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的新进展

2020-01-19胡业生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劳动力学者马克思

胡业生

(蚌埠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1867—1894年《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分为三卷出版,剩余价值是《资本论》的中心,而作为全书指导性的基本思想则是唯物史观,彻底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资本主义,也为当代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提供了诸多主题。在《资本论》中,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做出了揭示。20世纪中叶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动趋势是否是处于上升趋势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与探讨,另外,对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的研究也涉及到关于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中计算方式与计算范围的改变,以及处于经济宏观层面下人员就业、产业结构、财富分配、利润率等新的问题。但这些研究在哪些方面全新发展了当代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则需要时间来重新定义和审视。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的表达公式

马克思认为,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不变资本(C)与可变资本(V)两种形式,资本的有机构成可以从价值、物质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即价值构成和技术构成。从物质方面来看,资本构成表现为在某一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总体数量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时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而从价值层面来分析,资本构成表现为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间的比例[1]。资本价值构成决定了资本技术构成,所以,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会有部分反映到资本技术构成上面。马克思将资本的有机构成定义为:资本技术、资本价值之间相互决定、反映的关系,并用公式C:V来表示。如一家服装厂以100万投入服装生产,购买生产机器、原材料为90万,雇佣劳动力为10万,那么资本有机构成为9:1。而又因为生产机器、原材料不会创造价值,只是等价转移价值,所以,称为不变资本,用字母C(constant capital)来表示;而雇佣的劳动力,由于其能够创造价值也能够使价值增值,所以,被称为可变资本,用字母V(Variable Capital)来表示。马克思用来衡量资本有机构成的基础就是资本价值构成,并用公式C/V来表示他们之间的计算方式,为后来国内外学者研究、计算资本有机构成提供了途径。近来年,资本有机构成的计算公式被中外学者进行了拓展,为当代资本有机构成的计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途径。

二、当代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技术构成三者之间的区别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建立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是当代了解政治经济学当中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口相对过剩、社会资本再生产、平均利润、绝对地租等基本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既然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那么这个国家资本有机构成的差别,则是由这个国家中不同发展时期、不同生产部门,生产技术水平之间的差异所决定。但一般学者研究考察的资本有机构成是以一个生产部门或一个国家的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来作为衡量标准。随着时间的变化国家或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会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则是因为资本家为获得更多的利益,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击败对手;为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劳动率,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采购新的生产设备。

当生产劳动率提高,意味着采用相同的原材料,会创造出比以往更高的经济价值,同时资本技术构成也会相应提高。而资本技术构成的任何一点细微变化都会反映在资本价值构成上,所以,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三者之间相互促进和发展。

应该如何区分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

1.对于资本考察的角度不同

从物质形态方面来考察,是资本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方面来考察,则是资本价值构成;从资本价值构成和资本技术构成之间的关系来看,则是资本有机构成。

2.内容方面的差异

资本的价值构成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资本的技术构成则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而资本有机构成则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的同时,又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2]。

三、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在当代的变化、趋势、特点

自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共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工厂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大工业,以机器取代人力,使经济的发展速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趋势,经济的腾飞对人类社会有着深刻影响。18世纪末,瓦特发明蒸汽机,以机器化生产方式代替手工业生产方式,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科技革命;19世纪末,第二次科技革命在电力被发现和使用的基础上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各种新兴科技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无论是规模、深度还是影响度都远超前两次科技革命。前两次科技革命解放了劳动力,而第三次科技革命则解放了人们的思维,新的技术,新的生产方式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让资本有机构成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使资本有机结构中可变资本所占比例提高,但资本有机构成却没呈现出升高的趋势[3]。

1.当代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在发展中国家的特点

农村手工业和城市现代工业矛盾并存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中的最大特点,这是由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殊性所决定的,在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在经济基础实力还是科技竞争方面都存在诸多差距,对于依靠重工业来发展粗放型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其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并且相对来说在发达国家中,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终归只在少数,在实际生产中手工劳动力增多,从而导致生产手段与劳动力之间比例失调,生产力过剩。但在资本有机构成中,不变资本所占比例依旧是大于可变资本,所以,仍呈现出如马克思所说升高的趋势。

2.当代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在发达国家中的特点

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领域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由于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走在前列,所以,在信息技术领域方面占据极大优势。随着科技进步,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的资本有机构成正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在信息、科技等多方面的推动下,促使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发生巨大调整,实现了由物质能源向信息技术生产方面的转变,而依靠知识、信息、技术等作为生产方式的发达国家,资本有机构成中的不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比例也在逐步减小。在当今信息科技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开始注重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以期实现人工劳动向智能AI的转变。而在发达国家中,从事脑力劳动的科研人员数量已经超过了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者,越来越多的科技因素注入现代化生产机器中,半智能化、智能化的生产器械,解放了大量劳动力,所以,发达国家中的资本有机构成呈现出下降的趋势[4]。

