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课堂中如何实施有效性引导

2020-02-04曹之玲

学周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提问艺术化学课堂

摘 要: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化学教学中,引导探究是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的主要方式。要实施有效的引导,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认知层次,从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出发,激发学生主动建构的积极性;其次,要关注课堂中的提问艺术和情感传递的引导,从而实现学生化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化学课堂;认知层次;提问艺术;情感传递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3-005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3.052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教学策略,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益,使师生双方获得最大进步与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引导是指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在动态课堂教学中采取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与实施。

课堂教学引导是呈现于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性的引导应落实在教师行为具体表现上,它由两部分组成,即教师的预设达标引导和教师对学生反馈引导。无论是哪个层面的引导,就它的有效性而言,都是基于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三维度目标的达成。教师可以从三方面来领悟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引导,即知识形成的引导、方法体验的引导、情感传递的引导。

一、关注学生认知层次

建构主义理论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知识的单一接受,而是学习主体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主动建构过程,因此关注学生认知层次是影响知识形成有效引导的很重要的因素。目前,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的引导之所以有效性差,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学生已有知识技能把握不准,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模糊,对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关注甚少等。如果师生在课堂学习中都处于被动状态,那么教学效率就无法提高。学生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是被动的,知识的获得是机械性的,记忆短暂,制约了教师对学生知识形成的有效引导。所以,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起点,关注学生的已有的认知,寻找适合学生知识形成的有效策略。维果茨基的学习潜力理论中“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他们的年龄与心理力量所许可的”,旨在点明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形成的有效引导的选择依据。

二、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包括两层含义: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预设问题引导在整个课堂教学是占主体地位的。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是化学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一方面。提问艺术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它所携带更多的是人的思维。语言是思维的传感器,所以从这个角度讲,预设提问的引导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思维,教师的思维是源于其职业思维和自己独有的思维的融合,融合得恰到好处便是预设提问的成功。预设提问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会很自然地产生新问题,这就是生成问题。教师对待课堂教学生成问题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反馈时能生成新问题,恰恰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已经走向学习轨道,它表现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在跳跃。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准确把握初中中学生思维的跳跃点,加以适当引导和控制。教师要借助有效提问来实现有效引导。对于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新问题,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利用,因为它是教学资源中很宝贵的内容,它的出现也许恰恰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亮点,也是教师后续课堂的引线。总之,它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用好提问”能使课堂教学的运转模式处于最佳状态,如在课堂上某个问题什么时候问、问什么、怎么问、何时叫答、叫谁答,这是用好提问的细节操作。

三、情感传递的引导

在教学目标中,有一个维度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它是目标达成度的最高境界。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对于情感传递的引导来源于两方面,即学科价值情感和教师个人素养情感。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进行有效引导来实现完美的情感传递呢?下面从学科价值情感方面加以阐述。

化学学科价值在于其实用性,它的情感引导自然要建立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这方面的引导策略是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最为有效,將有效的生活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明线,化学学科知识的形成作为暗线,利用两条线上的情感元素的相互摩擦和融合来实现学科价值情感。例如,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第一课“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中谈到化学的作用,教师要将学科价值情感元素融入到实际应用中来体现;在酸碱盐复习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思考类似这样的问题:“食盐、食醋、苏打等物质从化学视角怎样分析?”食盐、食醋、苏打是生活情境元素,而物质、化学视角是学科知识元素,这些元素的相互交融借助教师作为传感器突出其学科价值。

总之,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合作探究,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生的情感体验,真正实现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宋春梅.初探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1).

[2]雷智敏.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J].科技创新导报,2007(27).

[责任编辑 杜建立]

作者简介: 曹之玲(1978.9— ),女,汉族,河北怀来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化学教学。

猜你喜欢

提问艺术化学课堂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探讨
如何将环保理念渗入化学课堂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