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研究

2020-02-02陈龙

价值工程 2020年3期

陈龙

摘要:为了落实十九大会议工作报告中的提到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目标,本文对构建河北省现代化鄉村发展体系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为河北省尽快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合理化的建议。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goals mentioned in the work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win the great vict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this article has conducted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rural development system in Hebei Province. It provide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Hebei Province to establish a modern economic system as soon as possible,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for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关键词:河北省乡村振兴;产权制度改革;城乡融合发展

Key words: rural rejuvenation in Hebei Province;property right system reform;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03-0134-03

0  引言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使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由建设阶段提升到了振兴阶段,这是一次伟大的思想创新和战略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1  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想实现乡村的振兴,就必须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1.1 要逐步建立培育现代化农业体系

现代化农业体系是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结合新时代的经济社会情况,将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体系,能够使农业发展由单纯的提供农产品向农业品牌特色化,农产品深加工,农业旅游,互联网农业等方面发展,是推动农村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建立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的新农村体制

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不仅体现了乡村建设对基本卫生的要求,而且反映出了新时代环境下,农村建设的新特点。随着农村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农村是完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环节。过去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城市和经济建设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往往忽略了农村中的问题,但随着农民对农村建设要求的提高和全面生态保护工作的推进,建立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此基础上,十九大还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乡风文明的新要求,体现了我党对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视,也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保障。另外,为了保障乡村的振兴,在乡村管理民主的基础上还应该建立起治理有效的乡村体制,探索出一条以党建为引领,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基础,村民自治为根本的乡村治理的新道路。

1.3 培养生活富裕,有技能有文化的新时代农民

发展现代化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农民也是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想更快更好的完成乡村振兴战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持续发展的问题,就需要培养有技能有文化的新时代的农民群体。

1.4 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尽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经过多年的城镇化建设和大规模人口迁移,城乡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短板。城镇居民希望有更好的环境,更安全的食品。乡村居民希望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可以看出两者之间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的关系,因此城镇和乡村要进行相互协调和分工,尽快将两者的发展融合在一起,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2  推进我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建议

针对三农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所存在的差距和实现乡村振兴的要求,本文主要從以下几个方面给出建议:

2.1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的关键因素。整体上来看,农村主要有三种类型的集体资产,第一类是集体所有的资源性资产,如土地,山林等;第二类是集体所有的,用于统一经营的经营性资产;第三类是用于乡村公共服务的非经营性资产。

首先,对于资源性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是继续抓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并且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项改革赋予了农民长久而有保障的土地权益,同时也为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提供了坚强的资源保障。

第二,经营性资产是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在改革中一方面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明晰集体所有产权关系,盘活多年沉睡的农村集体资产,促进农村资产保值增值,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另一方面,还要以城乡一体化为发展目标,大力促进乡村改革,并且要从农民的利益出发,防止农村集体资产流失,切实维护农民合法利益。

第三,对于非经营性资产,由于其主要任务是满足集体成员的公共服务需求,因此其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以新农村建设为核心,在政府解决村民基本公共需求的基础上,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动力,由各县政府统一规划,积极探索成立一套运行有效的管理维护机制。

2.2 根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内容制定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①在资源性资产确权完成的基础上,由省政府牵头,摸清家底,调动社会资金,根据各地特点,实行整体规划指导,局部特色发展,规范管理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

首先,在资源性资产确权完成后,应该由省政府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统一就我省资源性资产的数量,分布和质量进行详细调查,这既是保护耕地,山林等自然资源的依据,又是我省发展现代化农业体系的基础。

其次,应该由农业工作小组牵头,联合我省相关专家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根据各地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全省的乡村资源性资产进行统一规划,出台全省乡村资源性资产发展指导意见。这项工作是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的关键,规划中不仅应该包括各地适合种什么和发展什么,还应该包括对规模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和怎样建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指导意见。这样既能为各乡村发展农业做出正确的指导,避免出现过度竞争和盲目发展的情况,又能为我省发展规模农业,品牌农业和现代农业提供帮助。

在对资源性资产做出规划后,接下来就是指导发展的阶段,此时最为关键的两个问题就是,怎样解决发展资金和怎样实施发展规划。

第一,在发展资金上,可以由省政府或省属金融机构牵头成立河北省农业发展专项扶持基金,并以此为契机建立河北省农业资金融通平台,调动社会各界闲置资金,为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第二,在发展规划实施上面,要从农民的切实利益出发制定实施计划。因此,首先应该由乡村一级政府部门向村民宣传,介绍发展规划,使村民能够切实了解实际情况。再者,要尊重农民的选择,建立多种合作发展模式,如农民可以按照规划自己种植或出租资源性资产,也可以采用以资源性资产入股结合提供劳动力的形式成立乡村集体农业的发展模式。并且,对于选择自由发展的农民,也要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资源性资产的发展,不要仅仅局限于传统农业,而应该是以传统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模式,如,绿色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互联网农业,适度规模农业,农业深加工,品牌农业等能够促进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

