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MAMIYA-6和英国ENSIGN COMMANDO两款机身后背调焦的6×6cm折叠式照相机

2020-02-04图文雨晨倩

照相机 2020年12期
关键词:调焦军旗旋钮

图文|雨晨倩

在世界照相机的发展进入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后期,由于德国徕卡35mm相机和禄来120双反相机的成功上市,开启了中、小画幅经典相机时代的新纪元。昔日以美、英、法等国为主的古董相机制造中心,开始转移至以德国为中心的经典相机制造中心。大画幅相机的时代已成为过去,逐渐淡出了相机市场,退居二线。

以中、小画幅相机为主要特征的经典相机时代,徕卡35mm相机和禄来120双反相机成为主要的标志,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

经典相机时代,也是世界照相机大普及的重要时期之一。就中画幅相机而言,主要的流行机种有127相机、120相机和620相机,其中以使用120胶卷的120相机最流行,品牌、品种、数量很多,高、中、低档120相机种类齐全。

在经典相机流行的时代,除了德国生产有大量的中画幅相机之外,美、英、法、日本和我国也有大量的生产。因此,中画幅相机品牌、种类多,精品相机多。到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经典相机的发展和制作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颠峰的时期。

在中画幅相机中,以折叠式120相机和120双反相机为主要的两大机种。折叠式120相机是最常见、摄影人最喜欢使用的机型之一。名牌、名机多,一些名不见经传的、结构特殊的机型是相机收藏爱好者寻觅的对象,在二手相机市场始终保持着较高的价位。

德国的蔡司公司是最早生产经典折叠式相机的公司之一。从1933年开始上市的超级依康泰120折叠相机是最知名的精品相机之一,有三种标准的规格:①超级依康泰A型,画幅6×4.5cm;②超级依康泰B型,画幅6×6cm;③超级依康泰C型,画幅6×9cm。这三种规格的相机生产时间长达20多年,可谓经典相机的长寿机种之一,也成为高档专业120折叠相机的经典之作,是120折叠相机中的收藏精品。

图1为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产的超级依康泰BX型6×6折叠相机的外观,可作为典型的代表。该机做工精细、精致、精良、结实耐用、功能完善,安装有精密的自动测距系统和高素质F2.8大口径的天塞镜头。同步康盘快门B、1~1/500s。有外测光和自动停片、自动计数功能,M、X闪光灯插口,是职业摄影师、摄影发烧友和相机收藏爱好者最喜欢使用和收藏的精品相机之一。

除了德国之外,美、英、法、日本和我国也是120折叠式相机生产的主要国家。美国格拉弗莱克斯公司生产的别具一格系列化的格拉菲克6×7cm和6×9cm折叠式相机是高档120专业相机的精品。英国的军旗公司生产的军旗6×4.5、6×6、6×9cm三种规格系列化的120折叠相机,也是非常著名的120精品相机,三种相机大多安装有ROSS名镜头。

继德国之后,日本成为120折叠式经典相机生产的主要国家。生产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与德国不同的是,120折叠式相机的产品档次和特点,以实用型的物美价廉中档普及型的产品为主,高档次的机型和品牌比较少见。这与德国众多的120折叠相机著名品牌和精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日本早期生产的一些有特色的高档和中档普及型120折叠相机,同样具有很好的收藏和研究价值。众多质优价廉、功能完善的中档普及型120折叠相机也为日后日本相机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品牌众多的日本120折叠式相机中,玛米亚公司生产的玛米亚6型120折叠式相机,可谓独树一帜、声名远扬。该机型的主要特色是世界首创,采用非传统调焦方式的机身后背调焦的120折叠式相机,设计新颖、别具一格、与众不同。

玛米亚公司从1940年首次推出了玛米亚6-1原始型后,经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使这款机身后背调焦的新机型得到市场的认可,受到国内外的职业摄影师和相机专家的欢迎和好评,使该机型得到了很好的后续发展,在长达20年的生产中,产品越做越精,功能越来越先进,形成了多达十几种系列化的机型。同德国的超级依康泰120折叠相机一样,也成为120相机发展史上为数不多的长寿机种和历史名机之一。

