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六度”素能引领高校辅导员育人质量提升

2020-01-19谭小雄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六度辅导员育人

谭小雄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战略高度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条准则,要求以此“为学为人之表率”教育引导学生,给他们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因此,如何遵循“六条”标准,涵养和锤炼自身的育人综合素质,提高育人功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是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必须回答的现实课题。

一、政治要有高度,是辅导员履行岗位职责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考察我国高校创设辅导员制度的历史起源,高校辅导员最早的角色定位就是“政治指导员”或“政治辅导员”。也就是说,高校辅导员与专任教师、管理人员、后勤人员最鲜明的区别就在于其“政治性”。这一特殊的工作岗位性质也就决定了对高校辅导员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必须讲政治,政治上要强、要有高度。

(一)要有强大的政治信仰。由于高校辅导员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承担着“铸魂育人”“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2]的时代重任,决定了他的思想精神灵魂必须是姓“马”、姓“共”。因为只有“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1],才能教育引导学生体认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伟大力量,从内心上接受、认同,产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自觉内化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行为。

(二)要有较高的政治站位。这是“四个意识”的集中体现,是检验高校辅导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必须有政治思维,“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必须破除本位主义,跳出个人和部门利益,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握形势、思考问题、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三)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坚决站稳党性立场和人民立场,把对党负责和对学生负责高度统一起来,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二、情怀要有深度,是辅导员从事“铸魂育人”所应保有的内在品质

作为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现实的变局,时代的召唤,历史的使命,未来的梦想,无不要求我们必须具有更高的心境,更宽的视野,高远的胸怀,保持和厚实家国“大情怀”,心系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1],以此为源动力,教书育人。

(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尚世界情怀,通过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帮助学生认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解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之时代命题,树立“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与使命,海纳百川,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准确把握“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诸多重大问题,树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奋斗青春。

(二)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深厚家国情怀,秉承“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使命担当,既“立德树人”,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又“教书育人”,以“三传播、三塑造”为职责,做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2]上下功夫,培养志存高远、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高素质人才。

(三)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崇高职业情怀,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主动学习、总结、研究和提炼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知识、水平和能力;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不断与时俱进,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职业教育发展和学生特点,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径,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亲和力。

(四)以“爱和责任守护学生”的浓厚学生情怀,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学生当亲人、朋友,用真爱言传身教;坚持思想价值引领,在学生关心关注的身边小事上下功夫,将政治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融入小事关怀中,以小见大,实现日常关怀把学生心扉打开,高尚品质让学生心灵触动,家国情怀令学生心潮澎湃,真理信仰将学生心力凝聚的育人目标。

三、学问要有宽度,是辅导员实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

2014年,教育部明文规定高校辅导员是“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员,由此制定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职业能力标准”,列出了辅导员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等“知识储备”清单以及从“初级→中级→高级”的职业能力梯度发展标准[3]。事实上,高校辅导员也只有“具备宽广的知识储备”和足够的职业能力,才能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4],真正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做好辅导员职业,其基本前提条件就是学问要有宽度。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

(一)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归零思维”,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思路;不断拓展工作视野,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二)要全面系统学习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等。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求得真学问。

(三)要联系实际学,深入思考学。坚持“做学合一、学思用结合”,切实掌握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大学生党团、班级建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困难资助、奖罚管理、网络育人、危机事件处理、突发事件应对与管控等工作实务,掌握看家本领,提升职业能力。

(四)要向他人学习。坚持“甘做小学生”心态,见贤思齐,虚心向他人学习请教,尤其是向全国优秀辅导员学习,学习他们的职业理想、职业操守和职业行为以及工作思路、工作办法、工作经验等,学以致用,提升自我。

四、方法要有新度,是辅导员提升育人实效性与亲和力的最关键要素

辅导员所从事的是“做人的工作”这一特殊职业。而现实中,影响每个人行为方式的思想认知、心理活动、价值观、人生观等要素受自身和外界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每个人的成长发展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鲜明的差异性。这就决定了高校辅导员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绝不可能有“一策可破万题”的工作方案,或“万能钥匙”式的工作方法,从而做到“毕其功于一役”,一劳永逸。相反,高校辅导员要提升育人实效性与亲和力,必须是“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5],工作方法要有新度。

