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队基层安全管理能力初探

2020-02-02姚佩信

价值工程 2020年3期
关键词:构成要素影响因素

姚佩信

摘要:管理能力是解决各种管理问题的根源,为提高部队安全管理能力水平,本文对部队基层安全管理能力进行研究。研究中重点对部队基层安全管理能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分析。通过研究得出:部队基层安全管理能力的实质是部队在安全管理中所累积的相关知识的集合;其构成要素为具备知识属性的人员要素、保障要素、制度要素;人的不安全行为、保障的不安全状态及制度的不安全条件会影响部队基层安全管理能力;分析安全管理能力内部的相互作用,得到安全管理能力内部作用模型。

Abstract: Management capability is the root of solving various management problem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ecurity management capability of the army,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security management capability of the army's grass-roots.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connotation, constituent element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army's grass-roots security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Through research,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ssence of the army's grass-roots security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is the collection of relevant knowledge accumulated by the army in security management; its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 personnel elements, support elements, and system elements with knowledge attributes; human unsafe behavior, unsafe state of support, and unsafe conditions of the system will affect the army's grass-roots security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it analyzes the internal interactions of security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to obtain the internal role model of security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關键词:部队基层;安全管理能力;构成要素;影响因素;作用模型

Key words: army grassroots;security management capabilities;constituent elements;influencing factors;role model

中图分类号:E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03-0139-03

0  引言

部队对安全管理工作历来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一直是各级党委重点关注的工作内容。但是,部队在训练生活中,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这严重制约和影响了部队战斗力提高。安全事故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事故与部队内部管理问题有关,具体表现为: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执行不力,官兵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薄弱等。面对这些管理问题,迫切需要从源头上加强安全管理,提高部队安全管理水平。对于一个组织而言,管理能力是解决各种管理问题根源。那么,要从根本上提高部队安全管理水平,首先应提高部队的安全管理能力。

目前对于安全管理的研究,多从以下两个角度出发:一是分析部队安全管理工作现状,结合相关管理理论及实际安全管理工作经验,从定性的角度提出具体的安全管理做法[1]-[2],二是借鉴外部企业比较成熟的安全管理方法(安全评价、行为管理技术等),将其应用于部队安全管理工作中[3]-[4]。而对于部队安全管理能力的研究较少。张磊(2013)[5]武可立(2013)[6]等人的研究强调了部队安全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如何加强部队安全管理能力。但是对于部队安全管理能力内涵、特征的理解是模糊的,从经验角度对部队安全管理能力进行感性的认识,没有对部队安全管理能力的内涵进行清晰的阐述,不利于指导部队提高安全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从部队基层管理实际出发,研究部队安全管理能力,重点分析部队基层安全管理能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该研究为提高部队安全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丰富现有相关研究。

1  部队基层安全管理能力的内涵

能力是组织的重要属性,对于组织能力的研究,现主要观点如下:

这些观点都强调知识在能力形成中的重要性,认为能力的形成是知识资源的整合利用。管理能力是在管理过程中对组织的知识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的相关能力。

部队安全管理是指为防范和处置事故,保证人员、装备、财产等的安全,依据安全法规对部队进行的管理。在部队安全管理实践中,就是为达到安全目标,对所属的各种资源进行组织和使用的过程。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认为部队基层安全管理能力指部队基层为确保部队安全稳定,在对其所属的人、物、环境等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集合。

2  部队基层安全管理能力构成要素

部队基层安全管理能力的构成要素是具备知识属性的人、物、环境等,如在训练安全管理过程中,涉及到人员因素、装备因素、场地因素、制度因素等,人员因素累积的安全知识主要体现在业务技能上,装备因素累积的安全知识主要体现为装备完好,无故障,场地因素累积的安全知识体现为场地适合各训练科目开展,无安全问题,制度因素累积的安全知识体现为制度完善,无漏洞。

根据部队基层安全管理实际,将具备知识属性的人、物、环境等要素,总结归纳为具备安全知识的人员要素、保障要素、制度要素,以下对这三个构成要素进行具体分析:

2.1 具备安全知识的人员要素

根据系统安全管理理论,人在安全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在部队基层中也一样,官兵是安全管理中的核心,是确保部队安全发展的首要因素。官兵在安全管理过程中累积的知识体现在官兵的安全素质上。官兵的安全素质包括:安全意识、业务能力、工作态度。①安全意识是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官兵心理所反映的对安全的重视。安全意识能够让官兵在训练、生活中保持对安全的警惕,提高安全意识是部队安全管理的基础。②业务能力指官兵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体现在具体安全管理工作中就是对装备的操作能力,人员的管理能力,事故的排查处理能力等,是人员在安全管理过程中硬实力的综合体现。当前,部队基层管理所包含的内容多,涉及的问题复杂,尤其是实战化训练深入开展,其所涉及的训练内容难,训练要求高,这就要求官兵要有较高的业务能力,能掌握使用所属装备,能了解清楚所属人员情况,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管理的好坏。③工作态度是官兵对安全管理工作认可程度的直接反映,直接影响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决定相关规章制度的落实。良好的工作态度,可以降低基层安全管理风险。

2.2 具备安全知识的保障要素

部队基层的安全运行,离不开必要的保障,部队基层保障主要有生活保障、训练保障、医疗保障。保障要素累积的相关知识体现为保障能力,具体为生活保障能力、训练保障能力、医疗保障能力。生活保障是保证部队安全发展最基础的保障要素,生活保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官兵健康生活所需要的衣食住行能否得到满足。训练保障是为部队训练提供符合要求的训练场地、训练器材、武器装备等训练所需的资源,合格的训练保障能力可以避免因为训练场地问题、训练器材问题、武器装备问题等造成的安全事故,确保基层训练有序展开。必要的医疗保障能力能够及时解决官兵的健康问题,确保官兵身体处于健康状态,保证人员安全。保障要素不仅直接影响部队基层安全管理能力,同时还对人员要素尤其是官兵的工作态度产生直接影响,可见保障要素是基层安全管理能力构成中的重要要素。

2.3 具备安全知识的制度要素

制度是部队基层安全发展的必要保证,制度累积的专有知识体现为与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是安全管理制度,通过该制度官兵能够明确自身职责,清楚安全行为,依法依规落实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等安全工作;二是安全防范制度,该制度主要指导官兵进行安全分析、安全预测、安全评估、检查监督等,对安全形势进行分析,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是基层预防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三是安全处置制度,该制度指导基层官兵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处理,能够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止事态扩大。

3  部队基层安全管理能力影响因素

根据实际走访调研及分析近年来部队基层发生的安全事故,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保障的不安全状态,制度的不安全条件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部队基层安全管理能力。

3.1 人的不安全行為

人的不安全行为指由于人为错误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在部队运行中,人是这个运行系统的主体,且人的主观意识较强,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安全事故影响大,监控难度大。总结人为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可以得到的官兵的不安全行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懂”,不懂安全常识,缺乏安全意识。在涉及到电、火、化学物品等的安全事故中,不懂安全常识,缺乏安全意识往往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二是“不会”,业务素质不合格,不会安全操作装备,不会科学管理人员,不会正确处置安全事件,在有关武器装备使用的安全事故和人员自杀自残的安全事故中,业务素质上的欠缺是导致事故的主因;三是“不注意”,态度不端正,工作疏忽大意,没有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与地位。在涉及车辆、施工、训练等的安全事故中,组织不严密,疏忽大意,是事故发生的主因。

3.2 保障的不安全状态

保障的不安全状态指基层保障系统处于非安全状态,不能给部队的安全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部队基层供应保障直接涉及到安全管理中的两个重点对象:人员和物资装备。保障的不安全状态会直接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在部队基层安全管理能力建设中,应确保保障能力达到标准,避免保障要素出现不安全状态。

3.3 制度的不安全条件

制度的缺失,制度的漏洞,制度执行不力等都是制度的不安全条件的具体体现。制度因素在部队基层安全管理中起到对人员因素和保障因素进行约束指导的作用,制度的不安全条件会直接导致基层官兵出现不安全行为以及直接导致保障因素处于不安全状态。相关安全制度是部队基层安全管理能力建设的指南,具有重要作用,应避免出现制度的不安全条件。相关安全制度应与时俱进,切合部队基层安全管理工作实际,具有指导性与可操作性,基层官兵应坚决贯彻落实相关制度。

猜你喜欢

构成要素影响因素
自媒体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及衡量维度
商业模式:内涵、构成要素及生成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