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高校众创空间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2020-02-02黄雅麒刘湘王婉蓉陈怡君张洋铭

价值工程 2020年3期
关键词:广西高校合作共赢众创空间

黄雅麒 刘湘 王婉蓉 陈怡君 张洋铭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取得了骄人成绩,而高校作为培养“双创”人才的主要阵营,在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高校纷纷成立“众创空间”助推大学生创业活动。本文通过对广西区内各大高校众创空间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结合高校大学生对创业活动及相关政策的反馈,分析当前广西区内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而提出优化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的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ollege students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thei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ctivities, and as the main camp for training "double innovation" tal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entrepreneurship for college students.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set up a "crowd innovation space"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 of crowd innovation space in universities in Guangxi,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rowd innovation spa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Guangxi, and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crowd innovation construction.

关键词:广西高校;众创空间;合作共赢

Key words: Guangxi universities;crowd innovation space;win-win co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03-0280-03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创新创业的改革新风下,国家不断深化高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5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多份文件,明确了广西高校建设众创空间的目标:至2020年,全区要求建成8个以上大学科技园、10个以上的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并且积极鼓励高校与行业协会、企业等社会资源合作,共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同时,政府还明确给予高校及学生创新创业相应的补贴,以及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计算学分等各种利好政策,为广西各高校开展众创空间建设提供了方向。本文通过分析广西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以及高校大学生对双创的认识程度,发现问题并提出优化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及有效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新思路和方法。

1  广西高校众创空间发展现状

众创空间是经济新常态下,激发大众创新创业热情、创造平等创新创业机会的重要平台,在广西乃至全国都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创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利用互联网、现代信息手段和新型3D技术等,把创意转变为实际产品的创新者,他们具有开源、共享、创新的特质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能力具有高度的内源耦合性[1]。而在中国也形成了有着中国特色的机构平台——众创空间。其形成引起的创新创业活动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新浪潮,号召全民创业、创新,这也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不熄引擎。

1.1 基本情况

首先,本文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到受访高校中众创空间创建时间最早为2009年。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备案自营模式的高校众创空间为例,在2015年及2017年高校的众创空间建设数量相对比较突出,但也仅为3、4个(见图1),其中2010年及2014年没有高校进入区级备案项目,发展成果不显著。

其次,截至到2019年10月止,区级备案的众创空间有102个,其中高校众创空间仅有18个,其规模和数量詳见表1。以陕西众创空间建设情况为例(见表2)[2],对比发现广西高校众创空间数量占比率低,发展速度也较为缓慢。

最后,从运营模式来看,当前广西众创空间运营模式分为地方企业、校企共建、高校自营三个模式,而广西校企共建与高校自营模式的众创空间分别是4个、14个,其余的84个为地方企业模式的众创空间。由此可见,广西众创空间更多的是依托高校自身资源来创办的,外来资源引入较少。

1.2 建设成果

目前区内高校众创空间的成果比较少,以区内受访高校中众创空间创办时间最早的高校为例,该校众创空间创办于2009年,众创空间面积达12000平方米,共56独立办公室和三个共享空间。10年来,该校众创空间共孵化180多个项目和团队,共13000多人次在基地接受相关培训和教育,其中“班服世家”、“自游熊”等27个项目成功孵化走向市场,该校会定期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如举办“创新创业大讲堂”、“创客汇”、“创新创业培训班”及“互联网+”大赛等。通过一定的时间积累,在如何积极的带领学生创新创业方面有着经验,项目孵化成功率高。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区内其他几所受访高校的众创空间建立时间都较短,发展程度相对滞后,大部分高校只是提供场地和基础设施,且师资匮乏,导致发展成果不显著,项目孵化成功率不高。

1.3 大学生对众创空间及相关政策的调查反馈分析

众创空间是高校宣传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并落实相关政策的窗口。为进一步了解该平台对大学生的影响力,本文对已建立众创空间的高校的235名大学生进行随机(网络)问卷调查,本次问卷回收率86.5%,有效率95.6%。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当前高校众创空间的作用并未有效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众创空间普及率低。通过调查,38.07%的同学“只是听说过众创空间”,有6.25%的同学表示“完全不知道什么是众创空间”,只有1.7%的同学选择了“很清楚什么是众创空间”。关于高校中“众创空间的设立”,约56.82%的同学明确知道高校中有众创空间的设立,还有约33.52%的同学并不了解自己高校是否有众创空间。

