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XP了”构式分析

2020-01-19蔡馥隆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大姑娘构式认知结构

蔡馥隆,孙 旗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辽宁 大连 116400)

一、引言

本文研究的“都XP了”构式常在口语中出现,“都”一般轻读,语义指向向后;XP可以是VP、NP和AP。如:

(1)都小学五年级了,叫他去锻炼锻炼。

(2)你们领导都通过了,你何必多事?

(3)天都亮了,还不睡!

这一构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都NP了”,研究“都XP了”构式的文章直到近年才渐多,如李文浩从“都”入手,考察了该构式中各构件的性质及其互动关系,认为该构式的意义由三部分构成,并对该构式的形成机制进行梳理[1]57;刘明东从构式语法和元语言的角度解析“都XP了”构式的理据整合问题[2]22。相关的研究基本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该构式的形成机制和构式义的解析,第二个方面是该构式的构件研究,主要是对“都”的研究。对于前一个问题,现有的共识为“都XP了”构式表事态的已然以及对事态已然性的强调;第二个问题仅在XP上达成了一定的共识,认为XP一般具有序列性,即XP为某一序列中的一项。

本文将借鉴相关的研究思路,对该构式的构件及构式义进行探究,主要是对“都”、XP和该构式构式义的组成进行探讨。

二、“都XP了”构式的构件研究

(一)“都”的性质与意义

传统语法研究大多倾向将“都XP了”中的“都”看作“已经”。如吕叔湘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就认为“都”表已经,句末常用“了”[3]。再比如刘明东认为“都”是表“已经”的语义因子、表强调的语用因子[2]22;佟福奇之前也提出过类似的观点[4]。但将“都XP了”中的“都”看做“已经”,常会出现以下情况:

(4)都80年代了,村民们依然过着苦涩的日子。

→都已经80年代了,村民们依然过着苦涩的日子。

(5)都副教授了,还这么不稳重。

→都已经副教授了,还这么不稳重。

“都”和“已经”连用而句子的意思基本上不发生改变,若将“都”看做表事态已然的副词来看,显然不符合语言的经济性的原则。因此有的研究者认为“都XP了”构式的已然义来自XP后的助词“了”,如李文浩认为“XP与‘了’的组合意义为‘事态已然’”[1]57—59。这一看法更加合理。

既然“都”与事态的已然并无关联,那么只剩下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都”表语气,如张谊生[5]就认为“都”的“已经”义仅是语气副词强调方式和范围的产物。另一种则认为“都”是单纯的范围副词,如张莉莉认为“都”总括了语句命题所反映的一系列事件[6]。第二种观点将“都”作为范围副词表总括的观点相对而言对于构式的解析更加清晰。只不过“都”总括的并非语句命题所反映的一系列事件,而是在编码者认知结构中XP所属的这一图式中包含的所有共同的语义特征,无论XP是范畴图式还是事件图式,只要能反应该图式的特征,都可以在“都XP了”后的分句中出现。如:

(6)都大姑娘了,还那么不稳重。

(7)饭都凉了,还不吃!

例(6)中的大姑娘作为说话人认知结构中的角色图式,代表一系列特征的集合,用“大姑娘”=“稳重”ד勤劳”×……ד做事得体”的方式表达,而“都”总括的是这些特征。稳重是其特征且其特征不仅只有稳重,还可以有勤劳、做事得体等诸多特征,所以还可以说“都大姑娘了,还那么懒”或者是“都大姑娘了,做事还那么不得体”等等。也就是说,“都”作为范围副词,其总括的是大姑娘应该具备的诸如稳重、勤劳、做事得体等诸多特征;再如例(7)中的“凉”,在说话人认知结构中“凉”=“可以吃”ד时间长”×……ד吃完了”;“都”总括的是凉的所有语义特征,所以可以说“饭都凉了,还不吃”。但是,当说话人认知结构中“凉”=“可以吃”ד时间长”×……ד-能吃”时,“都”所总括的“凉”的意义特征便变为做好了很长时间、不能吃等特征,而这时就可以说“饭都凉了,还吃”。

且XP所属的图式在不同人的认知结构中具有不同的抽象语义特征,“都”所总括的意思也会因此而不同。所以“都XP了”构式往往会出现歧义现象,如前例中的“饭都凉了”,在不同人的认知结构中,“凉”所包含的语义特征各不相同,所以其表达的意义也各不相同。

