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梅岳家拳与太极文化

2020-02-04唐黎标

少林与太极 2020年7期
关键词:拳法黄梅招式

唐黎标

黄梅岳家拳最早由民族英雄岳飞所创,这一拳种是岳飞在与金兵作战过程中,充分吸取了作战经验,同时结合自己对拳法拳理的所学所悟创编而成,至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黄梅岳家拳最早用于与敌军进行短兵作战,随着时代的变迁,岳家拳拳法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与完善,拳法拳理更为成熟,最终由后人集中整理流传下来。从《岳氏宗谱》中记载的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岳飞作为著名的抗金将领,在战场上大杀四方,使得金军“谈岳家军色变”。岳家军之所以有如此威名,一方面是由于岳家军军法严明,岳飞领导有方,更为重要的是,岳飞将岳家拳传授给了岳家军,使得岳家军战力大增,因此能够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岳家拳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儒家文化、太极文化等,博采众长,内外合一,进可攻,退可守,本身有着非常好的实战性,拳法刚柔并济,动静虚实,观赏性与实用性十足,这也是岳家拳能够传承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黄梅岳家拳概述及特点分析

1.源于军中,成于沙场

岳家拳共有10套拳法,整体由难到易,循序渐进,并且不同拳法之间环环相扣,拳法动作古朴自然,有着鲜明的节奏,并且该拳法创建之初充分考虑了没有拳法基础的普通士兵,因此整套拳法简单易学,同样适合普通民众练习。例如岳家拳法中的“天罗地网”“周仓扛粮”等技法,名称均通俗易懂,同时也是岳家拳技击精华之所在。

2.消打合一,乘虛而入

岳家拳法消打合一,其中“消”指的是防守,“打”指的是进攻。无论对于何种拳法,在实际攻击过程中,如何做好攻击与防守的平衡,都是需要注重解决的问题。有的拳法注重先防守后进攻,有的则将进攻视为最好的防守,而岳家拳由于脱身于真刀真枪的沙场,因此在攻守方面有效地实现了平衡,能够做到消打合一,将进攻与防守融于同一种招式之中,因此实际出拳更加快速连贯,且拳法暗合多种变化,能够结合不同的实战场景灵活变化,有着更强的实用性。以“单刀赴宴”一式为例,双方拳法相搏时,甲挥拳向乙胸部冲打,乙只需要略屈臂上抬卸掉甲拳力,趁着甲拳势尽消,再直臂进掌,乘虚而入,一击制敌。

3.以气催力,一气相贯

岳家拳非常注重气息调理。气盈则力充,因此气的体现也是黄梅岳家拳技术的一大特点。理论上黄梅岳家拳所蕴含气的思想,主要在于岳飞在创造岳家拳时将儒家“气”的思想移植到岳家拳的拳法之中,在拳击技术运动上体现未曾交手气先行,虽然体现在实战中略有夸张,但充分体现了气的运用在岳家拳的重要性。

二、太极文化精神内涵分析

太极文化不是“太极拳文化”,太极拳只是一个武术拳种,诞生不过数百年时间,而太极文化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从伏羲勾画八卦开始,便标志着中华民族太极文化理念已经发展成熟,后经过太极易学、太极道学、太极理学等理论进一步丰富与完善,太极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沉淀积累,当下已经形成一个丰富完善的文化体系。总体而言,太极文化精神内涵可用以下三句话来概括。

第一,“太极者,道也。”这句话描述的是天地万物运转的规律,本身具有客观性特征。“道”便是天地万物运行规律的概括,宇宙运转,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更替,都可以用“道”来概括,道涵盖了天地万物,是时空极限的至理。

第二,“太极者,阴阳也。”古代先贤在论证“天地人物之通理”也就是太极时,经常会采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描绘,比如“乾坤”“阴阳”“刚柔”等,这些词汇背后所表达的含义出于同一本源,同时又互相独立,阐述了万象至理。

第三,“一阴一阳谓之道。”如果说“太极者,道也”在太极文化中属于“形而上”范畴,那么“一阴一阳谓之道”在太极文化中就属于形而下的范畴,这句话是对天地万物运动法则的总结。

