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探析

2020-02-03李乐

今传媒 2020年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优化课程

李乐

摘 要:《新闻理论》课程是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课程,是最基础、最重要的观念学习和教育,需要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进行教学优化。在教学内容上,要确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体地位;在教材的选用上,要强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理论体系的有机结合;在文献阅读方面,要注重与时俱进,与当下的社会实践和新闻实际相联系;在教学方法上,更要坚持效果导向,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接受、内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理论》课程;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1-0005-03

新闻工作是一项理论性、操作性都很强的工作,很多学生只看到了新闻工作动态的一面,认为外出调研、出镜采访、摄影摄像、后期剪辑就是新闻工作的全部,因此常常出现重视实验课,轻视理论课的情况。然而,新闻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偏差,甚至敲诈、勒索等一些极端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没有树立正确的新闻观。

《新闻理论》课程旨在传播正确的新闻观,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分析各种新闻现象,提高新闻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为了优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通盘考虑,不仅要从宏观上明确教学目标,而且要在教学细节上进行规范和引导。

一、优化教学内容,确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体地位

《新闻理论》课程要确保学生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念、提高学生的新闻业务能力,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明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体地位。

(一)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随着新闻活动的发展,新闻理论领域出现了多个理论和学派,1956年施拉姆曾经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中总结了四种新闻理论:集权主义新闻理论、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社会责任新闻理论和苏联共产主义新闻理论。不同新闻理论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需要结合我国新闻活动的实际经验,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和鉴别,汲取有益成果,不能机械地全盘照抄照搬。

在《新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对西方新闻理论進行客观介绍;另一方面,要明确指出这些理论不符合我国具体国情,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地看待。同时,经过辩证分析,让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最先进、最符合群众需要的新闻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新闻思想,毛泽东新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新闻理论研究要为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服务,也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在新闻工作中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原则,从理论根基上避免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和商业主义、金钱至上的新闻观。

确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体地位,特别要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创新的理论,不是僵化的教条,用批判的观点剖析媒体环境变革、国际传播变革,指导我国当前形势下的新闻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具体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中的新闻思想”[2],具体体现为喉舌理论、党性原则、为人民服务原则、三贴近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社会效益第一、融合新闻报道、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等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是我国做好新闻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新闻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二)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同感

作为理论课、通识课,《新闻理论》旨在促使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只有认同这个观点,才能主动、自觉地用观点指导行动。如果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存有抵触心理,或者不以为意,将其视为政治说教,那么无论平时完成多少作业,期末取得多好成绩,都不能视为教学成功。

《新闻理论》课程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入脑入心,使学生真正认同,并在实践中自觉践行,为其未来的新闻活动保驾护航,才是《新闻理论》课程最重要的目标。

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同感,体现在他们接受新闻、理解新闻和用新闻指导现实生活三个不同层面:在接受新闻时,能够主动辨析信息源,偏向主流媒体提供的高质量新闻,摒弃某些草率生产、急功近利的自媒体或平台媒体提供的信息;在理解新闻的时,能够很容易区分出真假新闻,有家国意识和全局意识,从社会和大众的角度客观中正地看待新闻信息,不会被情绪化的观点影响;用新闻指导现实生活,不急躁冒进、偏听偏信,冷静理智客观看待社会现象。

(三)使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解读新闻案例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仅是经典的新闻理论,而且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因此要不断用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方法解读新闻案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各种新闻现象和问题,训练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分析新闻现象、解决新闻问题,并在学校进行各种新闻工作的业务复盘和理论推演。

以各类突发事件为例,相关报道信息量大,传播渠道多种多样,热度居高不下,是学生关注和讨论的重点。但学生接触的信息良莠不齐,容易受到营销号和自媒体的误导。在《新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引用、展示不同媒体的报道,引导学生养成关注主流媒体的习惯,为学生解析极端观点的片面性和危害性,拒绝偏听偏信某些热衷散播小道消息的自媒体,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看待热点事件。

