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援鄂抗疫医疗队集中生活驻地的应急防控管理

2020-01-19钱文静施莺莺王晓宁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5期
关键词:污染区驻地消毒液

钱文静 韦 欣 陈 沅 施莺莺 王晓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发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疾病[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2]。传染源主要是2019-nCoV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其他传播途径尚待明确;人群普遍易感[3]。因此,在加强医疗队集中生活驻地的感染防控管理也是防控疫情的关键环节,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抗疫医疗队在加强对医务人员防护培训的同时,高度重视医疗队员集中生活驻地的应急防控管理,制定医疗队员集中生活驻地的感染防控制度及标准操作流程。本研究旨在探究COVID-19疫情医疗队集中生活驻地的应急防控管理措施及流程,在保证危重症患者有效救治的同时,确保医护人员的零感染。

1 医疗队驻地感染防控制度

为了方便管理和避免交叉感染,援鄂医疗队在医院附近定点租用酒店,作为一线人员的生活驻地,医护人员在驻地集中生活、统一管理并统一隔离[4]。

1.1 进出衣物空间准备

在驻地中为每位队员发放一有盖周转箱。①制定周转箱使用指南及注意事项,贴有姓名标签,放置在各自房间门口走廊,仅存放医院通勤服并加盖存放;②准备一套医院通勤服(队服+外裤)和驻地生活服(外衣+外裤);③驻地一楼设置临时男、女更衣间。

1.2 上班出门流程

上班前在房间内穿上驻地生活服,并自备清洁塑料袋。①携带周转箱至一楼更衣间;②脱去驻地生活服,存放在自备清洁塑料袋内,袋口密闭;③打开周转箱,更换医院通勤服,盖上盒盖;④将装有驻地生活服的清洁塑料袋置于周转箱盒盖上;⑤离开驻地,乘班车前往医院工作。

1.3 下班进门流程

下班后乘班车到达驻地。①在驻地大门外脱去口罩置于双层黄色医疗废物包装袋内,并密闭袋口,进行常规消毒工作(75%酒精或500 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外衣、外裤及鞋底);②进入驻地大门,快速手消毒,戴口罩;③进入一楼更衣间,打开周转箱,脱去医院通勤服置于周转箱内,并盖上盒盖密闭保存;④快速手消毒,打开清洁塑料袋更换驻地生活服;⑤携带周转箱返回房间,将周转箱放置于房间门口走廊。

1.4 客房三区划分及进出流程

在驻地根据不同房型,设立三区划分图示,按图示自行将客房划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及清洁区,并分区管理,洁污分开。制定进入客房步骤:①脱去外出鞋放置于走廊,更换污染区专用拖鞋进入房间污染区;②在污染区脱去驻地生活服(外衣、外裤),挂至“外出衣物”位置,脱下驻地用口罩挂至“驻地用口罩”位置;③在半污染区更换半污染区专用拖鞋,在洗漱台进行六步洗手法洗手,取清洁衣物进浴室洗澡;④洗澡完毕方可穿上清洁区专用拖鞋进入清洁区;⑥出客房门,需更换外出鞋,不得穿室内拖鞋在驻地公共区域走动。

1.5 口罩佩戴要求

在去医院途中选择医用外科口罩或1870、8210等N95口罩(为节约防护物资,除当日需要进入污染区工作的医护人员,其余人员不得佩戴1860和9132等N95口罩)。返回驻地途中及在驻地区域可选择医用外科口罩或1870、8210等N95口罩(不得佩戴1860和9132等N95口罩)。

1.6 个人卫生清洁

下班后的卫生清洁。①洗澡时间必须>30 min;②洗澡后用棉签蘸取75%酒精或0.5%碘伏擦拭消毒鼻腔、外耳道,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结膜,用漱口水或生理盐水漱口;③剪短头发,禁止佩戴任何首饰;④对内穿衣物用100 ℃热水浸泡30 min进行预处理[4]。