众所周知,在使用120胶卷的折叠式相机中,品牌、种类众多,绝大多数的机型都是采用镜头前后移动或旋转前镜组的传统调焦方式,采用非传统的机身后背调焦方式的相机极为少见。因此,1940年日本的玛米亚6型120折叠相机就成为了世界首创,它的仿制品也很少见。1956年我国天津照相机厂以玛米亚6相机为蓝本,仿制的“七一”牌机身后背调焦的120折叠式相机,也许是最后的绝唱。

无独有偶,在极少见的机身后背调焦120折叠式相机中,英国著名的军旗公司在1945年也推出了一款设计新颖、别具一格的军旗柯门多机身后背调焦的120折叠式相机的新机型。它和日本的玛米亚6型从外观造型、相机结构和制作水平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两款相机特色鲜明。

本文主要介绍日本玛米亚6型和英国军旗柯门多这两款同一时期推出的机身后背调焦120折叠相机的特点和异同,并加以分析比较,仅供参考。

日本玛米亚6机身后背调焦的6×6折叠式相机

日本的玛米亚公司是世界驰名的相机公司之一。该公司于1940年创建,创始人为相机设计师间宫精一和提供创办资本金的营原恒二郎二人。创办当年就向市场推出了世界第一款、具有独创性的采用机身后背调焦的玛米亚6-1型和玛米亚6-1A的120折叠式相机原始新机型。该机具有自动测距、自动停片、自动计数等先进功能,当时的售价为248日元。该机推向市场后,受到了摄影界的广泛关注并获得好评。

图2为玛米亚6折叠相机早期版本的外观,图3为相机的侧面。该机使用120胶卷可拍6×6cm画面12张,6×4.5cm画面16张。该机设计简洁、大方、厚实,机型较大,折叠后的外形尺寸为145mm×108mm×40mm。该机为全金属、全机械制造,外贴黑色饰皮。前盖板的饰皮上压印有玛米亚相机的标志性图案,图案由横向的凹透镜和竖向的凸透镜呈十字交叉组成。凹透镜左边有S标识,右端有M标识(图4)。该机的取景窗和测距窗为一方一圆,突显了日产早期相机的风格特点。该机很新,品相很好。

该机有做工讲究的牛皮套,皮套的前面压印有MAMIYA-6标识和较大的如图4所示的图形,皮套的底部有MADE IN JAPAN标识。

图2 玛米亚6折叠相机早期版本的正面

图3 玛米亚6折叠相机早期版本的侧面

图4 标识

图6 玛米亚6相机的背部

图7 相机的内部

玛米亚6相机的顶部左端为卷片大旋钮(图5),旋钮上有使用胶卷类型的调节盘。机顶中间为一个较大的平台,平台上压印有MAMIYA-6和玛米亚特有的标识,机顶前部有前盖板的开、合锁钮和闪光灯附件插座。该机的机身号为No.4238。机顶右侧有快门按钮和调焦距离刻度的扇形窗口,相机的调焦范围由3.5英尺~∞,窗口上有景深范围刻线。这台早期玛米亚6折叠相机为手动卷片、看红窗计数,可拍6×6和6×4.5两种规格的画面。

从相机的背部可看到(图6),机身上部左侧为取景器的后视窗,该机的取景窗为正方形、大而明亮,取景窗口的两侧有半透明的挡板隔成6×4.5的画面,可供拍6×4.5画面时取景。该机采用双影重合方式进行对焦。

机身后部的上部设有调焦的大齿轮,齿轮的少部分露在机身外,大部分在机身内。齿轮的上面的∞←标记,指示调焦齿轮拨动的方向。右手拨动齿轮调焦时,在机顶右端的扇形窗口上,可看到距离标尺的转动。

