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淮北市采煤沉陷区调查的几点认识

2020-02-04邓士强

西部资源 2020年2期
关键词:淮北市

摘要:淮北市是皖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国家十大煤炭基地之一。作为缘煤而建、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多年来煤炭资源开采使城市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也让城市付出了土地大面积沉陷、资源接近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等沉重代价。通过对淮北市采煤沉陷区调查得出几点认识:塌陷区治理难度大、塌陷区治理资金不足、塌陷损毁耕地补充后备资源不足、新村用地选址难。

关键词:淮北市;沉陷区调查;沉陷区治理;沉陷区调查的认识

1.引言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在东经116°23~117°02,北纬33°16~34°14之间。地处豫苏皖三省之交,北接萧县,南临蒙城,东与宿州毗邻,西连涡阳和河南永城。南北长150km,东西宽50km,总面积为2802km2。淮北市地处淮北平原,海拔22.5m~37.0m,地势总体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主要河流有濉河、闸河、岱河、龙河、王引河等河流,属淮河洪泽湖水系。多年平均气温15.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42.7mm,年平均蒸发量1045.2mm,无霜期平均为203天。

淮北市辖一县三区,即濉溪縣、相山区、烈山区、杜集区。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217.9万人,城镇人口132.4万人,城镇化率60.76%。201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98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全国采煤沉陷区基本情况调查的通知》(发改办振兴〔2019〕806号)和《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安徽省自然资源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全国采煤沉陷区基本情况调查的通知》(皖发改皖西函〔2019〕286号)文件和淮北市政府9月18日动员会的要求。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5地质队于2019年9月9日—2019年10月28日对淮北市范围内的采煤沉陷情况进行了调查。

2.淮北市煤炭资源概况

2.1煤炭资源储量

截至2015年底,煤炭资源储量56.33亿吨。主要分布于淮北煤田北部的濉萧矿区的闸河矿区、蒋河矿区和淮北煤田南部的临涣矿区及南坪矿区。煤炭产地56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27处,且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中灰(15%~28%),特低硫~低硫(0.3%~0.06%),特低磷~低磷(0.01%~0.02%),低~中高挥发分(12%~25%),中等~中高发热量(5000~8000大卡/公斤),黏结性强,结焦性良好等特点。煤种齐全,有气煤、肥煤、焦煤和瘦煤等,为优质炼焦用煤及动力用煤。煤的勘查程度较高,达到勘探程度的资源储量38.35亿吨,占68.08%。淮北煤田煤炭潜在资源量267.43亿吨、煤层气潜在资源量3546亿立方米,天然焦资源量4.92亿吨。

2.2开发利用情况

2015年原煤产量3217.54万吨、工业总产值883050.97万元、从业人数58174人,分别占矿石总产量、工业总产值和从业人数的84.48%、92.68%、91.33%。有煤炭矿山25个,其中大中型矿山24个。

煤炭矿山开采深度在1000m以内,矿山占用煤炭资源储量33.58亿吨,占储量的59.61%;未利用的煤炭产地17个,未利用资源储量22.75亿吨,占储量的40.39%。

3.调查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3.1调查标准

为确保调查标准统一,2019年9月5日,325地质队参与省厅组织的皖北6市采煤沉陷项目培训;9月7日,我队邀请安徽省地调院专家彭鹏对参与项目技术人员进行详细的专业授课,针对项目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专业交流,明确技术标准,并制订统一的调查程序。

3.2调查方法和步骤

根据淮北市2017年土地变更调查成果,结合采煤企业提供的原始地形图、井上井下对照图、自然资源部下发遥感图版,到实地进行核查(见表1)。经实地核查、内业套合图件分析整理,在与采煤企业、淮北市发改委和淮北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充分对接基础上,淮北市采煤沉陷区调查数据基本形成。

4.采煤沉陷区调查主要成果

4.1沉陷区调查总体数据

淮北市采煤沉陷区(见图1)总面积40.83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39.33万亩,毗邻影响区面积1.50万亩。影响人口约29.39万人,影响户数约7.75万户。影响耕地总面积16.5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11.05万亩。受损耕地总面积2.7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0.81万亩。损害林草地面积0.97万亩,损害建筑面积约2955.11万平方米,损害各类道路总里程392.10km,治理投资匡算约188.09亿元。

4.2沉陷区治理情况

淮北市已实施治理面积:19.79万亩,未实施治理面积21.04万亩(其中企业责任19.24万亩,政府责任1.79万亩)。治理投资匡算约188.09亿元。其中濉溪县未治理面积13.54万亩,投资匡算约135.35亿元;相山区未治理面积0.67万亩,投资匡算约6.40亿元;杜集区未治理面积4.48万亩,投资匡算31.68亿元;烈山区未治理面积2.34万亩,投资匡算14.66亿元。

目前我市的东湖和南湖已治理成为东湖宜园和国家矿山公园,正在建设中的绿金湖将打造成“城市中央公园”,乾龙湖治理已基本完成,朔西湖、北湖正在进行地质调查,治理后,将形成郊野公园。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引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利用沉陷区水资源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按照“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建则建”“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原则治理采煤沉陷区。通过开展土地整治、环境治理、村庄搬迁、道路水利设施修复、修建学校公园与绿地等综合治理项目,在以绿金湖为代表的6个沉陷区生态修复形成“六湖连珠”的基础上,打造城市“中心湖泊带”,使采煤沉陷区变成生产发展、生活富强、生态良好的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的山水生态城市,实现废弃矿区的永续利用,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

