯(TARS)也是高智能机器人。影片探索的题材涉及虫洞、黑洞、多维空间领域,诺兰导演甚至邀请到了天体物理学家基普·索恩担任影片的科学顾问,以保证影片的科学理论足够扎实。

“哈尔”还具有固定的形态,但是TARS已经跳出了形态的局限,可以在液态和固态之间随意切换,有高效的认知能力和强大的变形力量,帮助人类完成太空探索任务。而约翰尼·德普在《超验骇客》的人工智能突破更加惊世骇俗——未来人类的躯体死亡,但精神意识却被保留在互联网上,科幻概念已经飞越到“去实体化的虚拟形态”领域。

智能音箱正向《Her》走去

2001:漫游太空

星际穿越

如果说《星际穿越》和《超验骇客》所展现的未来距离现实过于遥远,那么近年来的科幻电影则试图通过与现实接轨的方式,应对观众的审美疲劳。电影《Her》(2013年)里的智能助手“萨曼莎”就是“接地气”的代表。导演斯派克·琼斯用了两个多小时,讲述了2025年的内向宅男西奥多·托姆布里,在失恋之后如何借助一款叫作OS1的智能操作系统聊以慰藉。OS1就是不见其人、只闻其声的 “温柔女性萨曼莎”,她风趣幽默、善解人意,学习和进化速度不可思议,甚至能够帮助男主检查拼写和语法。

专业人士认为,萨曼莎的设计脱胎于类似苹果HomePod/亚马逊Echo这样的智能音箱,属于“机器人女友”。OS1所代表的人工智能显然比目前的智能音箱更为先进,其所有交互程序都通过自然语言完成,依靠语音、图像识别和神经网络算法与用户有效沟通。人类的情感属性也在OS1的大数据之中,轻松实现和用户“谈情说爱”。

目前在智能语音助手领域,语音问答和简单情绪交流都可以实现,但不能具备OS1的“自动深度学习” 能力。

苹果手机的Siri,vivo手机的Jovi系统,这些驻留在智能手机中的语音助手,正在实现系统性的智能识屏,虽然还处于探索AI的第一阶段,但已经为人机交互,人机养成关系奠定了基础。智能音箱,正在朝《Her》中的2025年走去。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的阿尔法围棋(AlphaGo)是第一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由谷歌研发,其主要工作原理就是“深度自动学习”。 AlphaGo象征着计算机技术已进入人工智能的新信息技术时代(新IT时代),大数据、大计算、大决策,三位一体。

全息投影技术 虚拟智能交互

全息投影技术也是科幻电影的一个标配,在《星球大战》《复仇者联盟》《钢铁侠》中都曾大量出现。《银翼杀手2049》(2017年)中的虚拟人乔伊,作为一款成熟的人工智能产品,完成了从机械装置投影到投影设备移动化全新的升级过程。尽管很多人认为“复制人”概念子虚乌有,但也有人坚信,现实版的乔伊可能在未来的2049年,从银幕中走出来与我们相遇。

一些专业人士认为,全息投影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一定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必经路径。目前所具备的全息投影技术,可以隔空操作电脑,浏览网页、阅读文章、播放音乐,甚至切水果、打鸡蛋,只需挥动一只手指即可。但是,这不同于科研领域的“真”全息成像,而更像是一种“拟全息”影像技术。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科幻与现实,看似两条平行的世界,但两者却在时间线和想象力方面产生着微妙的化学反应。科幻作品让人类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并成为实现科技梦的动力源泉。有专家认为,涉及人工智能题材的科幻电影,其着眼点不在于人工智能达到或者超过人的智能水平这一点,而在于如何达到或者超过,世界将会怎样?犹如克拉克定律二所言“科幻电影中的人工智能恰好符合突破两者的分界线,进入不可能的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人类从未停止对机器人、人工智能的探索,更先进的算法、人类情感模拟都是重点研究的方向。而科幻电影,也在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出各种命题和可能设想,越来越多在“大荧幕”上出现的技术都成为科技高速发展的终极产物。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技术将不再是科幻。就像《回到未来》布朗博士的扮演者克里斯托弗·洛伊德所说的那样,“未来,本身就是在变化中的,谁知道2025年,世界又会变成怎样呢?”

猜你喜欢

科幻电影眼镜机器人
从天而降的眼镜
神奇的眼镜
多个世界与自我——论西方科幻电影的两个叙述之维
华语科幻电影中的“伦理性”想象
科幻电影世界的机器人之父—阿西莫夫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青蛙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