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里急后重、便脓血的临床观察

2020-01-20王开兴侯效峰王成龙徐经世王化猛张国梁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3期
关键词:脓血芍药腹痛

王开兴 侯效峰 王成龙 徐经世 王化猛 张国梁

233600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涡阳分院1,安徽亳州

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上海

230031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安徽合肥

233600安徽省涡阳县人民医院4,安徽亳州

里急后重、便脓血属中医“泄泻”“痢疾”范畴,古称“鹜溏”“肠澼”“大瘕泄”等,往往长期不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现代医学称之为慢性结肠炎、慢性菌痢、肠易激综合征等,有些直肠癌也表现这些症状。本病多为湿热内阻,气血失调,毒素滞留肠道所致。治疗既要清热燥湿又要攻下积滞,既要柔肝理脾又要调气活血,通因通用,彻底清除肠道滞留毒素才能治愈本病。本文通过实例介绍,展现里急后重便脓血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使用中药扶正祛邪、通用法治疗的良好效果。望中医药在治疗疾病解除患者痛苦方面能起到更大作用。

本研究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里急后重便脓血患者40例开展研究,选用中医药治疗患者,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4月-2019年4月收治里急后重便脓血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6~72岁,平均(58.6±2.3)岁,主要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便脓血。

现介绍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达4年余的患者,女,72岁,家住涡阳县闸北镇,患者自4年前开始出现腹痛腹泻,总有解不尽感觉(里急后重),每天大便10~20次,便下少量黏冻脓血,患者非常痛苦,也曾到蚌埠、上海等大医院检查治疗,诊断为慢性结肠炎,慢性菌痢,也怀疑为恶性肿瘤。但一直未能明确诊断,病情时好时坏,缠绵难愈。2011年3月因病情加重,又到蚌埠市某医院做肠镜检查,因肠镜做到一半疼痛难忍,患者发生休克昏迷,所以终止操作,也未能查明原因。西医治疗,效果不佳,也曾在蚌埠进行中药治疗,但未见明显效果。后经人介绍,前来门诊就诊。初诊日期:2011年4月2日,患者平车推入医院,在两人搀扶下弯腰双手按小腹进入诊室,诉今日腹痛、腹泻20 余次,总有解不尽感觉,肛门灼热疼痛,坐卧不安,影响睡眠,十分痛苦。慈诊舌红胎黄腻,脉滑数有力。按其症情,乃系湿热内阻,气血失调,毒素滞留肠道之象,治宜清热燥湿,调和气血,通因通用法缓以图之,拟芍药汤加减为治,药用:白芍药15g,当归10g,黄连6g,槟榔10g,木香10g,黄芩10 g。参15g,肉桂3 g(后下),甘草6g,大黄10 g(后下)。10剂,水煎服,1剂/d。

二诊:2011年4月15日,药后腹痛减轻,腹泻次数减少,里急后重改善,饮食增加,睡眠好转,舌红胎黄腻,脉滑数。效不更方,继以上方减大黄至6g,10剂,水煎服,1剂/d。

三诊,2011年4月29日,药后诸症改善,腹痛基本解除,只是在腹泻前有轻微腹痛,腹泻4~5次/d,里急后重明显减轻,脓血减少,稀质粪便增加,饮食睡眠进一步好转,上方减大黄为3g,继服10剂,水煎服,1剂/d。后于2013年5月余曾路遇患者,她与老伴一起上街赶集,诉说药后一切不适症状解除,吃饭、睡眠、大小便均为正常,2年来顽疾一直未曾复发。后电话随访,直到发稿日,病情稳定,一直未犯。余感欣慰,并欣喜中药只要辨证论治准确,确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为患者解除痛苦。

方法:患者入院后接受中医药治疗,选用芍药汤加减治疗,治疗药方中包含白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黄芩、丹参、檀香、砂仁、黄芪、红参、肉桂、甘草及大黄等药物,按照相应剂量收集药物并用水煎服,1剂/d,分为2次于早起和晚睡时服用。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辨证添加桔梗、党参、山药、白术、陈皮、茯芩等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每天睡前对患者进行1次中草药灌肠治疗,治疗药物包含马齿笕、一见喜、白头翁、地丁草、红藤、蚂蚁草等,将按照相应剂量收集药物后用水浓煎,控制药物温度在37℃后对患者进行灌肠治疗,治疗时间为2周。