三、 太极文化视域下的黄梅岳家拳

1.黄梅岳家拳精武之道体现了“太极之道”

精武包括两点。一是知武,即能够领悟武艺之理,在理论层面要精通;二是善武,则是将武艺理论付诸实践,精通实践要点。想要达到“知武”境界,需要习修黄梅岳家拳要旨——“气”。这一要旨与太极之道本质上相同。黄梅岳家拳拳谱,也对此作了深入的解析:“五行百体,总为一元,四体三心,合为一气”“手心、足心、本心三心一气相合”,知武的最高境界就是“气归于一”,这同时也是黄梅岳家拳的形而上的至理——“极中之道”,这同时也是“太极之道”的核心思想。要想达到善武境界,就要在“气归于一”的基础上,做到“拳随意发”“意随心动”,“以心为主宰”是达到善武的关键所在,而善武的终极境界是“知己知人,随机应变”。

2.黄梅岳家拳的构造之道体现了“太极阴阳”之理

在太极文化中,天地万物皆是由阴阳二气所造。在混沌之初,阴阳未生,太极是“浑茫广大之气”;太极变,生阴阳,从而产生天地,是谓两仪,两仪即是“阴”“阳”;两仪后生“四象”,四象后生“八卦”,“八卦”相重产生六十四卦,最终涵盖世间万物之象。世间万物皆由阴阳二气所造,天地、日月、雌雄、刚柔,皆是阴阳。阴阳对立,又相互统一。这种太极之阴阳的构造思想同时也是黄梅岳家拳招式构造的理论基础。比如黄梅岳家拳拳谱云:“统言为气,分言为阴阳”“气分为二,而实主于一”。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深厚的“太极之道”理论基础,才有了后续的“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黄梅岳家拳的招式才能够结合实际,做到随机应变,最终形成了千变万化的招式演化。黄梅岳家拳在拳法构造创立之初,采用的上述招式创立之理,便是源自太极阴阳运行之理。

3.黄梅岳家拳的化生之道体现了“一阴一阳之谓道”

通过上述可知,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即是对“太极之道”的形而下的形象解释分析,同时也阐明了阴阳运转规律。而黄梅岳家拳的化生之道,便是源自“一阴一阳之谓道”,具体可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一阴一阳之谓道”构成了黄梅岳家拳拳术理论的基础。黄梅岳家拳之所以有如此丰富多变的招式理论,便是参考了“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交融共生,化生万物,黄梅岳家拳依托于“太极之阴阳”,演化而出了丰富多变的招式。不仅如此,“一阴一阳之谓道”同时也是黄梅岳家拳招式转换的理论动因,黄梅岳家拳在实践过程中,整个拳法招式无不遵循阴阳转化之规律,動静之变展示招式的转换,一招已成,可结合实际随机应变,化生万招,招招虽不同,但始终要归于统一,即人体。黄梅岳家拳在招式转换方面,要求“捶不能无动静”,同时出招时,应“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并且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在拳法进攻方面能“占右进左,占左进右”“打前要顾后,知进须知退”。黄梅岳家拳招式在转换方面的内在理论动因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理论互为表里。

另一方面,“一阴一阳之谓道”同时也是黄梅岳家拳技击理论的开山。黄梅岳家拳的技击理论,要求武者能够充分调动身体各个部分,采用按打、旋打、斩打、肘打、膊打、胯打、头打等进行出招,打法百般不同,且能够随机应变,这种千变万化的打法理论与阴阳运行而化生万物的思想如出一辙。并且对于黄梅岳家拳而言,在技击理论方面还主张闪进、顾打兼备,这与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变思想法同一脉。

(编辑/刘强)

猜你喜欢

拳法黄梅招式
自然分娩产妇优质护理对产后出血的预防价值探讨
2016年昆仑决比赛拳法技术运用分析
铁桥三五行拳
留德女博士向死而生:我曾像BUG一样存在
降“奥”十八掌之投石问路
猜拳
黄梅君作品
太极拳:自然性质的反映和再造
黄梅
一招制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