(一)“因事而化”,摒弃本本主义。依据学生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客观事实,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关切,坚持育人社会目标与个体目标相统一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努力寻找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新策略、新举措,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平等讨论,借助具体事情、事务,循序渐进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思想认识往积极、健康、正确的方向转化、发展。

(二)“因时而进”,摒弃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牢牢把握大学生不同发展时期的阶段性特征,时刻关注时代发展、紧扣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反映时代要求,捕捉合乎学生思想认识接受特点的时机,制定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理念、方针原则、内容任务和方法手段。

(三)“因势而新”,摒弃狭隘主义和机械主义。着眼于国际国内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局、新变革,适应情势的演进常态,适应广大学生网上学习生活的新常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重点把握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主动占领网络这个战略“新阵地”,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话语”“新方法”“新思路”“新举措”“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形成高校网上网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合力[6]。

五、工作要有温度,是辅导员与高校学生做“知心朋友”的重要保障

辅导员工作是最接近学生的工作,也是繁杂琐碎、较难处理的工作。单纯“灌输”说教,或严厉管教,或“冰冷”帮扶等均难以真正触动学生心弦,打开学生心扉,得到学生认可。辅导员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其做“知心朋友”,工作上必须有温度:多一份热情,少一些冰冷;多一份真诚和关心,少一些“行政命令”;多一些耐心与倾听,少一些“师道尊严”。具体表现在:

(一)要有温暖的行为,以“爱”呵护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学生处于困难中时,要关心、关爱、关怀他们;学生面临人生迷茫与学业窘境时,要理解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学生违纪时,要耐心、倾听、信任与谆谆教导他们。事实上,行动上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赞许的眼神远胜过我们苦口婆心地说教。

(二)要有温和的态度,以“慈”亲近学生,做学生的“暖心人”。我们要用慈母般的仁爱,以平等的心态,朋友的身份,耐心地跟学生交心谈心,沟通感情,探讨为人处事的看法及方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化、引导学生,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与训斥。

(三)要有温厚的文字,以“暖”关怀学生,做学生的“有心人”。每逢节假日、重大事件节点、重要纪念日等,辅导员可以发布一些诸如注意交通安全、人身财产安全、网络安全等之类的温馨提示;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时,尽量使用学生熟知的“网言网语”,探讨与学生可以产生“心灵共鸣”的观点。通过温厚的语言文字表达,让学生真实地感知到我们的诚恳、真挚、关怀,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六、研究要有厚度,是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实现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辅导员实现“两化”建设的高级目标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某一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并具备有影响力的成果,成为该领域的专家”[3]。为了推动辅导员实现职业化、专业化,教育部明文规定将“理论和实践研究”列为辅导员九大主要工作职责之一,强调辅导员要“努力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参加相关学科领域学术交流活动,参与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或项目研究”[7]。对此,辅导员应立足工作岗位,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高等教育发展和学生特点,坚持“工学研相结合,以工学带研,以研促工”思路,把辅导员工作当作终身课题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成为辅导员“资深专家”。这需做到:

(一)研究要有专攻性。人的学识、精力与时间是有限的,而辅导员职业却是无限发展的。因此,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生命周期中穷尽该职业发展中的所有问题,只能是选择某一领域或者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作为自己的终身课题,开展长期、专门性的研究。

(二)研究要有多向度。一旦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就需持之以恒,专注于这一研究领域和方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不断拓展和延伸自身研究领域的长度、广度与深度,以“中心开花”散状发展的方式,形成系列研究成果。

(三)研究要有创新性。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和时代发展新趋势以及大学生群体新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特点,着眼于自身研究领域及方向的前沿性问题,运用新思想、新理念开展研究,探索新的工作方式与方法;或总结提炼出新实践的工作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转化的工作成果和工作范式等等。

猜你喜欢

六度辅导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锻造“六度”应急队伍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栀子花,六度开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三维六度互联影视空间启动
三维六度互联影视空间启动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