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灾危评中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方法的探讨

2020-02-02杨浩

价值工程 2020年3期
关键词:危险性建设项目用地

杨浩

摘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能有效地减轻或避免建设项目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并为建设项目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评估级别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到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精度和深度。建设项目重要性是影响评估级别的两大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系统查阅国内相关文献资料,首先回顧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方法发展历程,接着分析了现行的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方法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常见的、重要性模糊不清的、新兴的建设用地或规划用地项目重要性分类方法,并提出了划分标准,供其他从事地质灾害评估工作者参考。

Abstract: Geological hazard risk assessme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or avoid the losse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which are caused by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lementing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e assessment level is the most important link in the geological hazard risk assessment, and it is related to the accuracy and depth of the assessment work. The importance of a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one of the two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assessment level. Through systematic review of relevant domestic literature, the thesis firstly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lassification methods on the importanc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then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methods. Finally,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s on the importance of common merging construction land or planned land projects with unclear importance in the geological hazard risk assessment work as well as puts forward the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in order to give references to other geological disaster assessment workers.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方法

Key words: dangerous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construction project;importance;classification method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03-0227-03

0  引言

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从1999年12月1日施行至今,近19个年头,已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成功案例。评估技术方法也随着社会进步不断规范,从雏形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1],至较简洁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2],再到现行较完善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3](以下简称为“新规范”)。然现行的“新规范”对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标准的描述仍旧比较简洁和笼统,而实际各类拟建设项目规模与类别五花八门、纷繁芜杂,以致基层技术人员在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会因主观认识不同,人为提高或降低评估建设项目重要性,导致评估定级错误,评估精度、深度、项目用地审批以及评估合同金额等受较大影响。一些学者已对部分领域的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标准作了探讨,如:贺为民从省级地方标准、国土资源部标准、项目行政审批权限、行业标准等方面,初步建立了较完善地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标准[4];刑岩等人根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中的原则,对市政工程与铁路工程建设用地重要性进行了评估级别的划分[5];张长敏等人在以评估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地区实际情况,修改了北京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方案[6];罗永康等人综合国家部委有关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规模标准及高耸建筑物建设项目规模标准、风电场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探讨了不同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不同电压等级变电站(升压站)的建设项目重要性判别标准[7]。

从研究现状来看,专家学者已发现现行“新规范”在评估工作中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标准比较笼统,实用性欠佳,缺乏涵盖常用的、融入新兴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分类标准。因此,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常用的、重要性模糊不清的建设项目开展系统性研究,融入新兴建设项目种类,探讨建立一个全面、有据可查的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1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方法发展历程

回顾国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发展历程,其历程可简分为3个主要阶段。

1.1 摸索起步阶段

1999年3月2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8],规定城市建设、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以及其他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在项目选址阶段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工作按《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进行。其中,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参照按《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中附表“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

1.2 探索发展阶段

为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规范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2004年3月25日国土资源部颁布[2004]69号文及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中的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方法与之前1999年颁布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一脉相承,未作改变。为因地制宜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国内有部分省市依据辖区内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地区的地灾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或规范,进一步细分了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方法。如: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年发布了 《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9];江苏省国土资源厅2010年发布了 《江苏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10];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年发布了 《北京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11];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年发布了 《浙江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12]等。

1.3 巩固定型阶段

为提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水平及报告质量,增强评估规范的实用性和结论的针对性,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需求,2015年9月6日国土资源部颁布“新规范”,指导与规范全国建设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其中,“新规范”中附表B.2“建設项目重要性分类表”新增油(气)管道和储油(气)库、学校、医院、剧院、体育场馆等建设项目。之后也有部分省市根据“新规范”也做了补充完善,2016年广东省和重庆市两地各自结合区域内地质环境条件及多年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经验,制定了区域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或实施细则,补充、细化评估规范中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的“建设项目类型”和“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级方法”,把油(气)管道和储油(气)库、学校、医院、剧院、体育场馆等建设项目重要性按规模或人员数量分级,使得大多数建设项目类型和重要性分级标准有据可依[13-14]。

