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骆驼祥子》思想艺术中的悲剧色彩

2020-01-19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虎妞骆驼祥子悲剧

叶 捷

(盐城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江苏 盐城 224000)

《骆驼祥子》是老舍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至今虽已过了半个世纪,但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却始终深入人心,影响着众多读者。老舍生动地塑造了一位普通劳动者的形象,通过祥子此起彼伏的人生境遇,来强烈谴责军阀混战时期的丑陋社会,并站在哲学角度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即老百姓应该怎样赢得真正的解放?祥子的成功塑造,充分彰显了文学作品的宝贵价值和艺术魅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入了解这一经典人物形象,有利于探索作品思想艺术中的悲剧色彩。

一、主人公祥子曲折悲惨的人生境遇

20世纪20年代,祥子是一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因破产从农村来到大城市打拼,支撑他的只有那铁扇面一样的胸脯和直挺的后背,他也有自己的梦想和远大抱负,那就是省吃俭争取早日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准确地说,这是一个极易实现且一定会实现的梦想。小说在阐述祥子志向时,使用了多个“必”字,主要是为了体现出祥子有信心实现梦想,他天真地在脑海中反复建立着因果关系,即只要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就一定会拥有自己的车,这种淳朴、单纯的愿景也反映出我国普通老百姓身上热爱生活、不怕吃苦的良好品质。

通过三年的省吃俭用,祥子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车,那一刻:“他拉起车,仿佛要哭出来一样,越看越觉得可爱,他将买车这天定为自己的生日。”[1]可幸福是暂时的,军阀混战的年代,老百姓没有任何喘息的空间。不久后,祥子同他的车一并被乱兵抓走,最后只放了人,辛苦买的车就这样没有了。自强自立的祥子第一次感受到了绝望和深深的无力感,可他并没有放弃,在调整好心态后,重新投入到拼命赚钱中,继续为买车而奋斗。后来遇到了好心的曹先生,祥子每个月赚的钱提高了很多,不承想却被孙侦探全部骗走,再次回到了起点,又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在他重新回到刘四爷那里后,不料掉入了虎妞设下的婚姻陷阱,无奈之下与虎妞成亲,并通过虎妞的赞助又买了一辆二手车。这时的祥子还存有一丝尊严,没有为了买车去向虎妞的父亲低头祈求,他和比他生活更加凄惨的小福子关系较近,对其一家人的遭遇抱有些许同情。当虎妞难产过世后,瞬间失去两个亲人的祥子,不得不卖了车来办丧事,人、钱、车同时失去对祥子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但这不足以使他彻底堕落。小福子的离开,才是真正压垮祥子的最后一根稻草。自此以后,他便每日浑浑噩噩、蛮横无理,现实的残酷让他最终活成了当初自己最讨厌的模样。

二、《骆驼祥子》思想艺术中悲剧色彩的表现

(一)阴暗堕落的社会悲剧色彩

从《骆驼祥子》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来看,20世纪20年代,我国正处在从半殖民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型的关键时期,多年战乱、军阀割据,整个社会风雨飘摇,甚至连最基础的生存秩序都没有,底层老百姓的生存得不到切实保障。从祥子一生经历来看,军阀混战的时代,乱兵满街走,反动政府迂腐的统治,地主阶层的车行老板横抢硬夺,各种压力和打击让祥子走到了穷途末路,看不到任何希望,城市底层劳苦大众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无时无刻不在痛苦的深渊中挣扎。当代著名诗人北岛在代表作《回答》开篇中发出的歇斯底里的呐喊,是他对所有丑陋、黑暗社会现象的斥责与控告,即“卑鄙者可以拿着卑鄙通行证畅通无阻,而高尚者却只能在死后拥有一个高尚的墓志铭。”祥子生活在阴暗、堕落、愚昧的社会环境中,对底层大众而言,不仅要面对生存方面的现实考验,还要面对精神层面的种种摧残。祥子体面着活着,小福子天性善良,曹先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然而他们的努力奋斗和坚持全部被残忍的现实击垮,可反观社会上那些卑鄙下流的人,却因没有人性而生活得多姿多彩、逍遥自在。

实际上,祥子悲惨的命运不是个例,更不是所谓的特殊情况,而是黑暗社会下荒谬的生存法则带来的必然结果,准确地讲,千万人最初也和祥子一样对生活充满希望,对美好幸福心生向往,但都无法与社会抗衡,最终还是走向了悲剧命运。