②“双创政策”的了解程度較低。据调查结果显示,68.18%的学生对国家的“双创”政策不了解,仅有1.7%的学生对此政策是非常了解的。

③大学生创业意识较低。调查结果得出,72.16%的学生完全没有创业的想法,26.14%和1.7%的同学有创业的想法或已经开始创业。而大学生对于众创空间的了解程度仅仅有1.7%,听说过且稍微有点了解的比例为97%,但是在中国大力宣传创新的背景下,仍有6.25%的学生对此完全不知。

2  广西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广西高校众创空间已经在建设中稳步发展,但是结合调研情况及对比其他地区,仍存在诸多问题。

2.1 发展时间短,众创空间管理条件不足

①众创空间建设缺乏有效指导和成功经验。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且区内代表性的高校也取得了许多不俗的成绩,如:广西民族大学《授之以茶》项目荣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广西师范大学共揽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两银四铜的好成绩,桂林理工大学研究项目的质量和数量在区内名列前茅等等。但是除已取得成绩的这几所高校之外,大部分高校众创空间的项目主要还是来源于校内开展的创新创业类大赛中的获奖团队,项目来源和创新程度不足。其成因可大致归为:首先,高校众创发展时间短,且区内的优质众创空间数量屈指可数,可供各高校学习、模范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次,由于办学特点、专业特色不一,也难以从其他高校的成功中获得有效的指导和宝贵经验。此外,很多高校众创空间只是根据政府政策建设,并没有切实根据高校自身的教学特点、学生素养及意识、师资力量等因素来制定发展计划,使得众创空间发展模式单一且缺乏特点,就更难获得成功。

②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相关师资力量薄弱。随着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高校当前都在开展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需要各高校理清自身的办学定位和特点,重视创新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尤其是人才培养计划应就教学内容、方法及课程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但是,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仍是很多高校的短板。因此,这会是一场涉及高校教育教学及实践改革的庞大工程,无法在短期内奏效,可能将继续影响众创空间的建成与发展。此外,师资力量薄弱也是制约高校众创空间发展的原因之一。大部分高校众创空间并没有配备相关专业人才,只是安排一些非专业老师或者行政人员兼职管理。该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广西专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是极度缺乏的,在校的项目指导老师大多只是通过短期培训后上岗就职;另一方面是专职行政人员数量有限,管理水平不一,无明确目标。而各高校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无法形成系统、长远的规划,各方管理者也只是配合相关政策去落实工作,以至于众创空间出现运营不当,管理无方,无法起到“环环相扣”的作用。

③大学生对双创类活动的认知不足。在本次问卷调查的数据中,反映出大部分高校众创空间的普及力度没有及时跟上大学生创业的发展速度,使具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们因不能及时了解国家政策而错失机会,其成因包括各高校校园内没有形成良好的创业校园文化和众创空间发展滞后的现象等,消磨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而大学生对众创的内涵、价值认知的不足,也会出现众创活动在社会上极受追捧,而在校园内却不被重视的反差现象。

2.2 众创空间非“众创”,各方资源合作成效低

所谓“众创空间”,应该是集合社会各方资源而形成的一个服务型平台。而非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处于独立发展的一个状况,企业、政府、大学生等各方力量都没有充分介入和全力合作。从社会资源流入的情况看,受访的几所高校众创空间负责人曾表明,高校能够引入的社会资源是非常匮乏的,只存在寥寥可数的企业会定期到高校开展沙龙,传授经验解决问题。其次,即使是校企合作的众创空间,企业也只是以参与活动或者提供部分资金支持等方式加入,参与度不高,真正的运营主体仍是高校。从政府发布的政策来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但目前政府关注的重点和方向主要是:创建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基地,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等。相比之下,高校众创空间的地位和发展就显得不够突出,再加上广西本土教育水平在全国较为落后,政府政策不能完全作为广西高校众创空间发展的支柱,政府重视程度不够高,自然很难起到主导作用,也很难引起以企业为主的社会资源的流入高校。

2.3 广西高校各众创空间交流沟通率极低

通过与几所区内高校“众创空间”或“创新创业联盟”的负责人访谈,得知各高校的众创空间几乎是独立运行的,相互之间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机会去进行沟通交流,各高校单枪匹马的“埋头苦干”,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

创新是需要大量的思维碰撞,进而产生新想法来带动项目的建设。高校之间正是缺少了思维碰撞,难以引导创客提出新想法,做出好项目,进而形成“项目出不去,想法进不来”的恶性循环。