四、当代资本有机构成中可变资本与不可变资本的核算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没有表明对资本有机构成的具体测算方法,因此,对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核算范围,马克思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而近代中外学者在对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的深入研究中,对于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中的可变资本和不可变资本的核算范围进行了拓展。

1.可变资本与不可变资本的范围会受到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活动的影响

沃尔夫(Wolff)在分析美国资本有机构成对利润率的影响时,考察了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各个部门。莫斯里(Moseley)质疑了沃尔夫的这种做法,莫斯利认为,只有生产性活动才创造剩余价值,所以,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应该只考虑其中生产性的部分,排除其中的非生产性部分。帕帕季米特里乌(Papadimitriou)对于莫斯利的看法持认同观点,并采用此种做法,在分析希腊的宏观经济时,采用工人工资作为可变资本,在选取不变资本时,排除非生产性活动部分。21世纪以来,大部分国内外学者在对资本有机构成进行核算时,统一考虑生产性与非生产性,这是由于这些学者认为在完整的生产体系中,非生产性与生产性都共同创造了价值。

2.劳动中的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属于可变资本的研究范围

马艳曾指出,劳动进步、劳动资料等劳动客观条件的变化是由技术进步所引起的,此外还会使教育、劳动复杂程度等主观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在对可变资本进行研究时,应该将两方面都纳入研究范围。

3.物质资本、知识资本属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在《资本论》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只对物质资本在资本有机构成中进行了考察,罗润东、崔如慧认为,应将知识资本也纳入资本有机构成的考察范围中,据此拓宽资本有机构成的范围,在原有基础上纳入固定资本、结构资本、流动资本,将一般劳动力补偿及人力资本收益纳入可变资本的范围[5]。

五、拓宽了当代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的研究领域

1.在经济领域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得知,对于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及生产资料之间经济指标比例的反映是资本有机构成。中外学者研究认为,随着科技发展,生产技术进步,劳动力及生产资料投入到劳动生产过程中的比例会发生变化。因此,从资本投入的经济学视角来分析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在经济领域方面的变化,是谢赫、马艳、皮特·琼斯等人的出发点。

2.在政治领域

传统的经济视角由意大利工人主义学派所打破,如果将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用政治上的阶级对抗视角来解读,那么资本家压迫和剥削工人阶级的方式则被该派学者认为是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特伦特(Trontic)认为,工人应该反抗不合理的工作制度,即被当做机器而存在的不变资本,以及作为劳动力而存在的可变资本。博洛尼亚(Bologna)认为,应该将政治研究构成引入资本构成之中。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家和工人的对抗关系是否等同于表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关系的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这个问题,仍然有待商酌。

3.在哲学领域

野尻一(Eiichi Nojiri)在分析日本当前的社会和精神状况时,曾将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与黑格尔所提出的哲学观点中的否定性相结合,认为马克思阐释由否定性驱动的自我运动轨道这个哲学思想,是通过社会历史形式中资本有机构成理念来完成的,指出资本有机构成的前提是活劳动,活劳动形成资本有机构成,资本主义剩余时间的积累则是不变资本。

在野尻一看来,黑格尔提出的精神与马克思提出的抽象劳动是一样的,由此得出,在精神运动推动下形成了历史。野尻一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拓宽了国内外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的视野,但其所提出的精神运动推动历史形成的这种唯心论,难以令国内外学者信服。

六、当代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的运用

墨西哥经济学教授冈萨雷斯(Gonzalez)、巴埃萨(Baeza)在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减少的问题上,从资本的价值构成角度来研究讨论,认为发达国家的劳动吸纳能力高与发展中国家是因为对于在进口生产资料的使用上发展中国家的产业使用的更多,由此造成了生产效率较高的发达国家产业的价值构成要低于发展中国家相同产业的价值构成。尽管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有关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的计算公式,但可变资本及不变资本在计算过程中的核算范围依旧存在差异,对于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和基本价值构成是否等同的结论也见仁见智[6]。

趋于多样化的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研究方法,国内外学者从内外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有机构成理论进行分析研究,除采用定性分析、数学演绎、计量时证等传统方法之外,还将马克思所提出的理论与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结合起来,开拓了研究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的多种渠道。

七、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的新发展研究,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修正和拓展资本有机构成的计算方式,同时,要对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核算范围进行拓展,就必需使当代生产投入的新特点与劳动价值论的发展相结合,关注对于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理论造成影响的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猜你喜欢

劳动力学者马克思
马克思像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学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