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文化动力

2020-01-20李东

人民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先进文化四个自信

李东

【摘要】治理能力和文化底蕴互为表里、相互影响,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文化、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红色革命文化、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机盎然丰富多彩的他国异域文化,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深厚支撑,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个自信 先进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以文化自信塑造民族之魂。改革创新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构建文化自信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支撑。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文化

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善于结合世情、国情、社情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是有力支撑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根基,需要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首先,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进行持续、深入地学习。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为党员干部坚如磐石的“信仰”之本,成为社会精英施展创造力的“智慧”来源,成为仁人志士锤炼品格的“灵魂”力量,成为社会大众日常行为的哲学“三观”。如果没有系统、严格的学习,就难以使全体党员干部、青年学子、社会大众等深刻地领会其根本性、指导性和先进性,就难以促使他们自觉地将创新理论成果转化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上实实在在的工作动力和事业追求。

其次,要坚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只有坚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的政治意识、思想认识等,才能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和竞争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观。

最后,要旗帜鲜明地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对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政治统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提到“关键少数”的问题,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牛鼻子”,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深深扎根于这个“关键少数”的内心,成为他们治国理政的根本遵循,那么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将难以落地生根。

弘扬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红色文化

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宝贵品质。新中国的成立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传承“红色基因”,将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文化主要是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对敌人武装斗争、不怕牺牲,对群众不拿一针一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自身谦虚审慎、不骄不躁等优良传统,以及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宝贵精神財富,还有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以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的三大法宝。

红色文化不仅具有理想主义精神,其中更包含着强烈且持久的英雄主义,敢于克服超常的困难,敢于承担更大的责任,敢于向反动、黑恶势力做殊死斗争。革命英雄主义展现出无产阶级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人民大众大无畏的精神风貌。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进行新一轮大变革大调整,大国博弈不断加剧,国际力量的竞争和角逐更加激烈,我们要在新一轮的国际格局洗牌中占据主动和把握优势,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要坚持弘扬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红色文化,以及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

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不能割裂同历史和传统的联系,现代化本身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国的发展必然要求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更是需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精神滋养,塑造新时代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儒释道”文化为主体,具有典型的伦理型、整体主义型、非宗教型、天人合一型、多元融合型等独特气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创造力,“贵和尚中”是其基本精神,讲究“和而不同、忠恕之道”,崇仁爱、重民本、求大同,具有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以及内圣外王的人生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包含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扶正扬善、救危济困、孝老爱亲、举案齐眉等传统美德,具有丰富的治国理政和社会治理智慧,在千百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诗词、书法、音乐、武术、戏剧、棋类、节日、民俗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哺育滋养了众多的先贤圣哲、谋臣武将、文豪侠士,以及历朝历代的明君圣王和忠臣义士。在我国封建王朝中央集权体制下开创的土地、赋税、财政、人事、军事、吏治、乡贤等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经验,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思想源泉。与此同时,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动力源泉。

学习和借鉴丰富多样的异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创造力强、影响力大,在于其本身具有多元融合的品质,基于文化认同基础上借鉴吸收不同文化的精华。文化的不同源、不同质、不同价值追求,常常会带来矛盾、误会,而文化的差异性却不必然带来冲突,反而有助于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需要具有全新的物质基础、内在要求和价值目标,它依赖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需要借鉴和吸纳全人类汇聚起来的精神、智慧和创新成果,共同富裕需要构建平等合作、开放创新、利益共享的世界经济发展环境,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则需要各国人民秉持“天下一家”的理念,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建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具有强大的思想优势、理论优势、精神优势。“中国之治”取得的成果和胜利,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活力、创造力、战斗力,得益于“中国之制”的先进性和巨大优势,“中国之治”的实现依赖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先进文化作为支撑,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骨干理论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

②关健英:《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气质》,《红旗文稿》,2019年第21期。

责编/孙垚 美编/王梦雅

猜你喜欢

先进文化四个自信
习近平“四个自信”对实现中国梦的助推意义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
浅述如何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传统文化
谈先进文化背景下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的完善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并列提出的重大价值
对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思考
抗战文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对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