观察指标: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腹泻、腹痛等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估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借助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疗程结束后腹痛、腹泻症状完全消失;②有效:疗程结束后腹痛、腹泻症状明显改善;③无效:疗程结束后腹痛、腹泻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17.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疗程结束后疗效评定结果:无效0例,所有患者腹痛及腹泻症状与治疗前均改善显著。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8.5±7.3)分,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1.5±6.3)分,治疗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41,P<0.05)。

讨 论

在中医中,里急后重,便脓血属于“痢疾”、“肠癖”、“肠风”、“泄泻”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为素体脾胃虚弱,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受损,外感湿热毒邪导致气滞血瘀,湿热中阻所致。而西医则主要包括慢性结肠炎、慢性菌痢、溃疡性结肠炎等。目前现代医学尚未能明确该症状所涉及疾病的明确发病原因,多认为与患者自身免疫、遗传、感染、神经等因素有关,对于其机制多集中于感染、遗传和免疫。如长期炎症刺激可降低患者全身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影响其工作、学习,使患者遭受痛苦,还有发生肠道恶变甚至癌症的风险。现代医学临床中对于该病症治疗以口服激素、灌肠及静脉滴注,氨基水杨酸制剂,微生物靶向药物及手术切除等作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在提高疗效的同时,激素对于肝脏的不良反应不可忽视,即使手术切除受累肠断,但术后复发率仍然较高,因此西医在治疗该病症方面并无大的突破,并且药物较多、患者耐受度差,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中医在对里急后重,便脓血方面的治疗具有一定优势,以扶正祛邪,清热化湿,涩肠止痢,温补脾肾为主。

本次研究选用芍药汤加减疗法。药方中黄连、黄芩具有清热燥湿作用,能够清除肠中湿热之壅滞,属于君药。芍药养血和营,柔肝缓急,配以当归养血活血,即“行血则便脓自愈”之义,木香、槟榔行气导滞,乃“调气则后重自除”之理。四药调和气血,为臣药。佐入大黄泻热导滞,兼破瘀活血,属“通因通用”之法,少佐肉桂取其辛热之性,既防苦寒药伤中冰伏湿遏,又助归芍以行血。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与芍药相配更能缓急止痛。更加丹参、檀香、砂仁活血理气化湿。此外,甘草可通阳复脉,滋阴益气;槟榔有止泻痢的功效;白头翁加强凉血止痢之功。诸药合用,可共奏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涩肠止痢之功,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能显著改善炎症引发的症状。当患者年龄较大时需要在药方中增加黄芪、红参等补气的药物,以补充元气。本方清热燥湿与攻下积滞合用,柔肝理脾与调气活血并施,起到了清热燥湿,调和气血,攻下积滞的作用。药后腹痛减轻,腹泻次数减少,里急后重改善,饮食增加,睡眠好转。药随症变,积滞减少,药也减少,故减大黄至6 g及3 g。随访,药后一切正常,未再犯。30剂中药给患者治愈多年顽疾,为患者去除痛苦。还有一位50 多岁赵姓女患者,也是里急后重便脓血,多年不愈,十分痛苦,余用芍药汤加减,使其痊愈。余用本方加减,治疗腹痛里急后重、大便不爽、不完全性肠梗阻等病,都取得了满意效果。这又一次见证中医中药能治大病、难病、重病。中药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要辨证准确,取方用药适合患者。

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后患者腹痛、腹泻症状改善明显,生活质量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差异,表明中医药在里急后重、便脓血的治疗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可以抑制机体免疫反应,抗炎、保护肠黏膜,进而改善肠道运动功能,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调整中药组方,可达到针对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适宜推荐使用。

猜你喜欢

脓血芍药腹痛
芍药鲜切花 美景变“钱”景
陆抑非《芍药》
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尿脓血症早期干预4例
美丽芍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炎症指标联合血栓弹力图在脓血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芍药为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