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建设研究

2020-01-19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新疆工程文化

刘 蓓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华民族迈入了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新疆也进入了社会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在新的时代,我们要以全新的视角思考新疆文化事业发展的未来,做好文化润疆工程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1],对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和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成为维护国家统一与和平的重要手段[2],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3],在新疆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是贯彻落实中央治疆方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证文化的先进性,凝聚中华民族共识和意志的重要措施和路径。

一、文化润疆工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文化润疆工程的核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4],全面构筑起新时代的文化发展理念和文化发展路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疆文化润疆工程,从文化发展的实践中,从新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和成就中,从党中央的治疆方略实践中,从新疆民族团结事业发展中,挖掘新时代新疆文化润疆的题材,建立服务于党中央治疆方略贯彻落实的文化润疆工程体系。文化润疆工程的关键是建立文化认同、文化共识和文化自信的工程建设目标,以追求中华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理念,以增强中华民族间文化交流交融为手段,共同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价值核心[2],培植“五个认同”“四个自信”的思想认识基础和意识形态。

二、文化润疆工程要建立党领导文化的制度体系

在文化润疆工程建设中,首要是要建立党领导文化事业发展的制度体系,建设好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文化创作生产的体制机制,进行文化系列的创新和建设工作[5]。坚守“四个意识”,坚持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高度的文化自信,创作一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精品,讲好中国故事,引导人们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5]。文化润疆工程建设就是要落实好党中央关于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策略和规划,将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落实到个体人格培养和党的治疆方略上来,完善新疆文化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文化体系建设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央治疆方略的各项发展目标。

加强党对文化润疆工程的领导,就是要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有利于新疆文化事业发展的制度体系,发挥政府在文化事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实现文化润疆工程建设的四个目的。即:一是服务于新疆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服务于党领导建设的伟大工程;三是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四是服务于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融入到文化润疆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文化润疆工程建设将促进新疆文化产业市场机制的建立健全,促进新疆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使“新疆是个好地方”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和新疆的文化品牌。

三、创新理念建立文化润疆的系列工程

毛泽东认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文化润疆工程一定要基于党的治疆方略,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于新疆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要凝聚新疆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讲好新时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要起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作用,要立足于“中国特色”,要精准对接新疆各族群众对高质量精神文化福祉的新期待,要立足于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新疆的文化润疆工程要采用顶层设计、差别化试点和层层动员的建设路径,保障其政治性、教育性、文化性和经济性的相统一,建设系列文化惠民工程。

(一)爱国主义教育建设工程

文化润疆工程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新疆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这是爱国主义教育建设工程的目标。爱国主义建设工程要在党的领导下,确定系列基于情感积累的活动育人方案和策划实施方案,由文化宣传部门、高等学校和社会文化企事业单位承担建设任务,重点在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民间文艺、文艺评论、群众文艺、艺术教育和网络文化等媒介类型中,统筹做好“报、台、网、微、端、屏”全媒体资源[6],形成协调一致、相互协同的爱国主义宣传的段子故事、微言微文、动漫动图、音画视频[6]等,要在通俗化、大众化、形象化、生活化[6]、网络化、信息化领域下功夫,建立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

(二)理想信念教育建设工程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是理念信念教育建设工程的最高目标。在理想信念教育建设工程中,我们要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把新疆今天遇到的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等问题,放到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认识,放到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发展历史中认识,放到中华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中认识,要认识到新疆在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团结互助、社会发展事业取得的历史成就。要用新旧新疆的对比,新疆与周边国家的对比,家乡发展的昨天和今天的对比,用微段子、微故事、微视频、微漫画、微游戏等[6]形式,采用图像叙事、生活叙事、娱乐叙事、情感叙事等多元感性叙事方式[6],通过抖音、微信、微博、QQ 等媒介[6],建立起全覆盖的理想信念教育的网络阵地和舆情阵地。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建设工程

5000多年的连续发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孔子诞辰256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时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尤其是其中的道德理念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针对新疆不同的社会群体和相对应的不同文化背景,由自治区宣传部门会同高等学校、文化发展的企事业单位,共同研究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编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和微视频学习资源,通过中华经典诵读、中华词语接续比赛、中华绘画艺术展、中华节庆文化展、中华建筑成就展、民族传统工艺展、民间技艺周等形式,形成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氛围。通过系列的实践活动和数字媒体等载体,培养新疆各族人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领会中华文化的精髓,树立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和意识。

