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关键在教师

2020-01-20高锡文

人民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主体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

高锡文

【摘要】大学生的获得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评价标准,具有鲜明的标志性意义,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是高校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表达能力为抓手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不断提升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对于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大学生的获得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效的重要评价标准

持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满足学生需求,提升学生获得感,是当前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追求。获得感反映了学生接受视角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体验,是大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主观选择和心理感受。大学生的获得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评价标准,具有鲜明的标志性意义。

2019年上半年,本课题组开展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调查。通过网络问卷形式,覆盖了全国29个省份的高校,回收有效问卷3886份。调查对象中,理工类学生占比为70.15%,哲学社会科学类学生的占比为29.85%,对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作了基本调查了解。出勤率是反映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最基本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每次均准时上课”的学生比例达到78.67%,样本中学生思政课的出勤率总体较高。

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基本持肯定态度。“满意度”历来是衡量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满意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思政课整体的课程设置、教材编撰、师资队伍、教学方式、教学水平、教学效果、考核方式的接受程度,代表了思政课在学生心目中的整体形象,体现了学生“有所求”与思政课“有所供”之间的“需求”“供给”关系。调查结果显示,72.26%的大学生对曾经上过的思政课“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的占到25.3%,“满意”的整体比例达到97.56%,而“不满意”和“比较不满意”的仅有2.44%。

了解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需要进一步分析评估大学生的知、情、意、行,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知识的接受状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意义的体认情况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践行情况等。具体分析各个因素可以发现,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教师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关键因素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全球化背景下,多元价值观弱化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注度,也削减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兴趣。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权受到挑战,各种非主流信息通过多种传播渠道不断向学生群体渗透,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学生对主流价值的信任和认同。当学生投身社会,理论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固有反差可能会使其产生不适感,导致学生对教师讲授理论的接受度降低,个别学生甚至完全不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以说,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是高校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

获得感是从物质、精神两个层面体现出来的,同时也是一种可长久保持的满足感。明确思政课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基础。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必须使学生对课程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课程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其中,教师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关键。在调查中,有77.1%的受访者表示,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决定了自己对于思政课的获得感。学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其自身的主体性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是激发学生主体性的关键,教师在学生知识接受和意义获得中启发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最终将知识和意义落实到行动之中。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关键在教师,不仅需要教师持续提升理论水平,更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

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表达能力为抓手,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

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在调查中,有47.53%的大学生表示“教师授课有趣、课堂气氛活跃”决定了自己对于思政课的兴趣。思政教育是一个主客体互动的过程,学生作为客体,也作为接受和反应主体;对于思政教育的主体来讲,受到客体的作用和影响,可以进一步深化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作为先觉者引导学生作为后觉者的学习过程,思政教育客体的能动性主要包括选择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主体的引领性与客体的选择性相互作用,客体的创造性被极大激发,思政教育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提升教师话语表达能力,改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宏大叙事方式,增加学生个体价值的亲身体验、直接价值的显性感知。教师要聚焦学生需求,引导学生明确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两者之间的关系。目前不少教师更注重“灌输”,学生的被动参与成效不佳。在关于“部分思政课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原因”调查中,“学生没有积极参与”的比例高达57.75%,表明缺乏学生的有效参与是导致思政课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话语单一也是思政课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提升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教师要在课堂上实施“有质量”的教学,以有质量的“学”为现实要求,以有质量的“教”为重要步骤,形成学与教之间情感、认知协同发展的交互融合状态。在思政课教学中,学生全程参与教学过程,让他們融入“教—学”“知—行”之中,增加情景教学与互动,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好马克思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育和引导学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目前中国和世界发展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注重开展古今中外的对比,扩大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全局眼光,不断提升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

②杨晓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获得感提升路径》,《高教论坛》,2019年第3期。

③王易、茹奕蓓:《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及其提升》,《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年第3期。

责编/赵橙涔 美编/陈琳(见习)

猜你喜欢

主体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