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闭环反馈控制的地方本科院校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2020-02-02郭聪如崔桂梅

高教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闭环学风教师队伍

郭聪如 崔桂梅

摘  要:学风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高校工作永恒的主题。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学风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对内蒙古科技大学学风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应用自动控制理论,设计基于闭环反馈控制的地方本科院校学风建设体系。体系由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学生专业能力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四个子系统构成,以学生为主体,各职能处室、各类教师联动协同配合实现学风建设各项指标,将预期学风建设指标和实际达到指标通过数据分析评价,比较二者的偏差,反馈给学风建设决策专家委员会,以及时调整和修正教学手段和学生管理方法,达到预期学风建设的目的,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思路和实践范例。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学风建设;闭环反馈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3-0053-04

Abstract: The study style is an important symbol to measure the education level and ability.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are the main part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e level of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chools. According to the study style survey results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paper builds the new study style system based on Closed-loop feedback control theory. This system includes four compon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ability construction, teachers ability construction and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The steps involve to firstly get index data form the needed departments, and then contrast with the expected target one year later, feedback the difference to top management, finally the top management adjusting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management in order to reach the aim of  the expected target of study style.

Keywords: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Closed-loop Feedback Control

一、研究背景

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1]。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2]。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主体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承担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未来普及化的重任[3],具有生源认知能力低、学习习惯差、教师学历标准偏低、素质偏弱、校园文化建设仍在较低层面运行等特征[4]。因此优良的学风对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国内学术界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研究成果颇丰,但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学风建设的研究较少。对于应用闭环反馈控制方法研究学风建设方面,仅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亚岚、罗雄麟于2011年发表的题为《高校学风闭环控制系统的探索与设计》期刊论文,文章提出设计了基于个人、宿舍、班级的三级学风闭环控制系统。

内蒙古科技大学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重视学风建设工作,目前实行的一系列举措虽使学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尚未形成完备体系。因此,依据学校自身特点,设计学风调研问卷,结合调研结果设计基于闭环控制系统的地方本科院校学风建设体系,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思路和实践范例。

二、学风建设现状调研结果

调研面向内蒙古科技大学17、16、15级学生,覆盖到所有专业。围绕学风、校风和教风评价共设计32项题目,收回反馈结果4839份,数据全面,真实、有效。从统计结果看,有60.01%的学生认为学校整体学风状况较好。但面对地方本科院校存在的生源质量低、教师素质偏弱这一现实问题,学风建设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理想信念不足、自控力差、学习动力不足,不良学习习惯普遍存在

地方本科院校学生中,66.47%的学生认为个人自控力差是导致迟到、旷课的主要原因。有65.19%的学生对专业或课程不感兴趣,44.8%的学生表示自己沉溺于网络;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一周内主动自习超过5天的学生不到1/3;理想信念不足,对专业和所学课程兴趣不高,厌学情绪高是学生认为学风中存在最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不良学习习惯的普遍存在。近半数学生存在平时作业抄袭现象。不良的学习习惯,又导致了考前突击行为,加上周围存在作弊成功的案例和自身巨大的心理压力,最终产生了作弊。

(二)教师素质偏弱、教学水平偏低、课堂吸引力不高

学生在对教师总体教学水平评价中,很满意的仅占33.46%。有62.76%的学生表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是有效改善学风的重要途径。对于专业老师的治学态度,88.48%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认可。对于维护课堂纪律方面,83.22%的老师能纠正和组织课堂纪律。可见,教师总体恪尽职守,认真负责,但由于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素质偏弱,导致了教学水平偏低、课堂吸引力不够的问题。

(三)校园文化建设不足,仍在低层面运行

盘圆则水圆,盂方则水方。校园文化建设对学风的影响不容忽视。调研表明,90.27%的学生表示有必要开展学术性交流活动,72.76%的学生表示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会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有55.56%的学生表示校园整体学习、学术氛围不够浓厚;57.18%的学生表示偶尔参加学术性活动,深究其原因是由于高层次、高质量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的欠缺;58.05%的学生表示課外科技创新活动开展一般,个人感兴趣才会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三、闭环反馈控制

(一)控制论

自1948年著名的《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一书诞生以来,控制论的思想和方法已经渗透到了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在控制论中,一切信息传递都是为了控制,任何控制又都有赖于信息反馈来实现[5]。自动控制是控制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闭环反馈控制

闭环反馈控制是基于反馈原理建立的自动控制。所谓反馈原理,就是根据系统输出变化的信息来进行控制,即通过比较系统输出与期望之间的偏差,并消除偏差以获得预期的系统性能。在闭环反馈控制中,既存在由输入到输出的信号前向通路,也包含从输出端到输入端的信号反馈通路,两者组成一个闭合的回路[6]。闭环反馈控制是自动控制的主要形式。闭环反馈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1所示。

四、地方本科院校学风建设闭环反馈控制系统

管理系统是一种典型的控制系统[5]。因此以闭环反馈控制系统为理论模型,结合学风建设工作实际,就构成了以学生为被控对象,以各职能处室、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为放大执行器,以学校学风建设专家委员会为决策控制器,用学风分析评价模型实现信息反馈的学风建设闭环反馈控制系统。通过比较器得到实际学风建设指标和期望学风建设指标两者的偏差,学风建设专家委员会根据偏差及时调整、修正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以期达到最佳学风建设效果。系统的输入量为预期达到的学风建设指标,输出量为实际达到的学风建设指标。如图2所示。

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对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学习态度、学术风气、言行规范的全面要求,是高等学校办学管理水平和治学态度的综合反映,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7]。因此,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生源、师资特征,根据学风调研结果,设计基于闭环反馈控制的地方本科院校学风建设体系。体系由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学生专业能力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四个子系统构成,如图3所示。

