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提高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质量

2020-01-18刘珂佚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叶巴滩分公司

环球市场 2020年29期
关键词:培训内容企业

刘珂佚 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叶巴滩分公司

高素质的人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职工的素质是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一、树立先进的员工教育理念

树立人才资源的观念。企业的员工教育,是企业的战略性投资,借助员工教育,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使其提高自身的创造力,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社会信息化技术环境下,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企业有必要帮助员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在进行员工教育时,根据企业的当前需要和今后需要,对员工教育进行长期规划、年度计划、教育目标、培训形式及内容、工作机制及措施,使员工的教育培训符合员工所属行业的发展需求、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符合岗位工作需要。

二、创新员工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在以往的员工教育中,存在着员工积极兴不高,培训方式和内容单一等现象,降低了员工教育的成效。因此企业在进行员工教育时,要注意丰富员工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员工教育的成效。

培训内容多样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专业的技术水平,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因此企业要根据企业的自身需求和员工的素质基础,对员工进行多样化教育。可以涉及企业文化认知、职业道德与要求、公司制度的学习、专业岗位要求等,比如投融资、财务、法律、项目管理、档案管理、公文写作、招投标等,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多样化的教育培训内容。

培训形式多样化。企业的员工教育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可以采用网络培训、案例分析、举办讲座、情景模拟、专题研讨、观看录像、知识竞赛、脱产培训等方式[1],还可以通过到外地考察学习、参加上级单位的培训活动等多样方式,增加培训的灵活性和吸引力,提高企业员工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育培训的对象也要更加的广泛,企业的领导、中层干部也都要参加相应的提升培训。营造一种学习型企业的氛围,人人培训,人人提升,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三、建立员工教育专业的培训流程

传统的教育流程,忽略了员工的主体地位。在对员工进行教育时,没有进行充分的教育需求调查,往往教育培训流于表面形式。以完成教育任务为主,忽略员工的实际教育需求。造成教育内容没有针对性,员工积极性不高,没有真正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水平,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在现代员工教育培训中,要按照员工的需求进行教育培训。在教育开展前,对员工进行需求调查,通过细致的需求调查,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公司的各个部门,子公司的各个部门,开展调查。掌握员工的实际教育需求,并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岗位的工作需求、员工个人职业规划需求、员工的现时提升需求,制订教育的培训方案。初步培训方案,要包括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内容、承办部门[2]。把初步培训方案反馈给培训对象,征求培训对象的意见,再根据培训对象的反馈意见,对培训方案进行修订,形成企业的教育计划,以文件的形式贯彻实施。

四、注重员工教育的实效性

要提高企业教育的实效性,避免为了培训而培训,也要提高培训的应用性,防止训归训,用归用,把培训和运用结合起来。不能以培训的人数、时间、次数作为衡量员工教育工作的标准,要以培训的实际效果,来检验教育的成效。以培训了哪些知识技能?员工收获了哪些能力?解决了企业发展的什么问题?来对企业的员工教育成效进行评价。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技能,也要提高员工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还要提升员工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完善员工教育组织机构

完善的组织机构,可以推动企业的员工教育更好的开展。通过具体的制度,来规范员工教育培训,协调各方面力量,争取各部门的支持,确保参训人员的时间和精力,确保教育活动有效实施[3]。

员工教育需要投入教育经费,通过员工教育组织机构,把教育经费列入企业的财务预算,保障员工教育经费专款专用,保证员工教育的质量。

六、结束语

企业员工教育是提升企业员工素质的主要途径,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员工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员工教育的主办方,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员工教育培训需要一定的成本,企业要认识到员工教育带来的各种利好,平衡员工教育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突显出员工教育的意义。通过员工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质量,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培训内容企业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主要内容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