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的价值观教育活动怎么设计

2020-01-20鞠晶晶刘娟

人民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

鞠晶晶 刘娟

【摘要】青年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通过一两次教育活动就能塑造和完善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要把握活动设计的时效性、大众化、互动性、长效性原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年学生的价值遵循和行为自觉。

【关键词】高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年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青年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完善、趋向成熟的时期。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大学生的“三观”深受各类社会思潮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多变性、不稳定性等特征。对此,高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青年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部分高校對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设计存在一些误区

目前,高校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具体方案的实施上,大多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展开。但目前部分高校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呈现不均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因此,高校开展主题活动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内容,融会贯通、互为表里、不可偏废。而目前部分高校在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国家层面上的活动开展得较多,在社会和公民个人层面上开展的活动相对偏少。

需求取向不突出。需求取向是指在活动中要充分考虑青年学生的需求,主题活动设计要符合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群体特点。目前,多数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没有充分考虑青年的思维特点和接受方式,理论教育多,体验教育少;说理教育多,情感沟通少。

目标取向不明确。开展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是加强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年学生的价值遵循和行为自觉。因此,高校应注重将学习、体验、认同结合起来,引导青年学生反观自身、反思自身,从而不断重构和完善自身的价值体系。

长效机制不完善。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通过一两次教育活动就能建立和完善起来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具有长期性、渐进性、发展性的特征。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应该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而不断走向深入,使广大青年学生受熏陶、得启发,从体验活动、情感教育不断走向价值认同、行为自觉。而目前部分高校开展相关活动的参与对象多为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三、四年级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设计的四个原则

主题活动设计的时效性原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设计要特别注重时间节点,同一活动在不同的时间节点组织,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在传统节日期间举行各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端午节举办“纪念屈原”诗词朗诵、民间习俗采风乃至包粽子等传统技艺体验活动;在国家公祭日等纪念日举办与纪念日主题相契合的实践活动等。遵循时效性原则,借助特殊时间节点上的社会氛围和内涵要素,更能引起大学生的共鸣与兴趣。

主题活动设计的大众化原则。高校主题活动设计大众化,要能够适应大学生群体的本质特征和心理诉求,能被青年大学生认可和接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设计既要符合大学生群体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又要顾及大学生个体的情绪情感和个性表达。比如在开展大学生户外素质拓展活动中,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主题活动设计与社会团体、企业组织的团队建设活动有明显区别。相较于团队建设中启发共同愿景、形成内部共识、凝聚向心力的趋同性目标,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主题活动设计,更多关注如何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面对挫折的抗逆力等,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主题活动设计的互动性原则。在活动目标的设计上,不能仅关注活动的社会反响、宣传效果,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参与意识和互动效果。在活动内容的设计上,要给大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比如在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中,除了参观纪念馆、听馆员解说、重温入党誓词等环节以外,还可以增加走访当地英模人物、老红军、老战士、吃忆苦饭、走革命路等体验环节。这样更能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不仅仅满足于耳朵听、眼睛看,而是全身心沉浸其中,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阻隔,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主题活动设计的长效性原则。长效性不是指该体系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长久地存在和运行下去,而是指该体系能够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高校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要遵循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的核心理念,注重活动的长效性,充分考虑活动设计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不是封闭的、静止的、一蹴而就的,应根据时代发展不断进行调整、补充。因此,在活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特征,根据大学生年级、专业、性别等方面的差别,有针对性地展开设计,在保持活动目标一致性、长效性的基础上,在活动内容上有所侧重。随着青年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思想观念的更新、价值取向的完善,教育活动的长期效果会逐渐显现。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设计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设计中要充分重视实践性这一特点,在活动设计上体现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和创新性。在准确把握当代青年的思想状况、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构建系统深入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体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的主体,活动的开展要以广大青年学生受教育、能思考、有提升为主要目标。因此,要重视青年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青年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实现。比如,在开展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载体的主题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活动的开展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交往联系起来,通过开展以传统家风家训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塑造大学生健康的家庭观;通过开展以优秀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开展以经典著作学习为主题的活动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鼓励学生运用新媒体技术记录和展现身边的正能量故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资源的有效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坚定文化自信有机结合起来,将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之中,实现文化资源的有效融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将文化建设与价值观培育有机融合,提升教育效果。

(作者均为德州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8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设计与活动效果研究”(项目编号:18CKPJ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②韩丽颖、杨晓慧:《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第11期。

责编/赵橙涔 美编/陈琳(见习)

猜你喜欢

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