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检测试验机构培训项目的审计监督

2020-01-21凌莎张秋芬胡晓莉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0年15期
关键词:审计方法

凌莎 张秋芬 胡晓莉

摘要:本文按照实验室体系管理类培训、行业新技术类培训、安全生产管理类培训、员工基础素质提升类培 训等四个类别,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检测试验机构常见培训项目审计方法,并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关键词:审计方法;检测试验机构;培训项目

检测试验机构承担着对商品或服务质量开展专职 监督检验的重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合同等, 对社会提供的商品或服务进行检测试验,独立出具检 测试验报告,是政府监管的有效补充,具有很高的公正 性、权威性,属于智力密集型单位,每年培训项目繁多, 培训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开展检验工作的实验室, 运行质量的高低和检测试验报告的权威性。结合检测 试验业务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项目审计,对保障 培训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现按四类分析检测试验机 构常见的培训项目审计方法要点,为保证培训实施的 有效性,规范检测试验机构培训项目管理提供审计监 督,并结合检测试验业务发展对人力资源培训的需求, 提出可供操作的审计整改建议。

一、检测试验机构常见四类培训项目的审计方法

(1)实验室体系管理类培训项目审计。此类培训主 要包括跟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审员、外审员、工 厂检查员等相关资质的取证或复审培训,以及相关资质 审核的主管部门举办的体系文件换版专题培训等。其特 点首先是业务人员有刚性培训需求、培训机构要求脱产 学习。检测试验机构通常每年均有部分员工的内审员、 工厂检查员等资质证书到期,试验检测行业的工作属性 要求从业人员取得此类证书。其次是外派培训多,此类 培训是由具备发证资质的政府管理机构或部门组织,培 训地点不固定,根据培训机构的计划每年可能在不同城 市,各检测试验机构一般每年分批次報名参加,以本机构 工作所在城市的批次为主。此类培训的审计要点是:培 训机构是否具备发证资质;培训单价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若培训总价达到一定金额,是否按流程签订协议或者合 同;若培训地点在本单位常驻地城市以外,是否有相应的 差旅记录对应;是否有相应的考试成绩或证书可供查询。

(2)行业新技术类培训项目审计。此类培训主要 是从专业技术出发,通过多学科、多视角、多领域解读 当前行业新技术发展趋势及其特点、基本原理和相关 理论基础,使参培人员比较全面地了解本行业新技术、 新成就及发展趋势,培训具有临时性,多为外派脱产培 训,由各实验室根据各专业的行业信息、市场信息自行组织本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此类培训的审计要点是: 各实验室自行选择参加的该培训项目是否跟该专业相 关;是否能通过相关行业官方网站或其他信息公开渠 道查询到该培训信息,培训通知是否有效(主要考虑某 次培训有可能会被临时取消、推迟或与其他培训合并); 参培人员从事的工作岗位是否与培训内容相关;收费 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若培训地点在本单位常驻地城市 以外,是否有相应的差旅记录对应。

(3)安全生产管理类培训项目审计。这类培训一 方面通过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安全专责开展安全管理 培训,提高对安全隐患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另一方 面通过对危化品、登高、叉车等特种作业人员开展取证 培训,保证试验检测工作正常开展。多为政府安全生 产管理部门下属培训机构或者政府特种设备监督检验 所等具有相关资质的培训组织,多为取证培训,培训地 点一般在本单位常驻地城市内,虽为外派脱产培训,但 时间安排比较灵活。此类培训的审计要点是:培训机 构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培训人员岗位是否有相应取 证需求,是否有相应的考试成绩或证书可供查询;参培 人员所在部门当年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否达标,主要考 核安全管理素质培训效果。

(4)员工基础素质提升类培训项目审计。此类培 训主要包括办公软件、管理基础、外语及商务礼仪等。 特点是临时安排、非脱产学习,根据员工需求,在日常 工作间隙开展,通过相关专业培训讲师或高校老师授 课,参培地点多为单位内部会议室。此类培训的审计 要点是:培训时间是否与本单位重要紧急工作冲突;课 酬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培训的人数是否达到预期;参培 人员是否能通过培训解决日常工作中的常见问题,通 常以试验检测报告的差错率、客户投诉率等指标来衡量。

二、检测试验机构培训项目审计发现问题及整 改建议

1.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培训对于促使人力资源更加匹配岗位要求和组织 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检测试验机构结合自身发 展、专业背景,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培训体系和模式。通过上述四类有针对性的审计发现,检测试验机构的现有 培训管理体系覆盖面较全,较好满足了专业人才的继续 再教育、各类管理人员的岗位能力提升需求,满足了检 测试验机构相关资质维护需求;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发展,国家对检测试验行业监督要求日趋严格, 相应的培训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审计发现在培训管理 实践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I)培训后评估环节容易被忽 视,未建立起考核与奖惩机制,培训形式化,主要表现在 各类培训记录的完整性、真实性时有欠缺。这种重形 式、轻效果的培训常常导致员工培训参与积极性不高、 学习效果较差,既浪费单位资源又浪费员工精力。②在 培训实施过程中,培训项目往往被视为人力资源部门或 培训专责的任务,承担检验试验的各业务部门多是被动 的接受者,培训比较被动,没有意识到员工培训是提高 部门整体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一项战略举措。

