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留守幼儿认知发展的家庭语言环境因素研究综述①

2020-02-02◎肖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看护人亲子家庭

◎肖 文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重组,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输出。由于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因素,他们不得已把年幼子女留在了家乡交给祖辈或亲友照顾,使得我国留守儿童逐年增加。而且0~6岁的学龄前留守儿童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其中的原因与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有关。普遍的农村家庭认为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只要照顾他们吃饱穿暖就够了,不需要特别的教育和引导。与此相反,国外大量研究指出,早期的语言输入有助于促进儿童健康的大脑发育以及为日后的人生成就和幸福奠定基础。由于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父母提供家庭语言环境的能力不同。尤其在留守家庭当中,幼儿无法得到父母双亲的共同养育与教导,因此所导致的发展教育问题尤其突出。特殊的成长环境可能会使农村留守幼儿产生与非留守儿童在某些发育方面的差异,农村留守幼儿如何克服不利条件达到最优发展,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缩小贫富差距和建立和谐社会的未来。

先前的研究数据表明,幼儿的成长受到各种社会和生态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收入水平、生长地域环境、语言状态以及获取教育、医疗、保健等资源的程度。(Hoff,2006;Pruden et al.,2017)而且幼儿阶段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敏感期,这些因素对幼儿发展产生的影响并不会随孩子年龄增长而消失。其中认知发展是儿童整体发展的重要方面。一般而言,认知是指我们如何思考、注意、记忆和学习。认知发展着眼于儿童如何感知、思考和理解周围的世界,是关于知识、技能、问题解决的发展,涵盖了信息加工、智力、推理能力、语言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大脑发育这些细分的领域。每个孩子在发展认知能力的阶段,就好比是小小科学家,他们不断地学习新思想,掌握事物运作的规律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简而言之,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试图弄清楚世界如何运转。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孩子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主动地去寻找信息。因此,语言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必要工具。因为人类使用语言来思考和交流,在与他人和世界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并且谈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达到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从而促进自身的认知发展。因此,语言技能和认知技能是儿童发展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即较强的语言能力意味着较强的认知能力。而家庭语言环境对儿童的语言发展至关重要。家庭语言环境包括儿童听到的语音以及他们自己的语言发声。语言发展需要来自父母和其他看护人的言语输入和沟通交流。过往的研究发现儿童的语言发展与家庭语言环境的多种因素相关,例如语言互动的数量和质量,家长对儿童发育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是否给予及时反馈的照料方式。(Rowe,2012,Tamis-LeMonda et al.,2014 )家庭语言环境具有相当的可塑性,与先天的遗传基因决定因素相比,是更加有效地改善每个孩子发展结果的必需条件。

1 家庭语言环境对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

Hart and Risley(1995)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表明,贫困儿童在出生后的头四年当中所听到的词汇数量比富裕家庭的同龄人少了3000万个单词。社会经济地位比较低的家庭当中以儿童为导向的话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负面的。这3000万单词的差距代表着早期语言环境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社会经济差异,由此引发不同经济地位家庭的幼儿在语言能力上的差距。例如,家庭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越好的幼儿所掌握的表达性词汇量越大。语言能力是日后识字和阅读发展的基础,也是决定学业成败的关键。随着年龄增长和时间流逝,早期语言输入的差距会对低收入家庭背景的儿童持续地造成不利影响。负面累积放大效应可能会使他们面临更大的学习困难和人生失败的风险。(Tamis-LeMonda et al.,2019)例如,一项追踪研究证明了儿童早期语言能力与幼儿园入学时的学业和行为准备水平成正相关。儿童在3岁时的接受性词汇量能够预测其在5岁时的入学准备水平。(Cristofaro and Tamis-LeMonda,2012)研究数据显示早在18个月大时,不同社会经济地位造成的儿童语言技能上的差异就已经显现出来了。(Fernald et al.,2013)

幼儿期是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幼儿和成年人的社会交往经验对于儿童的大脑发育、认知功能、语言习得和后期的学习技能获得至关重要。来自看护人的语言输入以及与看护人的社交互动使儿童能够练习他们新获得的语言技能,从而极大程度地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家庭环境因素涉及多个方面,有学者将家庭环境因素分为过程性变量和非过程性变量。其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年收入、家庭结构、父母文化程度等属于非过程性变量。而过程性变量包括亲子互动、分享阅读活动、教育方式、学习资源及看电视情况等。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交互作用,从而构成对儿童认知发展至关重要的家庭语言环境。

