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生命的热情温暖扶贫路

2020-01-19文光辉罗菲菲吴志强

当代党员 2020年24期
关键词:老胡涪陵区家村

文光辉 罗菲菲 吴志强

8月27日早上9点,涪陵区青羊镇吴家村55岁的村民杨仁淑站在自家院坝里,朝村道的那一头张望,等待那个熟悉的身影,也等候那一声熟悉的招呼声。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路的那头始终安静,杨仁淑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8月26日,涪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驻青羊镇吴家村扶贫工作队队员胡华平在村里与村民商议产业发展时,突发疾病,晕倒在现场,经抢救无效去世。58岁的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永远地离开了他呵护了3年的地方。

10月20日,涪陵区委追授胡华平为“涪陵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老胡让我们心里暖暖的”

“老胡突然离世后,我们一家人都很伤心。我们一家现在的幸福生活得益于老胡的帮助和支持,他是我们的恩人,也是我们的家人。”说起胡华平,杨仁淑脸上难掩悲伤的神色,声音也变得哽咽起来。

吴家村是典型的劳务输出村,全村村民80%的经济收入来自外出务工,村集体经济基本为零。

如果村民不外出务工,只靠传统耕作方式,很容易陷入贫困,而外出务工,又会造成村里劳动力流失。

2017年12月25日,胡华平来到吴家村后,与驻村工作队其他成员一起研究,决定在吴家村大力发展种养殖业。

“华平同志给我们算过一笔账,发展种养殖业,要比单一种植传统作物的收入高出一倍以上。只有发展产业,才能稳定脱贫。”吴家村党支部书记黄光平说。

于是,吴家村根据贫困户家庭劳动力状况、发展意愿等实际情况,送产业到每家每户。

建档立卡贫困户杨仁淑就是其中之一。

杨仁淑家中上有80多岁患病的母亲,下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家中生活十分拮据。

根据杨仁淑家的具体情况,胡华平依据政策为她送去50只鸡苗,以及防治鸡瘟的药品。“最开始我并不相信老胡,觉得他就是为了完成任务,做做表面功夫。直到后来,我才知道老胡是真心帮我们一家。”杨仁淑说。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杨仁淑家的养殖业规模逐步扩大,累计养殖土鸡100余只、土鸭40余只、生猪10余头,家庭收入有了大幅提升。为了鼓励杨仁淑进一步发展,胡华平又为她送来金荞麦种子,动员她发展中药材种植。

“老胡是真心实意帮助我们,我们自然信任他!”杨仁淑说。

随着各项产业逐渐落地,吴家村的发展也迎来新的变化,在外务工人员逐渐回村,村子又恢复了生机。

吴家村的产业发展起来了,脱贫攻坚也到了最后阶段,但老胡却不在了。

直到最后,杨仁淑那一声发自内心的“感谢”也没能说出口,那个熟悉的身影再也不会出现在村里。

“老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即使时间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王森还是没能适应胡华平已经离开的事实。

在吴家村村委会办公室,虽然新同事已经到岗,但王森每天上班时,还是会习惯性地瞅一眼胡华平的座位,希望能再一次看到那个习惯歪着头写字的男人。

但胡华平已经走了。

2018年10月,王森受涪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委派,担任吴家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来到村里后,王森便时常向胡华平请教,以尽快熟悉国家扶贫政策和吴家村的情况。

在村里,胡华平给王森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平时话不多,默默做事,即使任务再重,也从不提苦说累。

2018年11月,王森迎来参加扶贫工作后的第一场考验。

接到上级通知,涪陵区将接受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吴家村在列。作为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王森必须精准掌握吴家村所有贫困户家庭成员近况和“两不愁三保障”情况。但是,王森刚到岗,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村里的全部情况。

此时,王森的外婆又突然离世,没办法请假的他只好晚上守夜,白天往村里跑。几天下来,不仅效果不好,人也疲惫不堪。

“不要着急,情况不熟我带你一户一户去认门、认人。时间不够,我们白天跑不完晚上接着跑。”关键时刻,胡华平站了出来。

吴家村一共有68户贫困户,分散在7个村民小组。那段时间,胡华平带着王森早上天一亮就出门,一家一家地进行走访,同时还给他详细介绍贫困户政策享受情况。晚上回到村委会,两人又继续“挑灯夜战”,汇总情况、统计资料。

最终,吴家村的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地通过了督查巡查。

“老胡对我的帮助很大,这两年让我在工作上有了很大的提升,我非常感谢他。”王森说。

“老胡是党员干部最美的样子”

村民袁洪书一直后悔8月26日那天上午找胡华平说事情。

“如果那天不去村委会找老胡,而是让他多歇息一下,说不定他就不会倒下。”说起胡华平的离去,袁洪书很是后悔。

那一天,袁洪书找到胡华平,提出自己种植黄精、白芨的想法。可让袁洪书没有想到的是,正与自己交谈的胡华平突然就倒下了。

众人见状,立马将胡华平送去最近的青羊镇卫生院。

当天中午12点40分,噩耗传来,胡华平经抢救无效去世。

在整理胡华平的遗物时,工作人员在其办公桌的抽屉中发现了3本扶贫日记。从2017年12月25日担任吴家村驻村工作队队员以来,胡华平每天都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扶贫工作情况。

日记本上的最后一篇日记,定格在“2020年8月26日,星期三”,后面的空白页,是胡华平尚未来得及讲述的扶贫故事。

日记显示,胡华平早已知晓自己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在2019年12月的一篇日记中,胡华平写道:“还有几天2020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虽然我的身体感觉一天不如一天,但我还是要尽力坚持下去,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我早知道他的身体不好,但我没想到会这么严重,我真的后悔,没有及时让他去医院看病。”王森说。

胡华平酷爱钓鱼,在来到吴家村扶贫之初,很多同事和胡华平开玩笑说:“这下你安逸了,在乡下没事就可以去钓钓鱼。”

事实上,在吴家村3年的时间里,胡华平连鱼竿都没有碰过,而是一心扑在了扶贫工作上。

从吴家村村委會办公室向外望去,绿色的金荞麦遍布山野,吴家村的发展越来越好,胡华平也可以安息了。

猜你喜欢

老胡涪陵区家村
城郊经济“围城”——申家村“弃工务农”现象解析
这样生活挺好
这样生活挺好
幸福像花一样开放——蒲城县闫家村的金银花海
涪陵区农学会召开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推广培训会
众志成城 迎着困难勇战疫情
——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战疫窥斑
再补充几句
袁家村,休闲农业的2.0时代
涪陵区阳光行政制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