该机机身后背设置的两个计数红窗与众不同,很有特点,红窗上有可单独调节的红窗盖板。上面的红窗为拍6×4.5画面计数,下面的红窗为拍6×6画面计数。

两个红窗挡板可分别同时盖住红窗。如果拍6×6画面时,需先把红窗左侧的小拨钮向下拨,此时小拨钮下面的窗口出现6×6字样,6×6的计数红窗被打开可进行计数,6×4.5的红窗盖板被锁定,不能打开。同样道理,如果小拨钮向上拨,小拨钮上方的窗口显示6×4.5字样,6×4.5画面的红窗盖板被打开,6×6的红窗盖板被锁定,不能打开。

可看到,这台玛米亚6折叠相机精心设计的计数红窗盖板,设计科学、合理,通过小拨钮的转换,可以任意锁定一个计数红窗,打开另一个红窗,可有效的防止拍摄画面的重叠或因画面间隔过大而造成的浪费和拍摄的失败。

图8 压片板被抽出

图9 塞可高素质镜头

图10 后期型玛米亚6折叠相机正面

图11 后期型玛米亚6折叠相机侧面

图12 后期型玛米亚6相机的顶部

图13 调焦距离刻度圆盘

该机的后盖采取插销式的开启和锁定方式。向上提起机身左侧的插销,后盖被弹开(图7)。机身的左侧为卷片仓,右侧为胶卷仓。装、卸胶卷只要拉出机身底部旋钮即可,方便、快捷。

在机身后背可看到有一个活动的压片板,这也是该机的一大特点。压片板上有计数红窗圆孔,上下两侧有弹簧压条。装胶卷时可把这个活动压片板抽出,装好胶卷后再把这个压片板装回原位。

图8为抽出压片板后,相机后部的外观。实测的该机画幅尺寸为55mm×55mm。把卷片仓和胶卷仓内的挡板翻向画框的两侧,就可以形成6×4.5的画面。

打开B门,把光圈开至最大,距离调至∞,用毛玻璃在画框上观察,可看到远处十分清晰的影像。逆时针拨动机身后背上部的调焦大齿轮时,可看到机身后背同时向外移动,取景器内的双影也同时移动。当移动到距离标尺的最近距离3.5英尺时,可看到近距1米的清晰影像,取景器内的双影重合。此时,顺时针拨动调焦齿轮可看到机身后背也随之回缩到原位∞的位置。

实际操作表明,自动测距双影重合,距离标尺的指示和毛玻璃影像的清晰度完全一致,说明该机的后背调焦自动测距机构设计精密、准确、可靠。

图9为玛米亚6折叠相机的镜头外观。该机安装有玛米亚公司生产的塞可高素质镜头。镜头的内圈刻有SETAGAYA KOKI SEKOR 红T 1:3.5 F=7.5cm No.44086。有蓝紫色镀膜,快门为COPAL,速度范围B、1~1/300s全速快门,快门工作正常。有自拍机和闪光灯插口。该机的光圈范围F3.5~F22。

纵观玛米亚公司早期生产的这款机身后背调焦的玛米亚6折叠相机,从外观造型、相机的加工、镜头的设计等可以看到,日本早期相机的设计理念和加工制作水平还带有明显的粗犷风格、特点。尽管相机的各项功能正常,但是给人的印象是做工规整,但不是那么精细。正因为如此,玛米亚6的几款早期机型也最能代表日本早期相机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也最具观赏效果和收藏、研究价值。

图10为玛米亚公司后期生产的机身后背调焦的玛米亚6折叠相机的外观,图11为相机的侧面。可看到,该机的外观造型和制作的精细程度与早期的机型有明显的不同,已经看不到早期机型的粗犷风格,完全呈现了现代经典相机的风貌。该机外观简洁、精致、做工精良。全金属、全机械、真材实料制作,结实、耐用。相机外贴黑色饰皮,前盖板的饰皮上压印有玛米亚相机特有的呈十字形凹凸透镜的标识。

