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军试跳团队 用生命书写极限传奇

2020-01-27潘素芳

环球飞行 2020年12期
关键词:降落伞李军高原

潘素芳

经历危险,找到工作的意义

与飞机的试飞员要飞出一架飞机的极限数据类似,降落伞的试跳员也是来验证一具降落伞的设计极限的。一具降落伞合不合格,必须通过试跳员多次试跳检验,才能放心发往部队。如果空降兵需要高空跳伞,试跳员就要去到6000 -7000千米的高原作业;如果部队需要保证高寒地区的空投空降,他们就要挑战零下50度的极限;如果需要验证低空跳伞时降落伞是否能够顺利打开,他们甚至就要面对几秒间的生死考验。

目前全国从事这项职业的只有十几人。空降兵出身的李军,1994年被特招为降落伞试跳员。最开始他觉得这是一份还不错的工作,自己能够胜任,还有点挑战性。直到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危险和伤病,恐惧、退缩,这些情绪李军都曾经有过。

为了验证降落伞的环境适应性,去荒漠、雪山都是常事,一年最多的时候300多天在外试验。很多时候,他都在追问自己究竟为什么从事这项既危险又鲜为人知的工作?

有一些难忘的瞬间,李军至今记忆犹新。“最严重的后果就是空中受伤。那是很恐怖的,因为在高空中谁也帮不了你。为了跳伞我两条腿的韧带都断过。最严重的状况就是离开飞机才发现麻烦了,连接大腿和小腿的韧带断了,大腿和小腿受伤分开了,非常痛,但也没办法。离开飞机才出现,就是一瞬间的事。”

在一次又一次的坚持和跳跃后,李军终于找到了答案:“一具伞就是一条生命。你都不敢跳,你都怕碰到风险,那会怎样?这个事情一定要有人干吧?只有我们跳得越多,问题发现得越多,战士们才越安全。这就是我们这份工作的真正意义所在。”

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一路走来,李军空降空投试跳团队“试”字当头,敢为天下先。面对每型空降空投装备的研发、设计、定型、交货这一系列急难险重的试跳任务,他们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用生命做赌注、在风险里求生存。

留下遗书,与死神擦肩而过

每一次出征,李军和他的团队都是在用生命书写辉煌。二十多年来,他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越是危险时刻,越是冲在最前面。

新品科研试跳是一项充满挑战、惊险刺激的高危工作。而低空大速度真人试跳,是我国跳伞高度最低、不能带备份伞的一次试跳,从离机到着陆只有几秒钟。万一产品设计有一点点瑕疵导致降落伞打不开,试跳员就会自由落体,根本来不及反应。

接到这一试验任务时,李军不敢告诉家人,他悄悄留下一封遗书就出发了。

冬季的试验场,刺骨的寒冷,佩挂整齐的李军与四名勇士登上了飞机,螺旋桨飞速转动起来,现场的气氛紧张极了,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李军站在机舱门口,定了定神,闭上眼睛纵身一跃,第一个跳了下去……创造了国内跳伞最低高度纪录,打破了世界纪录。这次试验取得了第一手试验数据,为产品定型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为装备部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李军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这次试验中自己当时的感受:“(高度)非常低,根本就不需要带备份伞,带了也没用,就是带了也打不开。跳下来,开伞稳定几秒钟就着陆。如果不开伞,总共几秒钟就着陆,就这么快。”

挑战高原,取得突破性成绩

2014年,我国空降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综合性试验,在海拔数千米的高原进行。10月的高原空气稀薄,气候寒冷,李军一到试验场地就出现了头晕、呕吐、窒息等高原反应,倒下了。

“别跳了,这个家不能没有你,”数千里之外的妻子听说丈夫严重高原反应,心疼地哭诉着;“身体是第一位的,赶快撤到安全区。”试验现场的公司领导看到脸色煞白的李军焦急地命令。

跳还是不跳?李军也陷入到深深的思想斗争中。如果不跳,为了这次试验几百人整整准备了一年的心血将付之东流;如果强行跳伞,就有可能永远躺在这片陌生的土地,再也见不到日夜思念的家人。

一边是祖国的航空事业,一边是自己脆弱的生命,在两难的选择面前,稍事调整的李军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战斗力,带上武器装备、背上伞具毅然决然地登上了飞机。从第一架次到最后一架次,他场场不落,圆满地完成了各项试验任务。他们的努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成绩,为装备定型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空降兵全疆域执行任务的能力提供了技术装备保障,提升了部队战斗力。

他是中国第一个挑战高原的勇士,他像雄鹰一样振翅翱翔,再一次征服了碧空蓝天。

年近半百,对试验跳伞事业热爱不舍

英雄无畏,是因为责任在肩。将战士们的生命安全扛在肩上,这是李军给自己的责任。26年来,他成功试跳了3000多次;带领团队打破高原地区空降空投瓶颈,开辟了我国最寒条件下空降空投先河,刷新了我国最重空降空投总质量纪录。成功完成了与运20的完美配试,使得中国空军战略投送能力取得跨越性发展。他们创造了“最低”“最寒”“最重”“最高”等国内空降空投纪录,协助科研人员让国产空投空降装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李军今年已经49岁了。按照规定,试跳员52周岁以后就不让跳了。尽管身形看起来依旧高大威猛,但岁月的风刀霜剑,也在这个肤色黝黑的汉子脸上留下了深深印记。就算如此,从他坚毅的目光和淳朴的话语中,依旧可以感受到他对于试验跳伞事业的热爱和不舍。

“我还在跳,现在感觉自己还行,可体力上确实不如年轻的时候。现在能用我的技术,能用我的经验,在科研阶段能多提点意见,我认为这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

26年来,他见证了我国空降空投装备的飞速发展。从单人到双人,从圆型伞到翼型伞,甚至现在更加智能化的降落伞,走向了世界领先水平。他也见证了这个有些冷门、有些小众的项目有了更多年轻人的加入。他说,如果再回到1994年,他仍然会选择成为一名试跳员。

尽管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但是这份特殊的职业也带给了李军普通人也许永远都无法体会的美好感受。“有时候你上的高度够了,几十分钟你就顺着气流飘,山河、地面、城市或者是公路,都能看得很清楚。有几个人能在这种环境下去看祖国美好的河山?”

李军再次表达了他对于降落伞试跳员工作的熱爱和希望,他说:“我们试跳了很多产品,这是我们的梦想,也是我们的光荣。因为我们跳的伞越来越多,性能越先进,就说明我们的国家越强大。”

猜你喜欢

降落伞李军高原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降落伞
浅谈初中化学的多种解题策略
降落伞
埋在心底的秘密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谁为你折叠降落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