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业生基层就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基于某农林类学院的实证研究

2020-01-18解加米林欣韵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环球市场 2020年29期
关键词:农林毕业生岗位

解加米 林欣韵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对基层就业的宣传力度加大,大学生逐步将就业方向聚焦在基层就业上。基层就业可有针对性的发挥农林类学子的特长,使得学有所用,毕业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基层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某农业大学农林类学科学院毕业生基层就业情况的调查方法

该调查结果来源于《某农业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某农林类学院)》,样本数量为527 人,其中包括本科毕业生435 人,硕士研究生87 人,博士研究生5 人。

二、某农林类学院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分析

(一)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学院2019 届毕业生中,选择基层就业的占比为6.88%;其中本科毕业生基层就业占比为6.57%,硕士研究生基层就业占比为9.26%。

(二)毕业生选择基层就业的原因

在调查中发现,81.82%的同学选择“锻炼自己,为以后打下基础”,60.61%的同学选择“响应国家号召,支持基层建设”。以上是毕业生选择基层就业占比最高的两个选择。

(三)毕业生未选择基层就业的原因

针对学院未选择基层就业的毕业生进一步调查分析其原因,其中“不了解基层就业”为毕业生未选择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占比30.27%,其次为“专业不对口”,占比29.15%;“地势偏远,交通不便”,占比26.68%和“对去基层没有兴趣”占比23.99%,及其他因素。

(四)基层就业现状分析

选择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大多基于对基层就业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自身未来的发展也有一定清醒的认知和规划;而同样的,因为存在对基层就业的知识盲区,或者不了解基层就业的基本情况,导致30.27%的毕业生不选择基层就业。

其次,专业不对口也是造成基层就业冷门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基层岗位对专业类别有要求,但有些有基层就业意愿的学生受到专业限制,无法参加到基层见色和当中来。毕业生在有相关意愿的基础上,容易被专业不对口的硬性要求打击到基层就业的热情。

此外,基层就业的区位因素也会影响毕业生的选择意愿。基层岗位大多数在偏远山区或者农村地段,与发达城市的环境相比,经济水平、交通条件、网络环境等等都有所欠缺和不足。而今大多数毕业生属于90 后,其成长环境较之老一辈有了飞质的改善,生活物质水平也有极大提高,相对应的吃苦耐劳能力缺乏锻炼和培养,再加上高校方面对大学生的吃苦教育有所欠缺,毕业生的就业价值观部分有所变质,因而对基层的就业环境存在一定的抵触和抗拒心理。

再者,基于区位条件略有欠缺的基层岗位,在相关制度和规划安排上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大多数毕业生即便在了解了相关的基层就业内容后,依旧对基层就业抱有无趣、没意思的心态。

三、某农业大学农林类学科学院毕业生基层就业对策分析

从政府层面,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基层就业的扶持力度,增强政府调控能力,落实基层岗位的福利保障制度;同时重视基层就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在相关基层岗位的门槛设置上,要充分考量岗位供求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匹配度,更加重视综合素质能力突出的毕业生人才。

从社会层面,加大对基层就业的宣传力度,正式官方宣传渠道如增加广告牌投放、深入社区宣传、官方新闻媒体宣传等等,增强基层就业的曝光率,同时也要注意拓展非正式宣传的渠道,代懋的研究中指出,大学生参与意愿受到非正式传播渠道的影响较大[1],因而可以提高现有基层就业人员的就业满意度,增强非正式渠道的传播力度,同时也为基层就业的社会环境营造一个积极有利的精神氛围。

从基层单位层面,要重视自身吸引力的提高,让人才愿意来,也愿意留。充分集聚各方资源,优化基层就业的硬件环境如交通、网络、办公、住宿等环境;优化软件环境,全面建设单位管理理念和文化内涵,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同时重视对到岗人才的全方面培养,使其加快融入基层就业环境。

从高校层面,高校作为基层就业人员的主要来源之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作用: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尤其是劳这一块,重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同时在就业宣讲上,宣传输出积极正面的就业价值理念,全方位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加强适应性教育、奉献精神培养,让就业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立业基层、成才基层的理念入脑入心[2]。在日常的课堂教育中,任课老师也要注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形成全方位的育人氛围,增强基层就业的吸引力。

猜你喜欢

农林毕业生岗位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