(二)个人主义的天性悲剧色彩

金钱至上的思想和迟钝、服从的天性是造成祥子凄凉悲惨命运的关键因素。老舍曾在开明版个人选集序言中详细地诠释了祥子的个人形象:“我称他是典型的个人主义末路鬼,但实际上谴责的是我自己,为什么不直接讲明祥子不敢造反的真正原因。”其中的“造反”有着明确的指代含义,即祥子贫穷一生只不过是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凭借双手吃饭的车夫,而这正是最普通的小农个人拼搏的理想。就像马克思讲的那样:“人是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所以人客观存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他人发生关系,和社会建立某种关系。”虽说祥子生活在繁华的城市中,可内心却仍旧受到小农生产关系的影响,言行中无不流露出浓厚的小农思想色彩[2]。

祥子为了压力选择妥协,也在金钱的驱使下,违心地娶了虎妞,这充分表现出了他胆小、认命、软弱的性格缺陷。后期的颓废,是优良美德的没落不禁让人惋惜,产生一种窒息般的无力感和压抑感,充分体会到了愚昧无知的人们在畸形社会下冷漠、郁闷、根深蒂固的不良习性。祥子追求的是安稳生活,这种希望和最终希望的破灭,可以用鲁迅先生的“想做奴隶而不可得”这句话来确切地形容祥子悲惨命运。在他传统的思想观念中,并没有意识到现实社会的丑陋与黑暗,迂腐的反动统治给老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是无法依靠个人力量改变的,人永远要依靠社会而生存。因此,祥子凭借一己之力对抗整个社会注定是失败的,想要通过自身的微薄之力来转变整体局势等同于以卵击石,个人生活的富有或贫穷其实只是短暂表象,因为最终都会走向衰落。只有老百姓团结一致,携手挣脱枷锁,才能从根本上推翻反动统治,才能真正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扭曲婚姻的精神悲剧色彩

祥子曾经对自己的婚姻生活做了详细的规划,正像他向往拉车一样,显露出一个乡下人的纯净、朴实、踏实本分,“他一定到乡下娶一位身体健康、勤俭持家、温柔贤惠的姑娘。”小说首次提到“白房子”,这代表着祥子内心想要拥有一份纯洁、质朴、美好幸福的情感生活,只要他结婚,必定会娶一个一尘不染的姑娘,所以自己也要努力变得更好,这样才能与姑娘匹配。祥子始终洁身自好,对未来的婚姻生活充满期待,渴望能寻觅一位踏实、勤劳、保守的好姑娘,这和他后期堕落且不断出入白房子,以及身患脏病,毫不避讳地与他人议论、传扬,彻底丧失羞耻心,变成与当初自己完全相反的人形成了强烈对比。

祥子从未爱过虎妞,可仍然在虎妞的诱骗下与她结了婚,祥子没什么文化,更没有华丽的语言,但他却用“乐景写哀”这种蕴藏深层含义的文学词汇来形容自己的婚礼。在婚礼当天,一片热闹、喜庆、祥和、幸福的景象,祥子如同牵线木偶,甚至都不敢看向那位涂脂抹粉,将来要与他共度余生的姑娘。文中对虎妞是这样描写的:“她是一个又新又旧的新奇东西,是姑娘但也是娘们,既像女的,又有些像男人,是人可却更像凶猛走兽!她穿着鲜红色的袄,抓住了他,并准备慢慢收拾他……”祥子与新婚妻子虎妞二人对生活的期许在本质上有着明显不同,两人实属是小资强势野蛮大龄剩女与无产阶级老实本分胆小男的结合,他们的婚姻建立在物质利益关系基础上,本就存在各种矛盾和尖锐的现实问题。这种结合注定是祥子婚后彻底失去自由,被强制性地套上了压抑的精神枷锁,这种扭曲的婚姻生活将祥子个人情感发泄的出口完全堵死,甚至连虎妞掏钱为他买车的举动,都未能激起祥子心底任何波澜,哪怕是一丝涟漪。虎妞为他盘的车不仅没让他感到喜悦,反而更像他不敢面对现实婚姻的替代品。

与前文对比,祥子天生善良的性格让他深刻意识到应该成为一个体面的车夫,事事讲究原则,绝不和年老体弱的人抢生意,人和车始终都利索整洁。并且讲义气,寒冬夜里主动为老马祖孙买热乎的包子……这些都是祥子善良、纯朴、憨厚、正直的本能,但这些过去引以为傲的良好道德品质,却与他后面堕落、邋遢、厚着脸皮占他人便宜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心生怜悯和同情,对残酷的现实感到万分无奈。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地会对物质以及精神生活有所追求,这样心中才有希望和动力,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坚持奋斗,物质生活的贫瘠可以通过精神生活来填补。但对于祥子来说,三次与车擦肩而过,一贫如洗的同时又遭遇小福子自杀过世,面对源源不断的重创和打击,祥子的梦想彻底被摧毁,对生活不抱任何期待,仰望是灰蒙蒙的天空、黑漆漆的太阳,个人信仰陷入极端尴尬,走投无路的祥子既是迫不得已,也是劫数难逃[3]。