1.1 看护人对幼儿语言认知发展的知识了解程度

受过良好教育和具有经济优势的父母往往对孩子的发展有更多的了解,并且掌握更多的育儿知识,因此能够致力于通过给孩子提供认知刺激和语言投入为他们营造有利的家庭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不利地位的家庭,看护者通常缺乏正确的育儿知识,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不能从家庭环境当中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支持。研究数据证明,与低社会经济背景的同龄儿童相比,富裕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对孩子的发展了解更多,例如他们会认识到跟尚未掌握语言的婴儿说话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意识地更多使用儿童指向的言语,为儿童发展提供适当的语言刺激。因此,父母对类似的幼儿发展知识的了解程度能够预测孩子一年后词汇能力的增长程度。(Wacharasin et al.,2003)

以往对资源贫乏的家庭进行的研究发现,母亲积极响应的照料方式以及与孩子的互动质量是和母亲对儿童发展的知识水平相关的。有学者认为不同父母对儿童发育知识了解程度的差异是生活中观察到的父母为孩子提供充实活动和互动的差异的来源。例如,低收入家庭的母亲面对孩子会更多地使用命令式对话,和孩子的活动主要围绕照顾或给予命令(把鞋子穿上)。与此对应的高收入家庭的母亲会更多地引导和保持与孩子互动的对话(我们要去奶奶家了,所以要把鞋子穿上)。不同家庭的父母之间的表达能力、文化规范、语言风格也会有差异。例如某些文化就不会强调对婴儿说话的重要性。这些都是跟父母的育儿知识相联系的。

1.2 语言输入的数量

已有的研究一致认为,在幼儿期接受语言输入数量越多的儿童会掌握更多的词汇和更高的读写能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幼儿早期词汇技能的影响跟日常生活中看护人说话的语音数量直接相关。然而,仅仅听到家中成年人和他人说话并不一定能促进幼儿的语言学习,其中对学习语言真正有效的是指向幼儿的语音。实证研究表明,儿童所接触的来自成人的以儿童为指向的语音数量才是预测儿童日后词汇量和健康语言发展的决定因素。

轮流对话指的是持续且非同时进行的口头交流。在这种交流中,看护人和孩子对彼此先前的言语提供了及时的语言回应和反馈。轮流进行对话让幼儿有机会练习和巩固他们新获得的语言技能,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尤其是在很小的时候,与成人进行轮流对话互动比单向的观看视频更容易成功地学习到新的词汇。看护人如果能够使用多样化的语言,与孩子进行丰富的一来一回的互动对话,这样的早期经验能够高度预测孩子日后的语言能力,并且与幼儿园到三年级的语言能力和学业成就成正比。因此,对话的相互性是幼儿认知发展和语言学习的关键之一。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会花更多的时间陪幼儿沟通交流,会通过对正在活动的幼儿给予关注来增加互动次数。

总的来说,早期儿童所接受的语言输入数量是由两个方面来衡量,即看护人的话语词汇量(包括指向儿童的和非指向儿童的语音)和轮流对话次数。作为干预手段,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为孩子增加语言输入,缩小早期语言发展的差异。

1.3 语言输入的质量

单纯地通过言语数量来评估家庭语言环境的方法忽略了语言学习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看护人的语言输入不是孤立发生的,而是融入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等社交互动中的。通过看护人的言传身教,幼儿可以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学习新词的含义。因此,照顾者与儿童互动的质量也是家庭学习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同样决定着幼儿认知和语言发展。

在家庭环境中,认知刺激是指父母尽力使孩子参与互动学习活动当中所做出的尝试和努力。例如,父母应针对幼儿发展水平采用描述性或者解释性语句,来激发幼儿学习新词的兴趣和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以促进他们的认知成长和语言学习。家庭学习环境的认知刺激包括儿童绘本、学习活动以及父母为幼儿阅读的时间,它们都与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之间存在相关性。

国内外研究一再证明亲子语言互动对幼儿语言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亲子语言互动包括亲子图书分享阅读、亲子叙事、亲子书写互动。亲子分享阅读指的是父母给孩子朗诵书本以及围绕图画绘本展开讨论和交流的一种分享性的阅读活动。父母的阅读习惯会影响幼儿阅读的形式及内容。有鉴于阅读能力对学业、工作和生活中的成功至关重要,孩子如果从很小的时候开始阅读,就极有可能提高日后成功的概率。因此,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他们的幼儿大声朗读书本,使得孩子的词汇量增长,他们对世界也将了解得更多,从而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和感知能力。幼儿早期阶段家庭在亲子阅读中所使用的语言量、读本数目、阅读频率和阅读时长与3~4岁幼儿言语能力呈显著正相关。亲子叙事以父母采用话题拓展的方式和孩子谈论其亲身经历和体验的事件,促进儿童词汇发展和叙事技能的提升。Rowe(2012)发现当母亲更多地使用去语境化语言,即讨论不在眼下的事件或物品,学前儿童的词汇技巧更高。父亲也在儿童语言发展道路上扮演着一定的角色。研究发现当父亲使用更丰富的词汇与孩子交流时,孩子的表达能力更高,当父亲更多地使用“什么”提问时,孩子的言语推理能力更好。在排除家庭语音数量对孩子词汇发展的贡献之后,看护人和孩子的互动质量仍有效地预测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因此,高质量的亲子互动是家庭语言环境中为儿童认知与语言发展提供促进作用的过程性因素之一。