(二)“都XP了”中的XP

关于XP所取得的共识为XP具有序列性或者推移性,这种序列性有的是规约性的,比如“都副教授了”中的副教授,是“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这一序列中的一级,有的序列性具有主观性,如“都天亮了”中的天亮,是主观序列中“天黑、天亮”中的一级。有的学者更进一步认为,XP是序列中编码者主观认识中最难实现的一项[1]59—60。但这并不合理。如前两例,副教授并非序列中最难的一级,天亮也很难说是时间变化中的最难实现的一项。无论是副教授还是天亮,其都不是各自序列中的初始项。所以只要是编码者认知序列中的非初始项,那么都可进入到XP中。比如“*都小学生了”,在一般的语境下是不会出现的,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小学生”是“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这一序列中的初始项。但将“幼儿园学生”作为这一序列的初始项形成“幼儿园学生、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这样的序列,那么该说法就成立,比如父母叮嘱刚上小学的孩子不要哭的时候就可以说“宝宝你都小学生了,可不准哭鼻子哦”。而“天黑、天亮”这一循环序列没有初始项,所以“都天黑了”和“都天亮了”这两种说法都可以出现。同理,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这样的循环序列中,并没有初始项的存在,所以无论是“都春天了”还是“都冬天了”,都可以出现。可见只要带有序列性的词汇串,其非初始项都可进入XP位置。

上文已经提及,“都”所总括的是编码者认知结构中XP所属的这一图式中包含的所有共同的语义特征。因此XP在编码者的认知结构中显然具有典型位置。XP为编码者认知结构中的原型图式。所谓原型,即“具有类似于给定范畴最佳成员关键属性的一个相对抽象的心理表征”。换句话说,“都XP了”构式中的XP是说话人心中最典型、最符合说话人认知范式的一类事物、动作或者状态。比如“都大姑娘了”,“大姑娘”作为角色图式指成年女性,而成年女性的类型和特点各不相同,无法进行统一。但居于XP位置上的大姑娘是在说话人认知结构中最典范、最标准的那一个大姑娘。至于真实情况如何,则要取决于“都XP了”构式后的补充项。

综上,“都XP了”中的“都”为范围副词,总括编码者心中认知结构中的XP所隐含的所有语义特征。而XP到底是具有什么样的语义特征则完全取决于说话人的认知结构这一图式原型的情况,而这就是“都XP了”构式容易产生歧义的原因。

三、“都XP了”构式的构式义分析

通过变换,我们可以对“都XP了”构式的构式义进行解析。

(8)(东西)我们都吃了,一个也不剩。

(9)我们都吃了,你才告诉我们这不能吃。

上述两例中,前一例为普通的主谓谓语型“都VP了”形式,“都”的语义前指,表示所有的食物都被吃了,但是“都”所指的对象并未在句表出现而由“吃”来表示,该句还可转化为“我们把所有能吃的(东西)都吃了”;而后一例中,“都”语义后指,其所指对象为“吃”所包含的所有语义特征,可转化为“我们认为这些东西把所有能吃的条件都具备了”。通过变换,可以发现例(9)相对(8),多了一层认为应该的意思。

变换(8):我们把所有能吃的(东西)都吃了。

变换(9):我们认为这些东西应该把所有能吃的条件都具备了。

除“都VP了”外,“都NP了”和“都AP了”构式也都可以经过变换形成“(编码者认为)(话题)应该把……都具备”的形式。如:

(10)都大学生了,连洗衣服都不会

→(你)应该把所有大学生所具备的条件都具备(如会洗衣服等),(可是)连洗衣服都不会。

(11)水都凉了,还不出来。

→水把所有凉的特点都具备了(如不能在里面洗澡了),(可是)你怎么还不出来。

可以看出“都XP了”构式表示编码者认为话题现实已经达到某一地步,而这一话题也应该具有该事态原型所应具备的所有条件标准。同常规语义后指型的“都VP了”构式相比,“都XP了”构式增加了编码者主观认识上认为话题应该如何的意味。