三、《骆驼祥子》悲剧色彩映射的深层哲学意义

该部小说还蕴藏着一个深层次的哲学意义,那就是所有努力都是无稽之谈,主人公祥子实际上没有任何奢求,只想通过努力打拼拥有一辆真正属于自己的车,希望艰苦奋斗后变成顶天立地的男人。但现实却是残酷无情的,每当即将实现梦想时,结局总是被抛弃,似乎祥子无论怎样努力终将都是徒劳,始终无法完成心愿。这里读者感受到的是一种生活的捉弄,现实的虚妄,所有努力和挣扎都毫无意义,结局注定是对残酷生活的绝望。正像鲁迅所讲的那样:“无论是绝望还是希望,最终都是虚无的。”小说中到处弥漫着一种让人无法逃离和挣脱的毁灭式的压抑气息,如同一张巨大的且威胁梦想和生命的罗网一样。在祥子内心充满渴望,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车后,却被凶狠的大兵掠走,他心有不甘,更不愿就此放弃,决定继续努力,以顽强的意志力,节衣缩食存钱想要重新买车。可当他满怀憧憬时,又遭受到了孙侦探的诈骗,一切又回到了起点。最终山穷水尽的祥子只好忍痛以爱情为筹码换取自己的车,即便这样,生活也并未给予他半点同情,由于祥子安葬虎妞而让他拥有属于自己的车的愿望彻底化为泡影。通过作者对祥子三起三落曲折人生境遇的描写,从他和命运勇敢对抗、从他最终无法改变的注定结局,能深切感受到一种难以释怀、刻骨铭心的凄凉与悲惨。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自由,渴望变成一个自立自强的人,可人的力量相比命运来说显得如此渺小,孤苦伶仃,没有任何依靠。小说中,祥子起伏的人生经历和悲惨命运让读者感同身受,文中多处对上天的不平等对待有所感慨:“用自己的身体,用自己的忍耐,用自己的坚强,会被人视为猪狗,会无法维持一个事情,他迷茫无措感到绝望,害怕自己这辈子不会再有任何起色了。”面对虎妞的威胁:“他感觉自己似乎掉进了一个陷阱中,身体全被捆住,定是跑不掉了。”[4]祥子清晰地记得自己当初拉车时,不小心进入了一个罗圈胡同,不停地绕圈,始终无法走出去。而此刻在虎妞面前,当初那种感觉又重新回来了,仿佛不管走到哪儿,最终结局都是一样的。当祥子辛苦存的钱被孙侦探骗走后,只能无奈地向车厂、向他人妥协,所有通往成功的路都被堵死了,虽然他体面、坚强、忠厚、讲义气,但却毫无意义,只不过是一条狗命罢了。在祥子迫于无奈与虎妞成亲后,心中更加委屈,他否定了自己的一切,从中能够看出,作者对于生命的嘲讽,似乎一个人越努力,心中越是充满希望,命运就会越坎坷,结局就会越凄凉。梦想被摧毁往往会让人彻底失去信心,同时更会让人瞬间崩溃继而陷入绝望中。主人公祥子跌宕起伏的人生境遇是对梦想的执着,是对希望的不懈坚持,其中三次失败实际上是作者为现实社会预想的轨道,大起和大落实指个人微不足道的力量,外界力量是无穷的,渺小的个人是不可能战胜世界的,而这也是当代人所面临的困境。人人都会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拼搏,与现实世界进行对抗,最终的失败便是人生悲凉感、荒谬感的根本原因。

小说中祥子命运的悲惨性、戏剧性,并不仅限于他自己,现实社会的冷酷、黑暗、丑陋所导致的各种灾难在文中其他人物身上也有所体现。比如车夫老马一家三代的凄凉命运,再如也做过车夫的强子,以及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大众。他们也许和祥子一样也拥有过自己的梦想和希望,也曾努力过、拼搏过、勇敢对抗过,但最终的结局依旧是无法改变的凄惨命运,这既是一种劫数,更是一种必然。即便是社会上位高权重的人,也会在一生中经历过黑暗压抑,同样会被凄凉的雾霾所笼罩,似乎人世间每个人都活在老天爷的注视下,必须要按照它指的方向前行。

四、结束语

老舍的经典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可以说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其中对人力车夫的生动描写,使这一形象由此走向成熟。特别是祥子三次大起大落的境遇,以主人公悲剧命运来警醒世人,希望人们在拆除地狱之门时,也要清除掉封建传统思想,积极勇敢地探索正确的人生发展之路。主人公祥子人生的悲剧,实则也是社会与人性的悲剧,对每个时代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时刻提醒人们团结一致,为了心中理想而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光明人生。

猜你喜欢

虎妞骆驼祥子悲剧
可爱的虎妞
伟大的悲剧
虎仔和虎妞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我家的虎妞
论《骆驼祥子》中祥子人生悲剧的原因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