(一)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子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于如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建立起共同的理想信念,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道德规范[8]。

理念信念不足是本校学风的突出问题。因此,在思想道德建设子系统中,以思政课、新生入学教育、党课团课、诚信感恩教育为手段,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者、传播者、践行者。以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党员为育人抓手,抓住思政教育主力军的作用。以思政课成绩优秀率、思政教育讲座数量、党课团课开展数量、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数量、优秀大学生事迹宣讲会数量、违纪处分率、欠费率、生源地贷款逾期率这些可量化的项目来作为期望和输出量表征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情况。发挥各职能处室的全方位协同育人功能,经过思想道德建设信息采集评价模型的分析,以一个学年为周期,比较实际效果和期望效果的偏差,从而修正学风建设专家委员会关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决策,以形成适合学校实际、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学风建设方案。

(二)学生专业能力建设子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国高校,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地方本科院校具有以区域或行业为主导,以专业为主线、以应用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实践为载体的特征[9],决定了其在人才培养上要本着专业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是人才培养的依托和载体,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要认准办学定位,注重课程设置的实践性和就业导向性。

地方本科院校已针对学生特点发展出了具有较强实践性特点的培养方式。因此在学生专业能力建设子系统中,除了要有学分绩、四六级通过率、挂科率、出勤率这些衡量专业学习情况的指标,还要有学生社团参与率、暑期社会实践参与率、科技创新参与率、竞赛获奖数量和质量这些表征动手实践创新能力的可量化指标。以教务处为主导,优化课程设置,激发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和对学习实践的热情。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指导,鼓励学生主动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和学分制社团,主动考取职业能力水平认证,申请专利,进驻创业孵化基地,以各类实践活动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学风良性发展。以一个学年为周期,采集实际达到的各量化指标,和最初期望的量化指标做对比,从而指导学风建设专家委员会的决策,达到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促进良好学风形成的目的。

(三)教师队伍建设子系统

好校风好学风来自师生共同努力。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学是高校的生命线,良好的教风是改善学风的有力武器。好教师需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技能,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10],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提升学习能力。

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教授职称比例偏小,中、低级职称教师比例偏多,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偏弱,学缘本土化较为明显,高层次学缘比重偏小,这些特点都制约了地方本科院校对外地学术资源、前沿学术资源、优质学术资源的敏锐度和摄取能力,局限教师队伍的学术视野,抑制教师队伍的创新活力,羁纤高校教师队伍总体实力的提升[4]。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子系统中,要加强学历进修,用制度保障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供良好待遇和科研条件,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丰富学缘类别提升学缘层次;重视培训帮扶,举办各类教师培训、教学职业能力大赛,开展校院两级督导听课、教师互评、学生麦可斯教学质量评价等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评促改,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依据《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学规范》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明确教师职责,规范教学过程。因此,将攻读博士人数、引进高层次人才人数、举办各类培训及比赛数量、听课反馈、麦克斯评价结果、教学事故数、年度考核不合格率来作为期望和输出指标,通过对指标的采集分析对比,及时调整矫正教师队伍建设管理策略,不断优化,达到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增强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营造出积极、勤奋、钻研的学习氛围。

(四)校园文化建设子系统

校园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它透射出的独特感染力和强大凝聚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召广大师生[11]。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构建校园文化最富有吸引力和活力的载体[12]。

在校园文化建设子系统中,以学工处、团委牵头,其他各部门配合,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学生党支部的能动性,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节和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历史大事件、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操。加强网络育人功能,以身边人、身边事、接地气的原则建设新媒体平台,增加粉丝的粘度和广度。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人士,为师生做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会、交流会,让学生在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熏陶下成长成才。因此,将校园文化活动、学科竞赛、高水准学术交流活动、讲座、优质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的数量作为期望和输出指标,以一学年为周期,通过对指标的采集分析对比,及时调整活动形式和管理手段,持续优化校园文化建设方法和策略,不断增强校园文化软实力,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五、结束语

学风建设是高校工作永恒的主题。依据内蒙古科技大学学风调研结果,以闭环反馈控制系统为理论模型,设计了基于闭环反馈控制的地方本科院校学风建设体系。该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涵盖了学風建设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层面、学生专业能力建设层面、教师队伍建设层面及校园文化建设层面,实现了各职能处室、各类教师的联动协同,形成了完备的学风建设体系,制定了各层面的可量化指标,通过采集分析评估,得到期望效果和实际效果的偏差,反馈给学风建设管理委员会,从而不断调整校正学风建设决策,达到优良学风建设的目的,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思路和实践范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8].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2]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2011-12-2].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280/201408/172770.html.

[3]黄健雄.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4]吴红斌,郭建如.高等教育分层系统中的地方本科院校:困境、优势与出路[J].中国高教研究,2018(2):75-82.

[5]控制论[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控制论.

[6]闭环反馈控制[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闭环反馈控制.

[7]熊友华,钟丽萍.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刍议[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5):28-29.

[8]李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7.

[9]潘懋元,车如山.做强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与特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15-18.

[10]赵保全,丁三春.习近平关于高校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论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2):83-89.

[11]阚宝奎.论高校校园文化与学风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09(169):121-123.

[12]郑予捷.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4(10):234-236.

猜你喜欢

闭环学风教师队伍
特殊时期居家线上学习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时尚与数字共舞,打造印花供应链生态闭环
公平关切下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决策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FANUC 0i C/D全闭环改为半闭环在数控机床维修中的应用初探
炊事员的几宗事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性
学风就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