父母文化水平的差异,会导致教养方式的差异,以及对幼儿进行教育时采用不同的语言风格。看护人的积极情绪、爱意表达、情感鼓励和接纳,会让幼儿感觉周围环境是安全的,因而促使幼儿积极探索外部的世界和参与学习活动当中。看护人在互动中展现出的积极行为和情感已被证明可以促进幼儿早期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和词汇的发展。相比之下,看护人的批评、人身限制和惩罚、负面情绪的表达以及尖酸刻薄的语气则对儿童的认知和语言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

几乎所有儿童的父母和照顾者都希望能够提供有助于儿童积极发展的经历,但是有些家庭确实缺少实现它的资源和知识条件。从以上论述表明,看护人的育儿知识水平、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对幼儿语言词汇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面向儿童的语音越多,实施亲子互动的质量越高,不仅为学习单词提供了更多的情境例子,而且还提高了幼儿的新词汇处理能力,为词汇学习带来一系列好处,从而增强幼儿关键的认知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理论上来说提高父母与幼儿言语互动的干预水平有可能改变词汇量累积的过程,进而改善弱势群体的未来结局。

2 留守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家庭环境因素分析

关于留守幼儿的概念界定,不同的研究关注的样本存在分歧。本文综合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把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时间为半年以上,由父母一方、祖辈或其他亲属照料看护的0~6岁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来考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家庭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目前,国内关于留守幼儿的研究多数关注他们的精神健康和社会性发展,但是对留守幼儿早期认知能力的研究还不多见。现有的与当前议题相关的研究显示,农村留守幼儿在思维发展、空间认知、安全认知、社会认知和言语发展都落后于非留守幼儿。(吴凡、梅萍,2009;徐芳芳,2011)在入学准备水平方面,和非留守幼儿相比,留守幼儿在多个发展领域有明显的落后。例如在语言发展方面,留守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不佳。在科学领域,留守幼儿探索未知和感知觉能力也比不上城市同龄幼儿。(史爱华,2012)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方式领域表现最差,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在运动技能发展领域的准备水平也有显著差异。(胥莹莹,2016)罗洁颖(2016)对农村留守幼儿语言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留守幼儿在倾听力和理解能力、记忆力和表达能力方面都不如非留守幼儿。张维佳(2016)对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在感知觉能力、注意力、推理能力和记忆力各方面进行比较,调查结果显示在记忆力方面没有差异,但是注意力及认知灵活度方面有明显的差距。与史爱华(2012) 的结果一致,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相比倾听能力差,语言理解能力也较弱,语言习得起步晚,表达能力差。通过对留守幼儿和非留守幼儿在幼儿园自然情境中与同伴或老师的会话语料分析,梁金梅(2019)发现留守幼儿在会话发起、会话维持、会话修补、话轮转换方面能力滞后于同龄非留守幼儿。但是以上的研究是以个案分析和问卷调查为主,样本量太小使得数据缺乏代表性。研究方法没有深入幼儿个体家庭当中去观察,同时对幼儿的认知能力测试缺乏信效度,因而关于留守幼儿是否在认知发展上落后于普通儿童,尚未得出确切结论,需要进一步的数据收集。

在儿童早期,父母亲的陪伴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几乎是无法替代的。留守幼儿的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缺席,产生单亲监护或祖辈监护等不同的监护类型。张娜、蔡迎旗(2009)采用问卷调查不同监护类型的留守幼儿在生活、学习及沟通方面的困难与需求,结果显示单亲监护的留守幼儿与普通幼儿不存在显著差异,隔代和亲友监护的留守幼儿则面临更大的问题、困难与需求。随着家庭的青壮年劳动力输出至大城市,留在农村的婴幼儿看护人由于面临生活与劳动负担,对幼儿的教育往往力不从心,对生活中教育事件不敏感,因此不能有效地通过展开家庭亲子互动以促进幼儿早期认知能力的发展。杨雪萍(2015)调查了农村留守幼儿的家庭语言环境,问卷结果显示,母亲外出的占多数,监护人文化程度多为高中或中专以下,家庭经济条件均不利于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张维佳(2016)也表示单亲监护家庭的留守幼儿比隔代监护的幼儿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好。一项对农村留守幼儿早期阅读的特征研究显示,农村留守幼儿早期阅读主动性较低,缺少适合的阅读内容,监护人陪同幼儿阅读的情况也明显较少。(张和新、李兴菊,2019)由此看出,造成留守幼儿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来自家庭环境,包括看护人自身的受教育程度、有效亲子互动时间的长短等因素。

