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20-01-18张磊中冶一局城市安全与地下空间研究院有限公司

环球市场 2020年29期
关键词:植被矿山补偿

张磊 中冶一局城市安全与地下空间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的问题

(一)水文地质污染

在矿山开采的时候很容易会造成塌陷以及裂缝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地下水沉降,水利工程失去原有的功能。而在开采的过程当中,所产生的一些废水,因为并不符合排放标准,却任意排放,让周围的居民受到了很大影响。

(二)水土流失加剧

矿山开采会让地表的植被受到很严重的影响,让矿区的地下水位一直都在下降,从而形成裸地,加速水土流失。

(三)产生地质灾害

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势必会伴随大量的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当对植被、水土、大气的破坏达到一定程度并随着矿山开采的废弃物持续暴露在空气中时,极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特别是遇到极端、恶劣天气时,地面塌陷等问题就会接踵而至,带来巨大的影响,不仅造成自然环境破坏,还会带来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为我国矿山开采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20 世纪,我国就已经开始矿产资源保护的相关立法建设,但由于缺乏完善的配套法规建设,导致其实施并不理想。我国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通过法制建设对矿产资源开发保护起到约束和调节作用,加快改进前期立法不完善的现象,真正从实际出发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治理进行明确规定,并对其贯彻执行严格要求。另外,要进行普法宣传和教育,使相关企业和个人认识到矿山生态保护建设的必要性,提高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以严格的态度进行矿山生态治理。

(二)采用“边采矿、边复垦”技术

采矿业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仅靠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和发展,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采矿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因此,在生态系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并达到新的良性循环之前,必须通过人工方法恢复环境和土地复垦。采矿公司应将采矿和复垦作为采矿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生态修复和土地复垦,并在采矿过程中采取边剥离边恢复边采矿边复垦的措施,将开采的土地及时进行修复。植被的绿化和恢复将在当年或第二年进行,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安徽皖维高新大尖山石灰岩矿属于露天矿,此外,它离风景如画的巢湖不远,采矿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更大。在开采过程中,公司根据当季生产计划,对矿区进行分期采剥,地表不会一次全部被改变。一边剥离地表,一边土地复垦,在扰动地表的同时进行恢复,地表变化部分在当年进入生态恢复期。

(三)复植时需要做好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

从矿区的生态修复来看,人工修复仅仅是辅助手段,要想真正实现生态修复的目的,区域自然生态需要实现自我改善。当然,修复初期,人工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从长远发展考虑,生态修复初期,矿区地表裸露,所以当务之急是改善地表环境。其间要充分利用成活率高、生命力强的草本植物。从远期修复来看,生态环境要以木本植物为核心,所以在草本植物修复生态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地栽种木本植物,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树木逐渐长大,其和草本植物形成完整的系统,生态修复效果会显著提升。

(四)对矿山运输道路采取环保措施

矿山开采过程中,开采区及废石堆场的生态恢复对矿山环境保护非常重要,但矿山运输道路的环保措施也必不可少。在大尖山石灰岩矿开采前期,对矿山道路进行环境保护。分区分段将土壤逐段填充路基。在填充土壤时,喷洒水以抑制灰尘的形成,避免干扰和损坏道路外的植被。同时挖排水沟和填充路面,要一次就完成,以避免第二次开挖对土壤和植被造成干扰和破坏。在路基边坡上进行美化和防蚀工作,在路旁覆盖土壤和植物林草。

(五)采用先进工艺,改造传统工艺

在矿山开采与治理过程中,要改变以往落后的工艺技术,通过新工艺的使用提高开采效率,使得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特别是在环境治理的薄弱环节中,要寻求新技术的突破,通过工艺创新改变以往的治理低效局面。例如,原先的鼓风炉熔炼、反射炉熔炼等陈旧工艺应及时淘汰,采用铜冶炼富氧熔池熔炼技术,提高矿山资源开采和利用效率,也可推广使用预焙阳极电解技术等。在矿山开采中要以高环保标准严格要求自身,矿山企业要不断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并提高他们使用新工艺、新设备的能力,真正通过科技、工艺的提升促进企业的改革升级,从而实现矿山开采的有效生态治理。

(六)增加生态环保投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我国相关法规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并要求和鼓励地方政府进行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加大生态环保的资金投入,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更好地处理受益人与受损人群的关系,使矿山开采的受益者对受损人群进行适当补偿,并对当地的生态、经济发展采取补救措施,维护企业与个人、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能在某种程度上对矿山开采者起到约束作用,虽然短期内无法实现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但长远看来,其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能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在粗放的开采模式下,矿山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采用人工加自然的方式将已破坏的植被、土壤、地貌景观加以恢复,使之尽可能与原生态系统和谐统一。在对已破坏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同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矿山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治理加预防的模式,才能更好的减少生态环境破坏,加快生态环境恢复的步伐。

猜你喜欢

植被矿山补偿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基于改进k-means算法的可见光通信非线性补偿技术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解读补偿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