5.对采煤沉陷区调查的几点认识

5.1沉陷区治理难度大

目前,国内传统治理模式主要为采煤塌陷稳沉后进行治理。塌陷区治理工作始终面临着“稳沉条件”成熟后再治理。这种治理模式在淮北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塌陷过程中土地资源始终处于闲置状态,不能有效利用;二是大规模土地塌陷后在进行复垦,不仅给复垦治理工程带来很大困难,治理费用也较高;三是耕作层难以保护和利用。塌陷地表积水后再作复垦,熟土白白陷入水中,治理无法取土,浪费了大量的土壤资源;四是传统模式复垦的耕地质量较差,复垦后的耕地需要一段时期熟化和改良才能耕种。

传统治理模式多以事后补救为主,边塌陷边治理的少,能超前预防,事前控制的更少。一方面,稳沉后的塌陷区缺乏土地资源治理;另一方面,等待塌陷的土地区域需稳沉后再治理,从当前的治理速度、治理措施上看,还跟不上塌陷的速度。因此,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要转变治理观念,探索出新型塌陷地治理模式。

随着塌陷地治理经验的积累,针对传统治理模式的不足,迎合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发挥塌陷区最大效益为根本目的,目前,淮北开拓性探索出新型治理模式——预治理。

5.2沉陷区治理资金不足

我市因采煤已累计塌陷土地约40.83万亩,已治理19.79万亩,余21.04万亩尚未治理,大多治理难度较大,如杜集区万余亩的朔西湖塌陷水面,濉溪县临涣煤矿、海孜煤矿、童亭煤矿和刘桥煤矿等矿山造成的大面积塌陷水面,需要大量治理资金。按县区初步匡算总治理费用需求将达188.09亿元,平均每亩的治理费用约为8.94万元,仅靠市级财政和企业的治理资金远远无法达到治理需求。

5.3沉陷损毁耕地补充后备资源不足

需要核减耕地保有量。我市塌陷损毁未治理土地约21.04万亩,其中影响和受损耕地面积为19.24万亩,损毁耕地占比为91.44%。常用的挖深垫浅方式土地复垦率约为54%,复垦恢复耕地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塌陷损毁需要补充的耕地数量,耕地占补平衡难以落实。

5.4新村用地选址难

我市规划耕地保有量为246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207.9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84.51%,濉溪县的基本农田保护率则高达87.62%,我市当前正在生产的矿井大多位于濉溪县。采煤塌陷村庄的搬迁新村建设选址既要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还要避免新村址的二次压煤,同时也要考虑人民群众的对于耕作、出行、居住等生产生活方式的需求,搬迁新村建设选址难度大,严重影响村庄搬迁进度。

6.小结与建议

采煤沉陷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给矿山地质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对采煤沉陷区进行治理势在必行。就淮北市而言,沉陷区治理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上述的4点问题。下面针对这四点问题提出建议。

6.1沉陷区治理难度大的建议

根据采煤塌陷和治理工程安排的时间与空间顺序,分为前置式治理、同步治理和后置式治理三种模式。传统治理模式一般是后置式,而预治理包括前置式或同步式,即将土地与矿产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重视采前统一规划,使得采煤与土地治理一体化,在地下煤层尚未开采或其他煤层二次开采之前就对土地进行治理。其实质是变塌陷后治理为塌陷前的“预治理”或“同步治理”(边采矿边治理),变被动治理为主动治理。预治理模式与塌陷后治理模式相比,打一个时间差,减去了稳沉期,因此,它能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用土地资源资源效益,实现了矿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2沉陷区治理资金不足建议

积极向自然资源部申报“采煤塌陷区国土生态修复示范区”,恳请国家层面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争取生态修复治理奖补资金,切实改善塌陷区生态环境,促进我市生态绿城建设,为失地农民再建美好家园。

6.3沉陷损毁耕地补充后备资源不足建议

对我市采煤塌陷且确实不能恢復为耕地的塌陷地约3万亩,恳请自然资源部和省厅在编制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下达约束性指标时,核减我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并纳入年度变更调查流量变更相应地类。

6.4新村用地选址难,建议可从基本农田储备区补划

针对我市采煤塌陷搬迁新村建设选址的实际困难,在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将计划指标单列,经充分论证,新村址选址确实困难需要占用基本农田的,可从基本农田储备区补划,破解新村选址难的问题,加快搬迁进度。

参考文献:

[1]陈哲.淮北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2017年

[2]淮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017年

[3]邓士强.淮北市采煤沉陷区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2019年

猜你喜欢

淮北市
淮北市久保田种业有限公司
安徽省淮北市通联站展示
淮北市久保田种业有限公司
淮北市大气污染物异质性分析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基于交通调查的淮北市城市公交发展规划研究
消防安全人人有责
淮北市在皖北六市中经济增长质量实证分析
淮北市妇幼保健院举办母乳喂养全员培训班
淮北市东岗楼立交改造选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