该机的外形尺寸为145mmx100mmx40mm,比早期的机型略小一些。在外观上与早期机型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取景窗和测距窗有盖板开、合锁定钮的设计。早期机型的取景窗和测距窗为一方一圆,很有特点,具有一定的装饰性效果;后期机型为一大一小两个正方形,完全呈现了经典相机的外观。早期机型的前盖板的开、合锁定钮位于机顶,后期机型改为设在前盖板上,使得机顶看起来更加简洁。此外,这台后期型的玛米亚6折叠相机在结构上和安装的镜头与早期机型也有所不同。该机很新,品相很好。

从后期型玛米亚6相机的顶部可看到(图12),该机的机顶十分简洁。机顶的左端为卷片旋钮,旋钮的上面有ASA胶卷感光度的小窗口。旋钮下部的外圈刻有1-12的标识,该机使用120胶卷可拍12张画面。该机卷片可以自动停片、自动计数。机顶的右端为快门释放按钮和调焦距离刻度圆盘,圆盘上有景深范围刻线,通过透明玻璃盖住的扇形窗口,可看到调焦距离圆盘上的数字刻度,起到了防尘的作用。这个圆盘的设计十分精致、美观(图13)。机顶的中间为一个较大的凸起平台,平台的高度比早期型的平台减低了4mm,而且更加简洁。平台上有MAMIYA-6标识和机身号No.164323,平台上设有闪光灯和附件插座。

机身后背的上部左端为自动卷片、自动停片控制拨钮(图14),把小拨钮向左扳,可进行卷片,到位后可自动停片,小拨钮返回原位。此时可进行拍摄,底片曝光后,把小拨钮再次向左扳,可继续卷片,卷片到位后,自动停止卷片,小拨钮再次返回原位,此时可拍下一张底片。每拍一张底片,需扳小拨钮一次,直到把12张底片拍完。机背上部左侧为调焦大齿轮(图15)。齿轮上面有∞←标识,指示调焦的方向。机身后背有计数红窗,打开红窗松手后,红窗挡板可自动弹回。

图16为相机的内部。向上提起机身左侧的相机后盖开、合的插销,后盖被弹开。可看到,该机的后部结构与早期型的机身后背结构基本一样。左侧为卷片仓,右侧为胶卷仓,中间为画框,画框插有可卸下的压片板。顺时针拨动调焦齿轮,可看到机身后背不断的向后移动,自动测距的双影和距离标尺圆盘也同步移动。用毛玻璃在机身后背上观察,无论是在距离∞处还是最近距离,景物的清晰度都与自动测距的双影重合和距离标尺的指示完全一致。表明该机的后背调焦和自动测距结构灵敏、精密、准确、可靠。

该机型不拘一格的选用了奥林巴斯高素质的加膜镜头(图17)。镜头的内圈刻有Olympus D.Zuiko F.C.1:3.5 F=7.5cm No.273315。快门为精工高级快门SEIKOSHA-M.X B、1~1/500s全速快门,快门工作正常。该机的光圈范围F3.5~F22,共7档,有MFX闪光灯插口。该机的镜头、快门做工精致、精良。

图14 后期型玛米亚6相机的背部

图15 调焦大齿轮

图16 后期型玛米亚6相机的内部

图17 奥林巴斯高素质加膜镜头

图18 自动测距近距镜

图19 近距镜安装在玛米亚6相机上

图20 远距离拍摄的样片效果

玛米亚6型折叠式相机的早期机型和后期机型的镜头外径都是Φ35mm,因此可以使用该公司生产的近摄附件进行0.5米~1米之间的近距拍摄。图18为玛米亚原厂自动测距近距镜,图19为近距镜安装在玛米亚6相机上的外观。