(四)革命文化教育建设工程

新疆有着丰富的革命文化教育资源,毛泽民故居、八路军驻疆办事处、文庙(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陵园、克拉玛依市克一号井、哈密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园、于田县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和硕县马兰军博园等,我们要加大对这些红色教育基地资源的挖掘和文化整理,重点是文物、文献、人物雕塑、碑刻文字、革命服饰、革命证章(徽章)、革命故事的收集,进行文化艺术的再创作,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全息影像技术,将我区所蕴含的革命文化通过数字、动画等形式展示出来,建立网上红色基地、革命纪念馆、纪念碑浏览平台和微视频学习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树立“胡杨精神”和“革命英雄”的新疆革命文化教育主题,帮助青年增长知识[7],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和自信心。

(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建设工程

我们要树立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工程建设理念,重点是要讲好新疆在党的领导下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生态等取得的成就,讲好新疆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走向小康社会的故事,讲好十九省区对口援疆共同发展的故事,讲好新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故事,讲好国家惠民工程的故事等,通过多类型、多层次、多元化的活动及实践育人方式,把宪法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化产品创作和传播中,让新疆的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充满希望和信心,对党的领导充满信心和感激。同时,我们要充分考虑老百姓的诉求,通过多媒体融合平台,让老百姓了解政府决策的背景和目的,提高老百姓对党的信任度和支持率,建立起政府政策的宣传教育体系和普法教育体系。

(六)文旅产业发展建设工程

在文化润疆工程建设中,我们即要考虑公益性,又要考虑市场的需求,统筹文化生产、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之间的关系来发展文化生产力。我们要深入研究信息化时代和小康社会的特点,新疆各族人民对文化旅游的需求、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要将文化润疆工程和新疆旅游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8]”要建立新疆文化的标识,要基于“新疆是个好地方”这个文化品牌,在新疆的旅游资源中注入文化、艺术内涵,结合信息化网络时代,使新疆文旅产业发展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融合发展,建立定制化、个性化的新疆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庆活动,开发系列文化旅游产品,服务于新疆各族人民对文化产品的新需求。

(七)乡村文化体系建设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在新疆乡村文化建设中,践行“天人合一”“敬畏生命”“取用有节”的生态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家国同构”、“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理念,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引领为导向,以乡村文化发展为准则,以发展乡村经济为牵引,以民族团结共同富裕为追求,实施乡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系统化调整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建立乡村文化建设基地,创新乡村文化社会治理体系,传承和发扬具有先进文化内涵的社会习俗,建立优秀乡村文化制度,培养乡村文化人才,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9],筑牢文化润疆工程的基础。

(八)文化体系发展研究建设工程

文化润疆工程建设要有顶层设计、试点试行和全面推广这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成败都取决于科学的研究体系,我们要研究新时代新疆文化事业发展的新特点,研究新疆文化事业发展体制机制新的治理结构,研究小康社会环境下新疆各族人民文化生活的新需要,研究智能化时代新疆各族人民对文化产品的新需求,研究新疆文化产品市场化运营的新方式等。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做好统筹规划、顶层设计、试点试行方案,通过对试点试行区域或项目实施过程的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不断地改进试点试行方案,直到试点试行方案取得稳定可复制的成果,才能推广使用。在推广使用环节,要根据实施区域的特点,对其实施过程进行科学把控,不断完善文化润疆工程,使文化润疆工程成为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基础工程。

四、建设一支文化润疆工程建设的人才队伍

“为政之要,莫先用人”,文化润疆工程的实施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人才队伍继续教育培养培训的基地。我们要建立文化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和定期培养培训机制,提升新疆文化事业管理人员、创作人员、演艺人员和营销人员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艺术素质、政策水平和营销能力。新疆各高等学校要开设培养文化艺术人才的专业,要实施高校之间的错位培养,有的是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有的是培养文化创意型人才,有的是培养技术演艺型人才,有的是培养管理营销型人才;要建立文化事业发展研修基地,定期为社会人才提供研修和技术服务;要承担引领新疆文化事业发展的职责,承担新疆文化事业发展的研究工作,承担文化润疆工程中各种视频资源的研发制作工作。文化润疆工程的实施,要将一村一文化骨干纳入自治区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通过订单培养、联合培养、研修培养、实践培养、岗位培养等方式,加快新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提高新疆文化人才的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建立适应新时代的文化人才队伍管理机制,促使他们积极献身于新疆文化事业的发展。

文化润疆工程,为新疆经济社会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持久发展的基础。文化润疆工程的实施将促进新疆各族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共同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工程之中,让“一体多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疆各族人民的文化价值和文化认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永久地植根于新疆各族人民的心里,使新疆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沃土。

猜你喜欢

新疆工程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子午工程
工程
新疆多怪
工程
工程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