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机遇

2020-02-04郑咏梅

学周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道德与法治中学生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观念也在与时俱进地发展,但道德与法制教育仍是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提升思想品德水平,达到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统一,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信息化时代,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受到教育信息化平台的较大影响,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来提升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正在被更多的教育者所关注。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中学生;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3-017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3.167

教育信息化时代,中学道德与法治工作与教育信息化平台深度融合的新型教育方式,给师者提供了提升教学基础业务水平、丰富社会科技知识、创新理论实践等方面的便利。

一、延伸了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空性

讲台授课与家庭教育、传统媒介(电视广播与报纸杂志)分别构成了传统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一体两翼”。其中,讲台授课作为主体,在前教育信息化时代是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力担当,且在未来教育教学中仍不可或缺。但是,传统的讲台授课以在校集中进行为主,以课后做题、实践与定期考试为辅,教学时间与空间受到教学安排、班级编制、单节时长、实践形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网络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极大地延伸了传统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空。授课活动不再局限于班级内的三尺讲台,师生交流也不再局限于师生间的“耳提面命”。教师可将与课程相关的课件、文章、诗词、视频发布在教育信息化平台供需要者观看,不再局限于所带班级与同校教师。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智能终端观看,如果阅览后认同教师的发布或引用内容,他们也可自行分享继而形成更为广泛的传播,使受众在人数和范围上扩展至全社会师生及各行各业人员,丰富了中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形式,也推动社会形成良好风气继而反作用于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

同时,师生可在课下通过教育信息化平台建立单人对话或在群组内进行话题讨论,随时进行“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的沟通与互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丰富了沟通方式,有力地提升了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影响力。

二、提升了中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能动性

教育信息化平台使师生平等的思想交流成为可能。教育信息化平台上的交流可实名亦可匿名,学生可放下担心说错话而遭到批评的畏惧,使用化名向教师敞开心扉,知无不言,将内心的真实想法通过教育信息化平台展示出来,使学生从过去被动沟通、甚至拒绝沟通,变为在教育信息化平台所形成的宽松氛围下主动倾诉,使教育者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教学方向、教育方式、思想引导等,提高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质量。

三、提高了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效性

诸多重大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事件都为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大量资源。教育信息化时代重大事件的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以屠呦呦女士获奖为例,其带领研究团队历经四十余年刻苦钻研,最终提取出“中华神药”青蒿素,并因此荣获诺贝尔奖。在上述实例中,不得不提的是她敏锐的观察力和广阔的视野,但更为重要的就是人们经常看到而做不到的持之以恒精神。她一步一个脚印,步步都是那么踏实,这种踏实越过疾病,越过荣誉,更越过生命的价值。

该实例可使中学生意识到,面对楷模,我们不仅仅有溢美之词,更应该看到的是楷模背后四十余年的默默奋斗与钻研,这四十余年不停奋斗的她与我们普通人一样却又不一样,她获得诺奖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中学生将面临的中考、高考同样需要有她这样默默奋斗、长期坚持的精神。教师及时将这些内容整合并提供给学生,可提高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效性。

四、关注了学科素养,积极引导中学生媒介素養的提升

中学道德与法治工作者不仅肩负着传授知识的重任,还应该在授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教育信息化时代下,尤其要注重学生学科素养中媒介素养的培养。

首先,教学生学会“辨”,对网络平台上良莠不齐的信息要有分辨能力,那些通过教育信息化平台实施诈骗,窃取个人隐私的信息,应该马上“弃其糟粕”。其次,在品德教学中,我们应当教会学生“取”,也就是说“取其精华”,让学生从教育信息化平台中汲取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成长有利的精华。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可以为学生推送有益于学习成长的平台、软件,也可以自建论坛或者组群向学生推送知识。这些东西可以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心灵鸡汤,也可以是课堂知识的补充,或是能扩大学生视野等。

总之,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管,通过课堂和课下双管齐下对学生进行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海峡.浅谈激活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的方法与途径[J].学周刊,2017(34).

[2]张乃洪.初中思品课程法制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3).

[3]黄敬飞.浅谈如何将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8).

[责任编辑 李 媛]

作者简介: 郑咏梅(1980.1— ),女,汉族,甘肃安定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道德与法治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