使用玛米亚6折叠式相机后期机型的奥林巴斯75mm F3.5加膜镜头进行实拍表明,效果很好。

图20为使用柯达120黑白胶卷远距离拍摄的样片效果。光圈F16,1/125秒二次曝光,底片放大10×12英寸。

图21 近距拍摄的样片效果

图21为使用柯达EC6009彩色反转120胶卷近距拍摄的样片效果。光圈F16,1/125秒。

实拍的两张样片画面十分清晰,色彩饱合、艳丽,体现了奥林巴斯镜头的优良素质。

比较玛米亚6折叠相机的早期机型和后期机型可以看到,两款机型除了机身后背调焦这个共同的特点外,在外观上,加工制作的精细程度上和使用功能上有明显的不同。从玛米亚6系列化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到,从1940年起步的玛米亚公司首创机身后背调焦的120折叠相机获得成功后,受到职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的广泛欢迎,成为玛米亚公司最早的标志性产品,也为玛米亚公司顺利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上,采用机身后背调焦的非传统调焦方式的120相机很少见。无独有偶,英国早在1945年,仅比日本的玛米亚6型相机晚了五年的时间,也推出了一款机身后背调焦的高档120折叠相机,这就是英国军旗柯门多120折叠式相机。

英国ENSIGN KOMMENDO机身后背调焦120折叠式相机

英国的军旗相机公司是世界著名的老牌相机公司之一。该公司起步很早,历史悠久,相机产品众多。军旗公司的相机产品以质量可靠、功能完善、结实耐用、镜头素质一流而闻名于世。

这台在1945年上市的军旗柯门多120折叠相机,据称是“二战”结束后,受战时军事用途的启发而设计成功(图22、图23)。该机很新,品相很好,有做工讲究的原厂牛皮套,皮套上的底螺丝被镀成了金黄色。

该机的外形尺寸为150mm×110mm×42mm。该机为全金属、全机械制造,用料厚实、结实耐用。全机粘贴黑色饰皮,十分牢靠,机身两侧有金属小圆环供皮带挂钩使用。

相机的顶部部自左至右分别为(图24):调焦大旋钮,旋钮的下面刻有6FT-INF标识,表示该机的调焦范围由6英尺~∞,需旋转230°。机顶中间为一个长72mm,高10mm的大平台,平台的左侧有闪光灯和附件插座,插座上有机身编号No.8512;中间有前盖板开、合的锁定按钮。平台的右侧有手动复位的自动计数器的透明窗口。机身的右端为快门释放按钮和卷片大旋钮,旋钮的前面有自动停片控制的小拨钮。

图25为相机的背部。机身上部为取景器的后视窗。中部有两个计数红窗,红窗盖板上有12和16标识,表明该机使用120胶卷可拍12张或16张画面。

按箭头方向按下机身左侧的相机后盖的开、合锁定钮,后盖可被弹开(图26)。机身的左侧为胶卷仓,右侧为卷片仓。该机的装卸胶卷很方便。向上提起机顶的卷片旋钮和调焦旋钮,可方便的把胶卷和胶卷轴装入机身内。

机身的中间为画框,实测的画幅尺寸为55mm×55mm。拍6×4.5cm画面时,可把胶卷仓和卷片仓内的挡板翻向画框,形成6×4.5cm的画面。与玛米亚6相机不同的是,该机的后背没有可卸下的活动压片板,该机的压片板和常见的折叠式相机一样,设在机身的后盖上。

相机压片板与后盖的距离较大,给画框后移时留出空间(图27)。压片板后面的两个弹簧条一端固定,另一端可自由引展,可以保证压片板对胶卷保持适度的压力。

左手顺时针旋转机顶左端的调焦钮,可看到机身画框随之向后移动,取景器内的双影也同时移动。打开B门,把光圈调至最大,用毛玻璃在画框上进行观察。调焦旋钮在∞位置时,可看到远处清晰的影像。旋转调焦钮,可看到画框不断的后移,当调焦钮旋转到最近的6英尺(1.8米)时,可看到1.8米的影像重合在毛玻璃上也可看到最清晰的影像。表明该机的后背调焦自动测距机构,设计精密、灵敏、准确、可靠。

