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新型体育教师培养与发展研究

2020-01-19朱华剑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育人教材

朱华剑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031)

引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落实健康中国发展计划。”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已在2016年制定实施了《健康中国2023发展纲要》,此后,健康中国便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发展纲要》当针对当前我国时代发展形势及社会群众健康现状,对体育在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全新要求。因此,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应怎样培养顺应新形势发展需求的体育教师,如何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与素养,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一、健康中国对体育教师培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学校体育肩负着提升全社会新生代健康水平的重任,但是就目前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不断下滑的态势,学校体育教学如果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能效,不能履行相应的职责,那么就不能培养和提高广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进而使其在进入社会后不愿主动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活动,很难提高身体健康水平。青年群体是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希望,他们的身体健康素质与其自身提高健康水平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健康中国的具体建设水平。《发展纲要》当中充分强调,体育行业应积极努力地顺应社会大众的身体健康要求,通过体制的优化与创新,来促进体育新型教师培养工作与健康教育知识的融合。与此同时,还要在健康推进、预防慢性疾病等各个方面,切实发挥全民高效健身的优势作用,确保体育锻炼评估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应根据健康中国背景下的新形势、新任务,结合体育教学的现实情况,全面优化与完善专业课程体系,重点培养教师自身的结构能力,真正适应“健康中国”战略下新型体育教师的发展[1]。

二、当前体育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体系不完善

应试教育在我国影响深远,学校体育的教学模式因受其约束,始终处在边缘化地位,长时间被忽视。应试学科的教师习惯霸占体育课程,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直接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漠视。因此,在课余时间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终身体育意识不强。而这种现状造成的严重后果是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日益下降,健康中国计划曾明确指出,我国在2030年要将青年学生身体素质优秀率提高到25%,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而目前学校体育教学体系的不完善在某种程度上是引发上述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教学内容不全面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通常以培养出色的中小学校体育教学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他们应具有体育核心素养中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管理能力等,因而体育教学专业育人目标体系也应基于这些能力进行构建,并且每个教学环节都应结合这些能力进行编排,不能过于注重竞技内容,而忽视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当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种常见现象,即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了许多运动技能,但却并不具备终身体育意识,进入社会中也从不积极参加任何运动和锻炼活动。

(三)基础设施不健全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我国体育教育并未得到良好的发展,缺少充足的费用支持,导致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出现器材、工具老化等现象,既无法及时更新,也不能为日常教学提供基础的设施支持,严重阻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此外,我国城乡经济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在经济发展落后的乡村地区,拥有大量的土地资源,但大部分学校却因经费不足而无法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致使体育教学目标不能实现,阻碍学校体育教育发展。体育是一门实践性以及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基本的教育环境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三、健康中国背景下新型体育教师培养与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确立教师培养的目标与规格

在人才培养的计划中,培养的主要目标与规格是有效开展各项育人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要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新型体育教师培养目标与规格要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对以下几方面予以高度重视。其一,目标应清晰描述,切忌模糊概括。其二,目标应详细具体,并切实可行。其三,目标应围绕教育的根本任务、运动技巧、体育文化、健康推动以及身体素质等展开描述[2]。结合《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专业教育质量标准》中对教育质量标准给出的合理建议,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客观全面地描述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即该专业力求将学生培育成全面发展、德才兼备、思想先进的体育教师。一是正确观念与良好习惯的引导者,可以将体育独有的思想、精神等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以此来促使青年学生群体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运动习惯。二是健康推动实践者,可利用基础医学理论、中医药学知识与身体健康知识,解决各种现实问题,进而借助体育来不断提高健康水平。三是运动技能实训的组织者以及运动损伤的预防者,通过科学合理的实训方法,利用人体运动学知识开展运动技能训练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实施运动损伤预防和保护教育。四是健身及养成方法的讲解者,拥有专业的健身养生知识和能力,可以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为学生讲解。五是体育文化宣传推广者,可以将体育蕴藏的文化内涵进行提炼,通过多种渠道加以传播。六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革新者,对体育健身方法和技巧提出新建议,对健康推动等有关问题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并能利用有效方法增强体育推动健康的实效性。七是协作和互动交流者,可以与他人展开合作,共同制定创新的计划,积极勇敢面对现实问题,可通过不同形式充分表达个人的真实想法。

(二)优化内容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首先,增设健康推动有关的学科,为建设新型体育教育专业提供良好支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日后就业中,不仅要重视基础教育工作,还要主动肩负起健康推动的各项工作。《新时期高等教育四十条》中明确指出:“要努力顺应新时期对专业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合理制定课程体系。”对此,有必要调整当下传统体育教学专业课程结构。健康推动实际上是含有生态科学、实践科学以及健康科学的整合知识,通过改善身体行为、内心情绪、饮食习惯等深层生活习性,辩证地看待健康推进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不断促使生命质量的提高[3]。因此,在健康推进方面增设与其相关的重点学科,将有助于加快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体制建设,同时还能为新型体育教师个人发展带来诸多便利与支撑,从而有利于培养符合健康中国所需的体育教师。