2.审计整改建议

(1)重视培训前的需求调研。单位机构组织的培 训应是广义的培训,除了考虑组织发展需求外,更要重 视对员工个人工作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生涯的设计引导 作用,使培训的动机从“要你培训”到“我要培训”.才能 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因此,培训需求评估应全面确 认员工培训动机,确保培训活动开展的适当性,并预估 培训实施时受到各部门支持的程度。通常情况下,只 有基于充分调研基础上的年度培训需求才是有效的。

(2)明确检测试验各专业部门的培训职责。在培 训模式的设计中,不是人资部门或者人资专责一个人 的事情,要明确实际承担检测试验专业工作的各相关 部门在培训项目实施各阶段的参与义务和职责,使得 各个部门能够在员工培训工作中发挥出各自的作用, 广泛了解各个部门各专业培训需求,制定出有针对性 的培训内容,才能最终形成培训合力,兼顾检测试验机 构发展的全局。

(3 )创新培训方式培训方式由1 戈下培训”向“线 上+线下结合”方式转变可以有效规避时间冲突的问题c 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学习的方式和路径也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随着各种学习技术和信息化应用技术的发 展,把传统的线下课程,碎片化、结构化成各式各样的 线上课程,单位通过搭载线上学习平台,建立网络大学 等,帮助员工通过线上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或完成 组织的学习分配任务。

(4 )创新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由“补缺型”向“挖 潜性”转变。通过审计发现,检测试验机构的培训受传 统思维方式影响,通常开展的都是“应知应会”及操作 技能掌握、基本知识应用、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等方面的 “补缺”培训但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日益激烈的市 场竞争,检测试验机构尤其要重视对研发人员的培养和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获得科技竞争实力。应把挖 掘检测试验专业岗位和各级管理岗位的员工潜力作为 培训的重点,把思维变革、观念更新、潜能开发纳人日 常培训的内容,使从业人员能够从培训中真正学会思 考、解决问题,学会在本专业创新和本岗位创新,实现 个人潜能的有效释放,达到单位和个人发展的双赢。

(5)强化因材施教。检测试验机构的员工往往呈 现高学历、年轻化的特征,参加培训的主要群体可塑性 较强,接纳能力较强,对于新知识、新技术有较强的好 奇心,但同时也存在工作经验不足的情况。因此,针对 年轻骨干员工的培训,应在偏理论性的同时加强实践 操作,同时还应对骨干员工加强企业文化类的培训,强 化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避免高端人才的流失。对于中 老年员工,他们普遍具备丰富经验和技术实践,但是新 技术和新知识相对匮乏,接收理论学习能力相对较弱, 针对他们的培训,要有指向性地结合实践经验,加强前 沿理论知识的培训。可充分利用内部的老专家、老教 授丰富的实践积累,对年轻员工开展内训;而对于那些 学历层次相对较低技术人员的培训,则以提高整体素 质为目的,更加着重实践经验的介绍,适度增加基础概 念和基本理论的介绍,侧重于任职资格方面培训。

3.加强培训的评估和监督

首先,培训评估应从多維度开展,不单纯以参培者 的主观评判来评估。评估指标的设计既要重视质,也 要保证量。要将培训一定期限后,上级主管部门的评 价也就是质方面的指标,和本单位检测试验业绩或者 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百分比也就是“量”方面的指标,两 者结合起来考核培训的效果,监督培训项目的规范实 施和高效实施。其次,应建立合理的培训激励考核机 制,对员工的参培情况和获得的培训效果,应与本单位 其他制度尤其是职业晋升通道管理制度、薪酬管理制 度等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制度联系起来,让员工真 正把培训作为发展自己、提升自己并和单位共同成长 的机会,从根本上强化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谌灿霞,宋晓睿.财务在线稽核与数字化审计的协 同作业.财务与会计,2019(08).

2.卞文敏.审计实践中对培训经费支出中的责任和 风险的思考.财会学习,2018(08).

3.昂朝晖.审计如何发挥“治已病,防未病”作用.中 国审计,2019(08).

4.王伶俐.浅谈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 定及换证复核申报材料准备.建材与装饰,2020( 12).

5.张海龙.事业单位培训费绩效审计研究.当代会 计,2019(03).

(责任编辑:何卉)

猜你喜欢

审计方法
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审计方法探讨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研究
财务会计工作中的审计方法运用及策略
浅谈碳审计的方法
通讯企业财税风险及审计方法刍议
审计信息化条件下审计方法的运用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
新形势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思考
一份经济效益审计报告引发的思考
新形势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