该机既可以看红窗计数,也可以自动停片和自动计数。图28为机顶左端的卷片旋钮、自动停片拨钮和快门释放按钮。把自动停片拨钮拨向右侧时,卷片旋钮可以连续卷片,看红窗计数;把自动停片控制拨钮拨向左边时,可以实现自动停片、自动计数。底片曝光后快门按钮被锁住,向下按自动停片拨钮后,锁定被解除,可以继续卷片,卷片到位后,卷片旋钮和快门按钮再次同时被锁定。再次按一下自动停片小拨钮,卷片旋钮和快门按钮的锁定同时被解除,机顶的自动计数盘与卷片旋钮同时联动。

可看到,这台军旗柯门多120折叠相机的自动停片、自动计数机构的设计比较复杂,也很先进、实用。粗大的快门按钮十分显眼,快门释放时十分平稳、顺畅,没有一点阻滞感,这个快门释放联动机构的设计加工也非常精密可靠,很难得。

从相机的正面可看到,机身上部的右边为测距窗,左边为取景窗,它们之间有一个小拨钮。把小拨钮拨向左侧时,取景窗为6×6cm画面;把小拨钮拨向右侧时,可看到从取景窗外的两侧分别移出挡板,使取景器形成6×4.5cm的画面。

图29为军旗柯门多120折叠相机的镜头,该机安装有高素质安塞正光镜头,镜头没有镀膜,镜片十分洁净。镜头的内圈刻有75mm ENSar ANASTIGMAT F3.5 Serial No.4133标识。

该机的快门为EPSILON B、1~1/300s,全速快门。该机的光圈范围由F3.5~F22,共7档。镜头、快门做工精致、工作正常。

使用该机进行实拍表明,从装胶卷、卷片自动停片,自动计数,自动测距,快门释放等操作均工作正常,效果很好。

图30为使用柯达EC6009 120彩色反转片拍摄的样片。F16光圈、1/100秒拍摄。可看到,该机的镜头素质很好,所拍样片清晰度、色彩还原、色彩饱和度表现良好。

纵观这台英国军旗公司生产的这款机身后背调焦的120折叠式相机可以看到,该机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和相机结构与日本的玛米亚6折叠相机完全不同。该机制作用料讲究,做工精细、精致、精良。相机上所有的金属零件都进行了厚实的镀层,光亮如新。调焦旋钮、卷片旋钮的滚花加工精细、美观。整机的外观造型别具一格、大方、敦厚,具有一定的观赏效果。

如果把同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生产的日本玛米亚6和英国军旗两款机身后背调焦的120折叠相机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到,两款相机除了机身后背调焦这个共同的特点外,两款相机从外观造型和相机的结构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的几方面(以下简称玛米亚6和军旗):

①图31为两款相机的正面外观,左为玛米亚6,右为军旗。可看到,两款相机的外观造型完全不同。玛米亚6外观简洁、大方,取景窗在右侧,测距窗在左侧。而军旗相机正好相反,取景窗在左侧,取景窗较小,测距窗在右侧。

图22 军旗柯门多120折叠相机的正面

图23 军旗柯门多120折叠相机的侧面

图24 军旗柯门多120折叠相机顶部

图25 军旗柯门多120折叠相机背部

图26 军旗柯门多120折叠相机内部

图27 相机后盖上的压片板和商标

图28

图29 安塞正光镜头

②两款相机的胶卷仓和卷片仓的位置也相反。玛米亚6的卷片仓在机身的左侧,军旗相机在机身的右侧。玛米亚6装卸胶卷的方法是向下拉机身底部的两个旋钮,而军旗相机是向上提调焦旋钮和卷片旋钮。

③玛米亚6相机后背的压片板为一个可随时抽出和插入的附件,而军旗相机的压片板和常见的折叠相机一样,固定在机身的盖板上。

图30 样片

图31 相机正面(左为玛米亚6,右为军旗)

图32 相机顶部(上为玛米亚6,下为军旗)