不同于以往的问卷调查研究,刘诚(2015)采用一对一的游戏任务测试幼儿的数学技能,结果发现留守幼儿数学能力得分低于非留守幼儿。作者尝试从农村留守家庭嘈杂度切入来解释该发展上的差异。家庭嘈杂度的调查结果与预期的假设一致,留守幼儿整体家庭环境质量不如非留守幼儿家庭环境质量,表现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嘈杂度水平高于非留守儿童家庭。家庭嘈杂度水平衡量家庭生活中的噪音,是反映紧张和无序的日常生活的指标。非留守幼儿的家庭生活相对规律、有序,与此相关可以观察到非留守幼儿家庭亲子数学互动频率更高。而留守幼儿的家庭生活多数情况下是紧张无序的,亲子数学互动较少发生。由此看到,家庭环境质量的差异致使留守幼儿在早期数学能力和日后学业成绩上产生与正常成长幼儿的差距。

家庭环境质量的好坏也影响着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而导致儿童认知发展结果的差异。嘈杂无序的家庭更多地采用消极的教养行为,例如留守幼儿的看护人会让孩子长时间观看电视来打发在家育儿时间,并没有意识到幼儿如果过度观看电视,会降低亲子交流的频率和孩子开口说话的次数,直接导致幼儿语言能力发展滞后。长期暴露在成人电视节目背景下成长的幼儿认知功能也会受到损害。积极的教养方式倾向于采用温情和理解,例如对幼儿的学习困难能够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能够促进亲子互动的有效开展,避免不良的认知发展结果。当家庭中的噪音与拥挤程度升高的时候,父母对子女的积极教养行为随之降低。

表1 留守幼儿和非留守幼儿认知发展对比研究

3 余论:进一步理论及应用研究的迫切性

家庭环境是幼儿的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社交学习环境。幼儿需要不断地与自己的成人看护人进行互动来获得其语言、认知、社会交往能力的最大化发展。国外学者普遍认为,缩小低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的早期语言输入差距是提高幼儿语言和学前技能的关键一步。通过对家长进行关于幼儿认知和语言发展的知识教育,可以有效调节导致早期家庭语言环境差异的家长行为,提高照顾者为其幼儿提供的语言输入量和社交互动的质量,为幼儿早期家庭语言环境提供坚实的基础。例如美国的亲子家庭计划项目,通过改善亲子间的言语互动质量、增进亲子依恋关系来提高儿童入学准备。可以看出通过这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就可以很容易地收获不俗的效果。

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间的日常互动难以实现,与隔代抚养人的沟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影响值得学界、国家和社会的关注。留守儿童是中国经济发展随之产生的特殊群体,缺乏可以从国外研究直接借鉴的数据和理论支撑。但是世界范围内致力于改善低收入群体儿童发展结果的各项研究和措施可作为参考依据。本研究综述进一步证实了对我国农村留守幼儿制定有效的家庭干预计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综上所述可知,第一,留守幼儿是中国社会的特殊群体,其发展关乎乡村振兴。消除贫富差距的目标和愿望的实现,需要结合国外关于贫困落后家庭的幼儿发展数据和理论来推进国内农村留守幼儿的积极发展。第二,现有的数量有限的研究显示留守幼儿的家庭环境和认知能力和非留守幼儿存在差距,但是缺乏进一步消灭差距的有效干预办法,多数的建议仅仅停留在想法层面,并没有实际数据和理论支撑。第三,已有的研究资料主要利用问卷调查,较少深入家庭、深入幼儿的语言环境中去观察和实验,如表一所示。

下一步的研究设想应当关注中西部留守幼儿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使用现况录音法去调查留守幼儿的家庭语言环境,并以此对留守幼儿认知发展滞后做出解释。在理论方面,通过系统调查留守幼儿的各方面发展,有助于我们了解父母缺位对幼儿语言和认知发展的影响机制。从父母抚养缺失的角度探讨语言环境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作用,为国外相关理论作补充验证。在应用价值方面,我们必须使用建立在现实日常生活中的亲子对话和沟通基础之上的研究方法,所得出的结论才能够为发展落后的幼儿群体提供可靠有效的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建议。同时,应当充分挖掘造成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幼儿发展差异的根本原因,深入研究家庭语言环境在此系统中对幼儿发展的作用机制,从而为幼儿各种认知发展上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看护人亲子家庭
贫困农村地区儿童看护人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
家庭“煮”夫
婴幼儿看护人构成特征及对儿童健康知识需求分析
恋练有词
我愿做手艺的看护人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