二、优化教学方法,坚持效果导向,内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观念的传递需要恰当的方法,《新闻理论》课程在传播正确新闻观念时需要用多种方式手段,为此要在原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让理论与实践更加贴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内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首先,在使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法时,要不断更新案例库,让新闻案例更有时新性和针对性。目前的权威新闻理论教材,尽管在不断更新版本的过程中修订案例和内容,但毕竟当下的新闻事件日新月异,更加受到学生的关注,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注意选用新的、有针对性的案例进行述评,增加案例教学的接近性和实用性。例如,在讲到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这一经典理论时,中外历史上的“政党报”固然有典型性,但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结合当下的新闻热点进行引导,如2019年5月美国福克斯商业频道女主播翠西·里根与中国国际电视台女主持人刘欣就中美贸易争端进行论战。对中美贸易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追根溯源就是因为双方立场不同,因此刘欣评价翠西的言辞更像是在为美国政府代言。

其次,在积极使用新媒体教学的同时,要加强互动性,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由教师主导进行专题、专项的理论指导,但毕竟时间有限,想要让马克主义新闻观渗透到学生的认知体系,还需要在课下的师生互动中进行渗透。例如,追踪点评学生的个人微博或微信,鼓励学生通过自媒体发表内容,从中了解他们关注的方向和重点,进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提供思路、调整方案,达到优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的效果。

三、优化教材选用,强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理论有机融合

为了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渗透到《新闻理论》课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课堂、进头脑,必须选择权威且理论体系完备的优质教材。因此,优质的新闻理论教材,不仅要包括重要的新闻本源、新闻价值、新闻舆论、党性原则等理论内容,而且要能够结合中国国情和新闻事业的发展实际,有实际指导意义。

目前,国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代表性教材至少有六七种,在框架结构、阐述风格方面各有特点,教师应该选择最新版本、权威出版社出版的,并且符合自己教学需要与个性特点的教材。就笔者来说,优先选择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教材——《新闻学概论》,这一教材在传统、经典、严谨的新闻理论系统中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兼顾理论性与时代性。

正确使用权威教材,要求以课本理论体系为纲,明确课堂学习的重点,带领学生结合新闻现象对新闻理论进行文本细读,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的推演、论证、反证。正确使用权威教材,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导能力,增强理论素养;另一方面,有助于深化认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体系,避免简单化的死记硬背,导致最终只记得孤立的概念、特点、方法和原则,无法自觉应用于新闻业务和实践。

四、优化文献阅读,注意与时俱进,提高新闻理论素养

除了使用权威的新闻理论教材,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补充文献,增加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这些补充文献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用新闻学的角度去深刻理解,用时代的视角去积极思考,因此补充经典文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亲笔完成的光辉著作,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撰写的文章、评论、讲话和著作。教师应该鼓励同学们阅读经典作家的全集或选集,联系时代背景和革命实际,思考他们对新闻工作的科学论断。

二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相关专著和编著,包括童兵、郑保卫、陈力丹、刘建明等专家学者撰写、汇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书籍。由于全集、选集的原著内容博大精深,通读有较大难度,需要大量精力,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难以完全实现,因此选择一本或几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专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等都属于我国新闻传播系列教材,注重构建基本理论框架。此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读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读本》等是选取共产党人思考、述评新聞活动和新闻规律的原始文本汇编而成的。还有一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书籍是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例如,《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报道经典案例评析》,侧重于将理论和观念应用于新闻实践领域。

三是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时代精神的著作,主要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例如,《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习近平总书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辅助材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部分,其中关于全媒体、媒体融合等指导意见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意义,与上述经典文本相互呼应,形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且具有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总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是新闻思想发展史上的重大革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闻理论》课程中传递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教师应具备的自觉意识,要通过教学内容、教材选用、文献阅读和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的努力,优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效果,使同学们能够自觉使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自身的学习和工作。

参考文献:

[1] 《新闻学概论》编写组,何梓华.新闻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8.

[责任编辑:张楠]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优化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广电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
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的教学优化与项目教学的实施
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实践看记者道德修养的五个层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建构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