3  优化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的对策

3.1 高校加强对众创空间模式的探索

①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属于自己的特色众创空间模式。高校领导应重视并透彻地看到自身所拥有的优势及短板,根据本校的教学特色、专业项目以及学生的特性形成特定的众创空间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计划落实到教学目标中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建设中,正确树立起当今大学生应当积极创业的观点,真正达到“全民创业”、“大众创业”。区内优质众创空间项目的高校代表、组织也应积极发挥领头羊精神,将自己的资源和经验共享,比如:项目技术、企业机会、师资引进等方面,争取达到各校共同进步及广大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②重视众创空间的管理和师资问题。高校应加强对众创空间管理工作的重视,一是加强与其他高校之间聯系,既要总结自身过去不足的,也要学习到其他高校优秀的管理、运营模式;二是聘请专业管理的人才,根据本校的现状、特色制定适合的管理模式和未来规划路线,只有减少管理方面的问题,才能够更好推动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在师资方面,高校可以借助当下信息时代的优势,构建众创师资网上互动平台,与各专业专家、创业成功人士等共同探讨,最大限度地使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教育水平,从而更好地将创客教育理念融合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③增强学生“双创”意识。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校应改变现今的传统教育方式,让双创实验走进课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创新创业,走进众创空间,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高校可增加相关创新创业的课程,培养学生发现机会、抓住机会的能力;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为那些有可行性计划的学生提供创业便利,例如可缓期毕业,平时课业成绩可与其项目挂钩,用学分制度或者奖励条件来激励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打造高校“双创”环境。高校可通过组织一些创新创业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并且放宽限制条件,鼓励学生进行跨专业合作,在学生增强“双创”意识的同时,培养其团队合作的能力。也可以开展沙龙讲座等活动,宣传“双创”精神、“双创”意识。

3.2 促进多方资源的交流沟通

首先,企业与高校之间不仅仅只有校企合作这一途径来发展高校众创空间,企业也可给予高校、学生更多的项目合作,丰富高校众创空间项目来源,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更多地参与到高校众创空间建设中,为社会发展增添动力。其次,高校和高校之间可定期组织高校众创空间教师经验交流会,通过互相传授成功经验、解答疑惑等方式,进一步填补各高校众创空间的缺口。最后,政府作为高校众创空间的主体,在发布支持政策的同时也应带头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的补贴力度,引起社会、企业对高校众创空间的重视;政府可发起天使投资项目,帮助创业团队、学生共同度过初创期[2];在后期项目发展中,政府部门与高校可加大对项目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投资,为项目成长提供机会。

3.3 丰富众创交流新方式

①合力建设高校联合的众创空间。政府、高校共同推动建设低成本、便捷化的“高校众创联盟”,其有利于弥补各高校众创空间存在的缺陷,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互通。例如,我国高校中有超过10%的高校都属于艺术类院校,这些院校众创教育的实施有限,而我国的工科院校占23.7%[3],完全可以将这些艺术院校和工科院校有机的联合在一起,实现专业互补,从而不断深化各高校创新创业体制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增强产业结构优化。

②固本强基,拓展众创空间交流形式。各高校要因地制宜,利用现有的资源、教学经验等培育创新性团队,不断巩固众创空间的发展,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定期开展交流会,分享“众创空间”发展心得、成果。其次各高校可以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让经验丰富的创客带领新的团队,形成以每个创客为基础的“树状网络”,加大资源共享力度,减少创新创业经验的断层。进而提高创客们的创业要点互通性,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突破升级。

4  结语

众创空间是中国新时代转型发展的产物,也是创业时代到来的一种趋势。尽管由于各种原因,广西高校的众创空间尚未形成气候,尚未达到实现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和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但是在国家强力号召以及地方政府、各大高校的努力之下,广西高校众创空间一定能够乘着改革春风,积极汲取、吸收各方资源和力量,结合地方发展特色,带领广西境内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奔向创业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李艺潇,等.大学生创客教育的实践探索[J]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戈岐明,等.陕西高校众创空间发展的政策、问题与对策[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3]伍嘉华.信息时代下高校创客教育的实施路径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猜你喜欢

广西高校合作共赢众创空间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论广西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新闻聚合APP著作权侵权的行为规制
广西高校图书馆网上资源荐购服务调查与分析
经略中东:中国展示新型大国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