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交老车票“诉说”时代变迁

2020-01-19青岛公交集团隧道巴士有限公司衣彦飞

城市公共交通 2019年12期
关键词:月票车票票价

青岛公交集团隧道巴士有限公司 衣彦飞

青岛公交集团隧道巴士有限公司第六分公司展览室陈列着52本公交车票收集册,这些公交老车票来自6路公交驾驶员武健。武健从1993年便开始收集公交车票,至今已有26年了。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售票员,每天都接触这些车票,五颜六色的感觉很好看,就零零散散地收集,渐渐地越来越感兴趣,大概从2000年以后就开始认真收藏了。”据武健介绍,自己收集老车票的渠道除了工作以外,还包括淘宝网和一些老车票收藏网站。

武健与他收藏的公交老车票

在所收藏的车票中,一张1959年的公交月票让他印象最为深刻。两年前,在浏览收藏网站的过程中,武健偶然发现了一张1959年的公交月票,抱着必得的决心,他和三个藏友一起轮流竞拍,在经历了300多次竞拍加价之后,终于以527元的价格将这张珍贵的公交月票收入囊中。“1958年,青岛公交首次试发行月票,对于公交票迷来说非常珍贵。”武健曾经与一张1958年的公交月票失之交臂,这让他懊恼了好一阵儿。所以当他看到这张1959年的公交车票时,第一反应就是“绝不能让它流出青岛,因为一旦被人买走,再找回来就太难了。”

1959年的公交月票,2路的分段月票

武健说的来之不易的公交票,是一张2路的分段月票,在中山路至东镇的区段内可以使用,票上还附有使用人的照片,一个月一交费,与现在的IC卡的部分功能相似,一次充值,多次使用。后来公交又发行了学生月票、季度票。随着社会发展,公交在不断满足着市民的出行需求,公交车票的调整和变化也是公共交通发展变革的一个见证。

90年代的学生月票

公交票价一天之内调整数次“最贵”公交票面值13000元

这些老公交车票中,最早可追溯到民国末年。当时的车票多数没有固定面值,只显示全程票、区间票。这是由于中华民国政府为支撑其崩溃局面而过量发行金圆券,造成通货膨胀、物价飞涨。“1948年,青岛公共汽车管理处经营时,由于物价暴涨,公共汽车票相当不稳定,一天票价分上午、中午、下午进行了数次调整。由于票价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变化,所以最后车票上都没有固定面值了,只显示全程票、区间票等字样。”武健说。解放初期,百废待兴,继续沿用了民国时期的车票,客运票价按固定路界计费,每段旧币300元。在武健收藏的公交车票中,最贵的一张竟然达到了13000元,是大窑沟至王哥庄的全程票。原来,这张1953年的车票采用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套人民币的币值,与新币值的比例是10000∶1,相当于新币值的1.3元。

民国末年车票

“最有意思的就是这张1962年的车票了。”武健拿起一张旧票根,左边“叁角”的票价下方有红印章涂抹的痕迹。这是1957版的车票,1962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物资紧缺,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利用现有资源,于是将以前没用完的“叁分”车票集体重新印刷,改成“叁角”的车票使用。这张车票除了有修改痕迹外,纸张也非常粗糙,当时经济落后、物资匮乏的社会状态可见一斑。

1953年的公交车票(面值13000元)

青岛公交老车票最全收藏一张车票反映社会发展进步

武健收藏的公交票据不仅包含自解放初期以来每个年代的公交车票,还有公交月票、IC纪念卡、市区公交线路图、公交开线通知以及公交相关重要新闻报道剪报等,可以说藏品非常丰富。“因为相比邮票,公交车票收藏比较冷门,可以查询的资料也比较少,我就想把这个工作做起来,整理出一份属于咱们青岛公交的发展史。”武健每得到一张车票,都会到档案馆、公交集团史志办公室等地查阅资料,或者向这方面的专家请教。

“青岛公交车票大体可以划分为解放初期、上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六个阶段,车票变革特点一个是车票价格的变动,一个是企业名称的变化,这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社会经济和公共交通的发展变化。”青岛公交集团文宣中心主任张鹏介绍,1949年6月至今,公交集团名称共经历了10次变革,青岛公交车票也经历了民国、建国后第一套、1953版、1957版、无轨电车车票、1975版、1975版改进型、无人售票版等多次变革,公交车票的变革不仅是外观的调整,更是公共交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电子支付时代来临公交车票成为企业文化传承的载体

1962年自然灾害时期“叁分”改“叁角”的车票(右下)

2018年5月,公交集团所属200多条线路上的4300辆公交车全部实现了手机支付,电子支付时代已经来临。手机支付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有人售票路线的日益减少,随之带来的是公交车票功能的减弱。1995年以前,所有的公交车都是有人售票,公交车票就是乘车凭证,1995年8月,无人售票全面实施,公交月票退出历史舞台,现在随着IC卡、手机支付的推行,不但解放了劳动力,而且使公共出行更加便利,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现在上车索要车票的乘客越来越少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支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但随之带来的可能是公交车票票种、样式的日益减少。”张鹏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公交车票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报销凭证,也是企业文化传承的载体。接下来,公交集团将在主要线路的建线周年纪念日等重要时期推出纪念车票,充分发挥公交车票的文化载体作用,让公交车票记载着企业故事,带着社会发展的印记,成为时代的“记录者”。

一个老公交售票员的车票记忆

王海娟是青岛公交集团隧道巴士有限公司第八分公司党支部书记,她1988年参加工作,2014年离开公交车厢,有着26年的售票工作经历。

公交IC卡

据王海娟介绍,刚进公交时,她在2路线担任售票员工作。“2路单程较短,车票的种类也不多,5分、1角、两角,按站递进,那时候月票少,买票的多。记得当时公交仅有36条线,客流量很大,为了在一个站距内能完成售票工作,必须要熟记票价。那个时候是大通道车,配备两个乘务员,闲暇时间都是互相提问票价,苦练本领。”王海娟说,为提高售票速度,她们还专门要了财务人员训练点钞速度的道具本练习,那时候的车票薄,撕起来不方便,为了能一次性准确地撕下票来,乘务员都在圆珠笔头上缠绕上皮筋,靠皮筋和车票的摩擦力清点车票,这样既快捷又准确,最后基本练就了不用眼观就能准确清点出乘客购票张数的本领。根据工作经验,王海娟还总结出一套提高售票速度的方法,先卖距离近的,后卖距离远的;先卖拿零钱的,再卖拿整钱的;先卖个人票,再卖团体票等等。

“那时候的孩子对公交车的票根情有独钟,许多孩子都眼巴巴地等到我撕完一本车票后,向我讨要票根,有的孩子眼瞅着到下车也没拿到票根,我便告诉他给他攒着,因此收集票头也成了我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王海娟说,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2003年的夏季,一位北京乘客带孩子乘坐304路去崂山旅游,途中两岁多的孩子哭闹不止,给吃的、塞玩具,用尽各种方法都没有效果。当时,刚好一本票撕完,王海娟就用票根逗孩子玩,没成想,孩子还真不哭了,连家长都很吃惊。“原本它只是一叠废纸,你却将它做了最好的处理,这在全国公交行业里不多见。”该乘客在车厢的意见簿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猜你喜欢

月票车票票价
学生月票
变换思路难变易
公园月票花值得收藏
巧算票价
找车票
打孔
共有多少种车票
电子月票卡在205国道唐山段的选型和应用
送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