其次,从探索型转为应用型,促进能力本位教学。体育教育专业在过去较长时期中,采取的是探索性的育人模式,也就是在日常教学中,围绕课程理论知识育人,但学生在就业岗位中,需要将自身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而不是开展学术探究。常见的教学现象主要有:教师不清楚所教内容的目的、学生不明白所学内容的意义和作用。这是以往专业教育中学生逐渐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新型体育教育人才培养及其自身发展的关键。对此,应及时抓住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变革的机遇,对过去体育教学专业课程体制和教学内容实施全面改革,结合社会当下需求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课程体系,实施基于能力本位的育人模式,建立满足应用型高等院校育人实质的完善体制与能力结构,充分实现新型体育教师培养目标。与此同时,也要对课程体制及其内容进行柔性设计,提高对人文与自然间彼此融合的重视程度,注重跨学科课程规划,强化体育教学专业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确保新型体育教师在实际发展中可以更好地应对社会的各种变化。

最后,创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材,并围绕能力本位来架构教材结构框架。专业课程教材是广大学生积累知识的主要渠道,可以说教材是学生加工信息的客体,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优秀品性,继承人类知识精髓,架构学生能力结构以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工具。《新时期高等教育四十条》强调:“深化教材分析,革新教材展现方式及语言体系,促使理论体系转为教材体系、教材体系转为教育体系、教育体系转为学生自身知识与价值体系,切实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以及实效性。”[4]因长时间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体育教学专业使用的教材大部分都是学科结构的教材,这样的教材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此,应对当前教材结构实施改革,依据专业总体规划、学习动机变化、职业活动方向、教学方法整合以及媒体的广泛运用等,重新设计以能力为本的课程教材,使其不仅能充分体现出不同课程中探索对象自身的内在关系,同时还能体现出能力形成及学习的基本规律,赋予教材更强的教学效能。

(三)加大实践育人机制改革力度

健康推动指的是人们利用某些特殊的行动来保持并提高健康水平,可通过强化人们的能力与转变社会环境及提高物质水平来实现。健康推动的核心是引导人们重视与改善个人健康,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基本的健康要领。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体育将始终是健康推动的首要方式,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推动,更需要体育的加持。因为历史的某些因素,导致我国体育专业在以往教学中,过于重视运动训练和竞技比赛能力,严重忽视了健康推动力的有效培养。针对这种现状,为了更好地顺应健康中国的发展需要,应精心设计崭新的健康推动力形成与提高的实践教育体系。根据引导学生到健身机构、康养中心、社区健康服务组织等相关行业进行实习和培训,同时结合校企、院校与院校之间的稳定合作来共同建设实践育人基地,帮助学生形成健康推动力,以此来培养真正顺应健康中国发展需要的新型体育教师。

(四)转变以往落后的审核评价方法

体育教学以往的考核评估机制都是建立在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基础上,在以知识为核心的体系中,往往会更加重视学生课程知识结构的架设以及知识的积累,缺少对能力、知识以及态度等职业技能与素养之间的本质联系评价,严重忽视知识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在众多测试中,学生自身的经验和感受都是以一句逻辑理性加以阐释,并未依照实践理性来进行,因此通常会出现学生全面掌握了所学知识,但却无法将其运用在实践中的情况。虽然最终的实践活动重点并不是知识的理解,而是有真实感受支撑且能有效运用的知识。基于此,教育考评应主要审查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具体能力,而不要仅限于对知识内容的死记硬背,因为加深记忆和理解虽然重要,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些还不足以应对实际工作。

体育教师专业考评在实践过程中,要重点强化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现实能力,尤其是他们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应是考评的重点。考评内容安排要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注重学生日常运用能力的真实情况,可让专业人士一同加入到命题中,而不是校内教师个人的主观判断,充分推动学生从以往理论的应然逐渐变为运用的实然。与此同时,还要加强考评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在笔试中增加案例分析、运用设计以及教学规划等开放性、实践性的题型,并通过口试和现场演示等多种形式来全方位考察学生的智力及职业水平。

(五)全面建设“双师型”体育师资团队

优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优质新型体育教师包括出色的“双师型”、应用型以及“双能型”教师,缺少优秀的应用型师资团队,将无法实现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目标。对此,教师应及时顺应新形势,依据总体事物全面性知识体系对自身原有知识体系加以完善,比如教师可利用项目教学来促使学科知识转变成能力知识。应用型教师要求知识、能力和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的深度融合,需要教师正确把握体育教学工作的特殊本质构成规律以及教学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将体育教学工作实践技能吸收内化,才能有效传授给广大学生。对于高校来说,应加大“双师型”师资团队的培养力度,要求体育教师主动到中小学或相关企业机构,探寻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契合点,了解各种注意事项,进而妥善处理自身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的现实问题。

结束语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较低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而高等体育教学也是如此,教育部门在《有关加快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建议》中具体提出:“应以本为本,努力实现四个回归。”对此,基于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新形势,结合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提出的新要求,应积极改革与创新体育教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实践育人机制、课程体系、审核评价、师资团队等方面入手,构建契合健康中国建设需求、有助于促进体育教师发展的新培养体系,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育人教材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