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内控风险分析及管控措施

2020-01-18刘博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环球市场 2020年29期
关键词:管控经营分析

刘博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都属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内部管理与风险控制机制是否完善,直接对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产生决策性影响。受社会经济的冲击,企业组织结构和经营风险愈发的复杂化,特别是企业投资过程中必须重视内控风险的分析及管控才能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因此企业如何在保证企业经营风险的前提下对内控体系进行合理改革,是企业目前经营管理中十分重要的难点。特别是关于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保障--流动性资金的风险把控,更应受到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点关注。建设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应从企业的实际发展目标、企业资源、经营能力等方面考虑,并对内部内控与风险防范充分融合,使其更好的为企业实现自身战略目标保驾护航。

一、企业内控风险分析及管控的关系与实施意义

(一)企业内控与风险分析的相互关系

企业内控与风险分析管控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风险分析管控是企业内控的首要前提,企业内控又是风险分析管控的实质体现。两者内在联系紧密不可强硬分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内控与风险分析管控具有相同的最终的经营、合规性与报告目标,都是以保障企业经营者的利益作为基本出发点,通过相关管理、控制手段保护企业资产并创造价值。两者最终目标的一致性是企业内控与风险分析管控相融合的理论基础。

2.企业内控与风险分析管控的主要组成要素与参与主体相互重合,都是企业经营者通过财务及市场进调人员所提供的信息数据与基础风险评估,来进行经营决策与活动监督。所以必须要将企业内控与风险分析管控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理解与处理,才能有效建立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

3.在企业进行设计内控体系设计时,也具备一定的风险问题,所以在进行企业内控与风险分析管控时还应设立不同的工作岗位,将不相同的工作明确区分开来,同时还可以更好的相互辅助和相互监督,加强企业风险把控的全面性。

(二)企业内控风险分析及管控实施的意义

1.企业内控风险分析及管控实施是保证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基本管理手段。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与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促使企业内控与风险分析管控越发重要,企业要想持续的发展就只有事前不断进行风险辨识,事中进行企业内控才能促使企业规范、快速发展。企业通过在各个经营管理环节中,有效实施企业内控与风险分析管控的基本操作,并建立风险管理相关企业文化,才能有效避免企业遭受经济损失,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

2.完善的企业内控风险分析及管控制度可以有效避免员工违法违规行为的产生。企业内控风险分析及管控需要企业全体人员共同实施,相应制度的完善,有效的约束了相关人员的行为活动与工作方式,在增强了员工提供数据的准确与可靠性的同时,也为其如何正确合法合规的进行工作进行了明确。

二、当前企业内控风险分析及管控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对内控范围与风险信息收集不全面

许多企业对于企业内控所涉范围与风险信息收集不够全面,进而造成企业不能有效应对潜在的经营风险。许多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对发展速度过于注重,使企业内控风险分析及管控的设计上缺乏全面性,风险评价指标单一,根本无法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对内管控的忽视产生企业规模看起来很大,表面利润很好,报表数据展现完美,但就是没有资金回流的情况。对外进调的片面更容易造成企业投资的失利,经营方向错误,进而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存发展。

(二)企业内控风险分析及管控相互分割

虽然企业内控与风险分析管控在本质上具有不小的差别,致使企业在实际的管理应用中,经常性将两者作为独立体系进行建设,并没有将两者进行相互融合。这样不仅无法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还会造成企业内控与风险分析管控的失衡。再加上部门划分开来,但岗位职责不明确,造成企业内控与风险分析管控划分不清楚,对于风险到来后不仅不能及时解决,反而互相推诿。因此企业内部虽然将内部与外部风险控制部门相互独立开来,但二者本身只有加强交流相互融合,才能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企业内部缺乏高效的沟通渠道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信息化、数据化越发重要。但在大部分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并未建立及时有效的内部通讯交流平台与智能化办公手段。这对企业各部门的沟通与数据交互产生了严重阻碍,进而对员工的工作效率与数据提供的全面性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企业决策者无法有效整合企业各项风险数据。

(四)无法将企业内控风险分析及管控理论应用于实践

目前我国企业内控风险分析及管控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相关学者不停的将其理论知识进行科学的整理、分析、完善。但是企业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往往无法与自身实际情况良好结合,相关制度大多流于表面。尽管高薪购进完美的管理制度,但是如何实现企业内控与风险分析管控的实际应用仍旧是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三、加强企业内控风险分析及管控的有效措施

(一)健全企业相关制度

企业内控风险分析及管控工作的开展需要相关的制度来指导和进行约束。因此,企业只有设立科学完善的制度才能更好的指导实际工作的开展。首先,企业应设置合理的组织架构,定岗、定编、定责,应建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信息通畅的组织结构,为企业内控风险分析及管控工作奠定人员基础。其次应设立明确的工作程序、评估周期、调研范围、报告内容、决策确立流程、资金管理等制度基础。最终还应针对不同潜在风险制定应急方法,定期进行相关排查,并划拨一定预算资金作为抗风险的储备基金。重点关注企业主营业务活动的同时,对企业投资风险也需进行综合管控与全面评估,建立企业内部审计与自查自纠相结合的监督机制。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企业内控流程

企业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可以有效减少企业自身数据资料与市场调研成果的丢失,并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减少部门间沟通的障碍,加快办事流程,风险管控以信息化为支撑避免了人在管控过程中的舞弊和疏忽,可以极大促进部门间的工作配合。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一套基于企业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应用等技术的,以企业各项管理制度要求为基础,采用行业内成熟的企业资源协调管理模式和软件产品,面向日常企业运行的财务、经营、采购、生产等数据,构建多业务集中管控、财务信息共享服务、成本和库存核算方法的业财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在内控管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风险往往发生在一瞬间,只有保证了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企业成员才能在风险发生时快速响应,及时解决;同时信息化的建立有助于实现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有机融合,也是企业进行自身经营管理调整,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管理手段;通过信息化推动完善内部审计、责任分工和协作互动等,促进企业内控和风险分析管控的有效融合。

(三)提高全员相关知识与管理意识

企业应加强全员的企业内控风险分析及管控知识培训,提升员工企业内控风险分析及管控能力,才能保障完善的制度有效的实施。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将内控风险分析及管控与每一个员工的自身利益紧密结合,员工应自发的提高风险意识,认真了解分析企业发展详细情况,深度挖掘企业经营中的潜在风险,才能保证在第一时间发现风险。同时,企业决策者在制定战略制度时,也应该充分考虑潜在风险,不要盲目追求企业求经济效益的扩大,实时将风险意识放在投资经营的首要位置。

(四)扩大企业内控风险分析及管控范围

企业内控风险分析及管控应实行全面风险控制,就是高度重视企业全面风险的识别。因此,企业内控风险分析及管控不应仅仅局限于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内部管理的范畴,仅仅只是分析企业自身的各风险环节。还应该放眼于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国家法律政策、上下游相关企业、竞品企业等环境的实时动态与潜在风险。

四、结语

企业内控与风险分析管控是实现企业最终经营目标不可缺少的保障。企业的经营管理面临着诸多的市场风险,所以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企业内控风险分析及管控手段,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的实践与应用,才能让企业拥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因此,不断全面强化企业内控与风险分析管控的实践与应用是企业必须要做的事情,企业只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经营目标、自身资源等方面,才能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与合理应用,进而达到增强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与影响力的效果。

猜你喜欢

管控经营分析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