1.7 环境和物表清洁消毒

(1)客房清洁消毒。①每人单间居住,通风良好;②每日开窗通风至少两次,每次至少30 min;③门把手、马桶盖、开关按钮等经常接触表面每日使用75%酒精或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1~2次;④每日使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湿式拖地;⑤注意客房三区消毒用具一用一消毒,避免交叉使用,传播病毒。

(2)酒店驻地公共区域清洁消毒。①每日3次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对楼道及电梯进行喷洒消毒;②电梯间放置一次性纸巾及快速手消液;③门口放置消毒液浸泡过的脚垫。

2 医疗队人员管理

2.1 驻地生活管理

做好个人生活管理。①不串门,减少与其他队员接触;②尽量用电子设备沟通,必须面对面沟通时戴好口罩;③尽量减少在小面积密闭空间(如电梯)的停留时间,如必须乘坐电梯,人数≤5人;④会议等安排在中庭开放区域;⑤禁止访客及外卖,医护人员除上下班之外,不得外出,减少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此外,保障驻地生活物资及时足额储备和供应。

2.2 严格作息制度

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①保证充足睡眠;②合理饮食,增强免疫力与抵抗力;③注意保暖,预防感冒;④良好的身体状态是应对高负荷工作的基础,选择适合的室内锻炼方式,增强体力。

2.3 重视情绪管理

加强疫情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解除医务人员因知识缺乏而导致的疑惑。提供家庭、医院、社会支持体系,劳逸结合的工作安排有利于一线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保持良好情绪状态,坚定信心,出现任何情绪问题及时沟通[5]。

2.4 加强健康监测与报告

每日早晚两次自我监测体温并上报,出现发热、干咳、咽痛等呼吸道症状时及时汇报。每日早晚两次对驻地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尽早发现感染隐患。

2.5 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

成立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适当方式及时传达疫情防控有关工作要求,确保援鄂医疗队与全国疫情防疫工作做到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同向、工作上同步。

3 医疗队工作通勤保障与餐饮服务

3.1 工作通勤保障

(1)专车专用。专人负责,配备专职司机,与医疗队员同住一家酒店驻地。

(2)按需使用。按医疗队员工作班次,制定班车时刻表,每班次均提前1 h在驻地、医院门口集合,队员集体乘班车往返。

(3)班车消毒。制定班车消毒制度。①班车每日开窗通风两次;②车身、车内物体表面采用1000 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每日两次;③地板采用1000 mg/L含氯消毒液湿式拖地,每日两次;④使用完毕清洁工具用10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 min,洗净晾干备用。

3.2 餐饮服务

(1)专人负责。一日三餐专人负责,配备专职备餐人员,且与医疗队员同住在一起。

(2)按时供应。由于一线队员班次不同,就餐时间不一,需根据医疗队员工作班次,及时为医护人员提供优质营养餐[6]。

(3)设立专用取餐区域。设置专用取餐区域,医疗队员分时段戴口罩,统一取餐后回房间用餐。

(4)设立食品存放处。在驻地大厅设立食品存放处,放置方便食品作为调剂和补充。

4 结论

援鄂医疗队集中生活驻地的感染防控管理是防控疫情蔓延的关键环节之一[7]。为警惕医疗队员放松驻地防控意识,作为管理者,应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落实驻地应急防控管理,在保障患者成功救治的同时,确保医务人员自身的安全。在加强对医务人员防护培训的同时,及时制定医疗队员集中生活驻地的医院感染防控制度、措施及标准操作流程,加强人员管理,重视医疗队员衣、食、住、行方面的感染防控,做好集中生活驻地应急防控管理,杜绝感染2019-nCoV后的隐性期传播机会。总结经验,为援鄂抗疫医疗队集中生活驻地对于2019-nCoV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污染区驻地消毒液
浅谈传染病医院给排水设计
84消毒液
消毒液上锁(大家拍世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病区通风空调方案
驻地项目如何做:谈无题空间的困境与可能
日防相视察自卫队宫古岛驻地遭抗议
郑州市不同污染区主要绿化树种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研究
污染区环境质量监测的报告分析
可加消毒液的拖把
泡在“消毒液”里也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