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需求驱动”为指引:探讨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机制

2020-02-04汤振华陈煌

学周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党建机制

汤振华 陈煌

摘 要:本文以广州商学院为例,重点通过调查了解和分析现今民办高校的学风现状及存在问题,找出阻碍学风建设发展、阻碍学生成才的因素,同时以党建为切入点,将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管理和发展过程与学风建设相结合,探索作用明显的长效机制,从而促进两者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学风建设;党建;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3-019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3.185

学风是一个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的结合,是立校之本,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1],因此,学风建设一直是高校的重点工作之一,而党建工作亦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两者的融合,坚持学风建设与党建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学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模范带动作用,必然能大力促进学风建设的发展,从而反辅于党建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一、目前民办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笔者于2016年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针对本校大三、大四120名学生就学习情况及学习影响因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20份,调查对象男女比例各50%。选择高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是因为高年级学生大部分经过了大一、大二的蜕变,对大学状态、学习感受、学习模式等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其学习情况、成效也较明显,显示的问题也较突出。

调查数据显示,47%的大学生认为,目标是否明确、自我管理能力是影响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11%的学生有明确长期和短期的学习目标,表示完全没考虑学习目标的仅占16%;78%的学生每天学习时间是低于3小时;45%的大学生的课余时间主要用于娱乐;21%的学生利用时间来运动,还有用于处理社团活动、兼职、恋爱等。同时,12.5%的学生认为党的约束力对学习成绩的促进作用非常大,62.5%的学生认为具有一定作用。

结合本校的调查和同等院校的交流总结,民办高校学风建设目前明显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风缺乏沉淀凝练,学生普遍对学风建设的认识不足,相关建设机制不完善;二是学生基础知识较弱,仍保留了过往的学习恶习,自律性较差;三是大部分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偏向文体娱乐方面,缺乏长远的学习目标或规划。如何将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关联起来,发挥党建工作在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成了教师和学生的殷切期待。

二、学风建设存在问题及与党建工作内在联系的分析

(一)学生缺乏对自我需求的探索,外部刺激机制有待完善

根据动机理论原理,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过程,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而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等学风问题的根源正是其内在学习需求仍停留在低层次的表现,如不少学生的追求仅是获取毕业证,而非追求更高的学历或掌握更全面的专业知识。而通过调查和长期的观察总结发现,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比率为56%,这部分有意向党组织靠拢的学生,明显自我需求层次较高,且通过引导教育是可以提高的。另外,外部刺激(诱因)在唤起行为时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建立可持续的外部机制,如奖惩制度,用以刺激和有机体的特定的生理状态之间的相互作用来驱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风建设。所以,民办高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学风建设情况,完善相应的建设机制,刺激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更高层次的需求,从而驱使其主动学习,夯实学风建设基础。

(二)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两者的需求本质存在共性,党建工作可以很好地促进学风建设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学生党员作为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奉献精神,其学习成绩更应該是普通学生的榜样,更是学校学风建设的中坚力量,能坚决执行学校的方针、政策,带动身边学生践行学风建设的方方面面。而高校学风建设水平的高低不仅是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思想品质、学习精神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大学精神和高校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2],只有良好的学风环境,才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综上所述,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两者的内在需求都有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目的,存在共性。加强学风建设,打造良好的学风、校风,亦是党建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必然成为党建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三、以党建促学风建设作用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一)加强党风学风教育,帮助学生不断探索和提高需求层次

针对学风问题的存在原因,民办高校应加强党组织的教育管理职能,如开展“联系‘初心,检讨学习态度”教育。如果一个党员在学习阶段态度不端,学无所成,怎么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工作任务?怎么“担当”起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怎么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作为,怎么有号召力和带动作用?同时,开展把个人学习和全校党风学风建设联系起来的活动。要求党员要做学习上的模范,成为同学学习的榜样。个人的学习状况,个人学习状况要成为全校学风建设的推动力量。促使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等深刻理解追求入党和个人学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端正其学习态度,鞭策其探索大学期间的内在发展需求,进而影响更广大学子清楚认识到追求入党、追求进步和个人发展是存在正向相关的关系,塑造良好的学风氛围,推动学风建设。

(二)构建科学严格的党员考察发展体系,引领学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增强党性教育、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着眼“以党建促进学风建设”的要求,抓好源头管控、培养教育、分类管理三个重点环节[3],探索“理论学习—实践考察—党性锻炼—榜样示范—群众监督—达标发展”的六级党员发展培养模式,构建科学严格的党员考察发展体系。如在实践考察环节,建立党支部和各基层学生组织的联动机制,发挥好党支部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同时亦可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日常表现,考察的重点是政治思想、学业成绩等综合性的素质要求,学业因素更是党员考察发展体系的重要参考之一。广州商学院出台了《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规定》和《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规定》,对考察对象在学业成绩、学风纪律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们在学习实践中接受考察,成为学风建设的中坚力量。

(三)完善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的联动机制,使两者互相促进,互为推动力

党组织要实现促进学风建设的功能,必须依托有效的载体,找到党建工作目标与学风建设要求的结合点,进一步内化为党员先进性教育与学生成才教育间的良性互补[4],我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首先,由校党委牵头,统筹搭建“大思政”平台,力求建立起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的联动机制,校党委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研讨学风建设问题,院系党总支经常召开专题会议,检查各支部在引导学风建设方面的作用发挥及效果。各班支部则根据要求经常组织活动,检查在学风建设问题上存在的问题,是否发挥了表率作用。班级辅导员、思政课教师更是责无旁贷,必须在加强学生管理和思想教导基础上突出学风教育。其次,建立“书记项目”,以基层党支部为单位,给予资金支持,每年通过立项推动大量与学风建设有关的项目,进一步深化学风建设内涵,夯实建设成效;再次,坚持推行“师生共建结对子项目”,以行政班为单位,党委组织委派一名教工党员担任该班的结对子教师,要求其负责指导该班的学风建设、思想引领等,并形成定期研讨、总结和表彰先进。总体而言,我校党委不断开拓创新我们的教育实践平台、形式,赋予更多丰富和先进教育内容,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党建品牌项目,辐射影响的是全校师生,更好地促进了学院学风的内涵建设和成效。

参考文献:

[1]贺颖.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带动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4):152.

[2]郑显松,赵芳芳.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如何在学风建设中发挥作用[J].前沿,2014(7):42.

[3]刘诗贵,肖凤仪.试论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标准[J].领导科学论坛(理论),2013(12):21.

[4]季卫兵.基于实践体验的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途径新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5):41.

[责任编辑 张翼翔]

作者简介: 汤振华(1985— ),男,汉族,广东广州人,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陈煌(1993—),女,汉族,广东潮州人,初级职称,研究方向:流程梳理、制度优化。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党建机制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