④图32为两款相机的顶部。上面的为玛米亚6,下面的为军旗。可看到,玛米亚6的机顶十分简洁,而军旗机顶的结构比较复杂,调焦旋钮、自动计数盘、自动停片、自动计数机构、卷片旋钮等都设置了在机顶。玛米亚6的调焦为一个部分露在机身后部外面的大齿轮,结构简单、实用。而军旗的调焦旋钮位于机顶左端,自动停片、自动计数机构设在右端比较复杂。

⑤图33为两款相机的后部。左为玛米亚6,右为军旗。两款相机都设有两个计数红窗,但是玛米亚6精心设计的这个红窗盖板新颖、实用、比较少见。红窗有锁定机构,使用时只能打开一个,另一个被锁定,可减少误操作。英国军旗相机为常见的设计。

⑥图34为两款相机镜头的外观。左为玛米亚6,右为军旗。玛米亚6的镜头、快门做工一般,快门速度刻度的排列为顺时针调节。军旗的快门速度排列为逆时针调节,快门制作精细、精致。

通过以上两款同一时期生产的机身后背调焦相机的对比,可以看到,两款相机在外观上和结构上的设计处处相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和各自鲜明的特点。同时也可以看到,在“二战”前日本玛米亚公司在相机制作方面与英国的军旗公司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然而,富于创新和不断进取精神的玛米亚公司毕竟是机身后背调焦折叠相机的首创者。由于该机型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好评,因此得到了很好的后续发展。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最终成为一款在制作上精益求精、功能完善、先进、结实耐用、性能可靠的历史名机。

玛米亚公司早在1940年以前就开始研制和试制玛米亚6折叠式相机,到公司1940年创建后的同年11月就开始上市推出了玛米亚6相机的原始版。经过改进后于1942年上市的玛米亚6-Ⅲ型,成为玛米亚6的定型版本。从此以后,玛米亚6开始了系列化的生产。

图35为玛米亚6-Ⅲ型折叠相机的外观。机顶设有小型单反取景器,取景器内有防重拍遮挡警示成为该机型的主要特点。

玛米亚公司由于玛米亚6折叠式相机的成功,在“二战”后由于接到了美国海军的大批订单而生意兴隆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资助,1950年在东京建立了新的大型工厂,并在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设立了分公司,开始销售业务,同年在东京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玛米亚6型相机的销售量达40万台。玛米亚公司的成功,对推动日本相机工业的崛起,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照相机的发展进入经典相机时代,中、小画幅的相机成为主要的流行机种。使用120胶卷的中画幅折叠式相机品牌众多、生产量大,成为经典相机中典型的机种之一。

历史上,品牌众多、数量众多的120折叠式相机中,设计新颖、别具一格的不在少数,有的成为历史名机,也有的成为昙花一现的相机品牌,这都已成为相机收藏爱好者搜寻、收藏和研究的对象。

图33 相机背部(左为玛米亚6,右为军旗)

图34 镜头对比(左为玛米亚6,右为军旗)

图35 玛米亚6-Ⅲ型折叠相机

然而,在品牌众多的120折叠式相机中,采用非传统调焦方式的机身后背调焦折叠相机却极为少见,也很少见到它的仿制品。继日本的玛米亚6之后,于1945年英国军旗公司推出的这款与众不同的高档军旗柯门多120折叠相机,是天缘巧合,还有没有它的后续机型?还是受到玛米亚6的启示而有意为之?是否还存在其它品牌的后背调焦的机型?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搜寻和查证。

猜你喜欢

调焦军旗旋钮
浅谈电吉他上音量(Volume)与音色(Tone)旋钮的运用
家用燃气灶具旋钮温升影响因素的研究
风采·军魂
“高分七号”卫星相机高精度快速在轨调焦方法
母亲心底的八一军旗
基于Mastercam旋钮凸模的数控加工
航天508所自研软件用于在轨相机试验
永诺50mm f/1.4镜头上市
韩媒:日旧军旗文化民间扩散渗透儿童令人堪忧
基于DSP的红外双视场调焦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