经典构式观认为构式的整体意义无法由各构件推导而来。那么“都XP了”构式表示事态的已然是“了”在发挥作用,而表示说话人认为话题应该如何的意味则是无法解析的构式义。这一构式义来自于“(说话人)认为(话题)应该把……都具备”的省略,而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该构式中的XP既可以是谓词性的VP、AP也可以是名词性的NP,因为真正的谓语“应该具备”被省略了。

如前所述,该构式表示编码者认为话题应该具有怎样的特征。当话题已经到达编码者认知结构中的某个阶段时,编码者会将认知结构的图式投射到现实,按照认知结构中该阶段的原型图式与话题的实际进行比较,并且认为话题应该具备原型所具备的所有条件。编码者认知结构中原型图式同现实对比以及编码者认为现实应该与原型图式相同两层意思的强化进而形成强调语气。

综上,“都XP了”构式的意义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表事态的已然,由各构件推导而来;第二部分表示现实与编码者认知结构中的这一类图式的原型进行比较;第三部分表示编码者认为现实应该同其认知结构中的原型图式一致。

四、“都XP了”构式的语用分析

“都XP了”构式可分合用和独用两种。合用形式为“都XP了”形式在前,后项有对“都XP了”的说明,常见形式有“都XP了,还VP呢”等;独用形式即“都XP了”的单说。

当其合用时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为表达预期背反[7],是较常见的表达,如前述所有例子,前项表编码者认为话题已达到某种程度,而这种程度的所有特征都应该被话题所具有,前项中的XP为编码者认知结构中这一类话题的典型成员;但是后项却指出现实中的话题却并不具有这样的特征,即现实中话题却是这一类事物、动作或者状态的边缘成员,与编码者的期望不符,是对前项的背反。

第二种情况表达预期的一致,即话题的现实状况与编码者认知结构中的典型成员重合,即编码者认为话题已达到某种程度,且具备了这一程度的所有特征。“都XP了”是后项的原因,可以转化为“因为XP了,所以VP”。这一用法表示说话人对话题行为或者状态的肯定,有时会带有得意的情绪。如:

(12)都大姑娘了,当然要打扮了。

→因为大姑娘了,所以要打扮。

(13)都小伙子了,当然有膀子力气了。

→因为小伙子了,所以有膀子力气。

前例中,在编码的认知结构中,话题已经达到了大姑娘这一年龄段,而典型的大姑娘也愿意打扮自己,而话题实际状态也符合编码者关于大姑娘原型具有愿意打扮的特征认识,用此形式表示对打扮的肯定。后例中,编码者不仅肯定了小伙子有力气的这一特点,还对话题中的小伙子符合小伙子有力气这一原型的特点表示赞赏与得意。

当其独用时,一般表示说话人的预期背反,体现一种惊讶或者责怪的意味,为“都XP了,还VP呢”形式的省略,如:

(14)都当爸爸了。(怎么还跟孩子一样。)

(15)都大学老师了。(怎么连这个字都不认识。)

“都XP了”构式独用表示惊讶或责怪义主要来自语用原则中的礼貌原则。简言之,出于礼貌原则,说话人会尽量少贬低别人,因此不会将责怪的意思直接表达出来,而是进行婉曲或省略,而听话人根据具体的语境可以补足这一意思。如上两例,虽然说话人并未在语表表现对听话人的责怪,但是听话人根据语境以及自己之前的行为表现而补足被省略的部分。随着这一用法的渐渐普及,该表达慢慢固定下来,被大众接受用以表达说话人的不满或者抱怨的情绪。

五、结束语

本文从构件、构式义以及语用的角度对“都XP了”构式进行梳理,提出以下观点。

第一,“都”为范围副词,总括为XP所属的范畴中原型图式应具备的所有语义特征。

第二,XP是说话人认知结构中这一类事物或事态的原型,且序列中的非初始项都可以进入“都有XP了”构式。

第三,该构式由三层意思组成,第一层表事态已然,由各构件推导而来;第二层表现实与编码者认知结构中的这一类图式的原型进行比较;第三层为编码者认为现实应该同原型图式一致。

第四,“都XP了”本身无极性义,其独用时的极性义来自于礼貌原则。

猜你喜欢

大姑娘构式认知结构
李莲英想当国舅爷
嘿呦嘿呦 嗡嗡嗡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
Translation of Thunderst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下)
一种新的“不是A是B”构式
中学生体育认知结构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