另外,要想体现发展现代农业的好处,最关键的就是要提高农民的资源性资产收入,因此,规划实施成败的关键是能够将现代化农业的产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合理的价格。所以,为了保障规划目的的顺利完成,还应该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建立健全河北省农产品产销体系,打响河北省农业品牌,扩宽农产品销路,为河北省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②在明晰乡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数量和产权关系的基础上,稳妥有序的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乡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形成有效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治理体系,使农民能够真正分享集体资产带来的收益。

对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改革是农村集体资产改革的核心和重点。农村集体经济由于长期缺乏科学的管理,往往存在产权划分不清晰,结构不合理,职能不健全等问题,这些不仅会造成集体财产流失或被侵占的问题,而且还会严重影响集体经济的发展,制约乡村的振兴。

但盲目的改革会出现很多经济及社会问题,因此对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改革,还是应该在我党的领导下,由农业工作小组进行统筹规划和指导实施。

首先,为了维护农民的切实利益,要对我省的农村集体经济进行摸底与排查,要明确哪些是集体经营性资产,哪些是可以改革的,哪些是不可以改革的,并划分清楚这些资产的产权归属,这个过程单独依靠乡村政府是不够的,要组织相关专家和公正人员,在农业工作小组的指导下进行,一定要保证稳定与公正。

其次,在明确产权后,紧接着可以继续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以股份的形式赋予农民更多的权益,但在这期间最为重要的工作是设计出一套适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产权使用管理办法,并且要明确指出农民所获得产权份额或股份有哪些权益和义务。虽然要对农村集体性经营资产进行改革,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有其特殊性,不能直接套用一般股份合作制企业资产的管理办法。因此要站在维护农民资产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办法,其中要详细就农民资产份额的流通转让,抵押和继承等难点问题进行说明。

最后,要从资金,政策等各方面大力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使村民真正感受到集体经济带来的收益。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提升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和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如果只是改革而不发展的话,就会造成人人都有份额(股份),但就是没有钱的窘境,所以在产权制度改革之后,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从各方面帮扶农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特别是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农村集体经济的薄弱环节,要结合现代经济发展模式和市场特征与时俱进的解决好其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改革要做到活与稳两个方面,活就是要盘活农村沉睡资产,激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稳就是要稳定农民基本权益,维护农民合法财产。可以说对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改革是将缺乏活力的农村集体经济打造为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过程。

③基于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合理统筹安排非经营性资产的建设和管理,并以城乡结合为思路,探索出一条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质量的新思路。

由于非经营性资产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公共服务,具有投资大,回报率低等特点,因此传统非经营性资产的建设主要是依靠政府投资,其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乡村由于其本身的经济状况,地理位置和人口数量等原因在这方面与城镇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一直以来都是我党工作的重点。

因此,对于农村非经营性资产的建设,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乡村制定不同的发展計划。首先要把非经营性资产分为基础和提升两部分,其中,基础部分应该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建设,而对于提升部分则应该以当地乡村经济发展作为支撑,并结合社会资金进行解决。建设要以城乡结合为发展思路,要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另外在发展规划的制定上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并以史为鉴,以优秀地区为榜样,探索出一条少走弯路,快速发展的发展模式。

2.3 建立并完善农民知识和技能培训体系,为乡村振兴和我省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当今时代是知识型的时代,因此要想真正让村民融入社会发展的大潮当中,就必须要提升村民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后,村民无事能做的尴尬境地。

因此,我省要更加重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尽快建立并完善农村基础教育,技能教育等教育体系。首先,完善教育体系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新生村民的知识水平,能够为我省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另外,对于现存的村民应该是以技能培训为主,使其有一技之长,进而能够适应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3  总结

无规矩不成方圆,总的来看,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要以历史为依据,以党为领导,要正确运用十九大报告等我党的方针政策,只有在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农村发展的正确道路,才能最终实现我省的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韩立雄.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三农”问题解决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9(21):251-253,266.

[2]陈锡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8,35(01):5-12.

[3]孙鑫.乡村生态宜居:从“有住的”到“住得好”还有多远[J].上海人大月刊,2019(10):28-29.

[4]李怡,曾新洲.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于乡村需求的职业教育发展对策探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27):19-21.

[5]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73(04):637-650.

[6]孔祥智,高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变迁与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J].理论探索,2017(01):11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