2  现行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方法存在问题

目前,国土资源部2015年颁布的“新规范”中附表“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方法。新规范对工业建筑、民用建筑等部分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标准做了规定,但对医院、学校、体育馆、垃圾处理场(焚烧处理厂、填埋场、干馏综合处理厂)、电力工程(火电工程、风电工程、水电工程、光电工程、输变电工程)、桥梁、体育场(馆)等常见的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标准依旧未作具体规定,且未提及消防站、气象台站、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机动车停车场、城市地下空间等常见的公共场所和新兴设施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分类方法。每当碰到上述项目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技术人员无据可查,仅根据个人经验划定建设项目重要性。重判建设项目评估级别,提高工作深度与精度,造成资源和成本浪费。轻判建设项目评估级别,降低评估工作深度与精度,不可避免地埋下隐患,造成建设项目或规划用地评估后存在质量漏洞和工程事故责任的划分不清。

3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方法的探讨

鉴于部分省市已出台地方标准,因此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方法首先应依照建设项目所属地的省市地方标准。当缺乏省市地方标准时,建设项目重要性应按照国土资源部2015年颁布“新规范”中附表B.2“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再结合评估项目部级行业标准或全国行业协会标准进行确定[15-21]。当上述方法依旧无法确定建设项目重要性时,可依据建筑使用性质、社会影响力和建设资金来源决定。凡涉及人类聚集、紧密联系人类生命的社会公共设施,受到破坏后社会影响大的建筑设施,建设资金为国外援助、国家下拨、省级筹集的项目,从严划分,按重要建设项目处理。当建设项目有多个子项目或建设项目重要性符合两个及以上重要项时,建设项目重要性级别按子项目重要性级别最高的一档确定。

本文参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省市地方标准,结合建设项目具体情况,如:规模、容量、投资额度、社会影响性等,按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工程、能源矿业工程以及社会公共服务工程4大类划分,探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常见的、重要性模糊不清的、新兴的建设用地或规划用地项目重要性分类方法,列出了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方法表(详见表1)。

4  结语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工程活动强度日益激烈,广度日趋扩大,地质环境每况愈下,地质灾害屡见不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能有效地减轻或避免建设项目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建设用地或规划用地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旨在探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常见的、重要性模糊不清的、新兴的建设用地或规划用地项目重要性分类方法,供其他从事地质灾害评估工作者参考,寄希大家逐渐达成共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Z].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及其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Z].2004.

[3]DZ/T 0286-201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S].

[4]贺为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因素的探讨[J].灾害学,2013,28(3):111-116.

[5]刑岩,张琦.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关键技术问题的探讨[J].化工矿产地质,2004,26(3):186-187.

[6]张长敏,齐干.关于北京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的讨论[J].分析评价,2015,10(1):117-122.

[7]罗永康,谭光杰.确定风电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J].岩土工程(勘测),2012,3:6-11.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Z].1999.

[9]DB45/T 382-2006,地質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程[S].2006.

[10]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的通知及其附件1—江苏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Z].2010.

[11]DB11 /T 893-201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程[S].2012.

[12]DB33 /T 881-201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S].2012.

[13]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协会.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修订版)[Z].2016.

[14]DB50 /T 139-201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S].2016.

[15]JGJ /T 335-2014,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基本术语标准[S].2014.

[16]HJ T338-200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S].2007.

[17]GB 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S].2012.

[18]建标152-2011,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S].2011.

[19]GB31221-2014,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地面气象观测站[S].2014.

[20]DBJ13-278-2017,福建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程[S].2017.

[21]GB/T51149-2016,城市停车规划规范[S].2016.

猜你喜欢

危险性建设项目用地
O-3-氯-2-丙烯基羟胺热危险性及其淬灭研究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基于AHP对电站锅炉进行危险性分析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