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资讯

2020-01-18侯威,于洋

中国食品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果胶咖啡因病原体

■大豆血红蛋白作为一种着色剂已获FDA授权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发出通知称,为安全使用大豆血红蛋白作为牛肉馅类似物中的着色剂,对着色剂法规进行修订的最终规则于2019年8月1日在 《联邦公报》上公布,原定2019年9月4日的生效日期被推迟。原因是因为在2019年9月3日的最后期限之前,该机构收到了多条反馈,包括一份对最终规则的反对意见和要求举行听证会的请求。因此,按照法律要求,最终规则的生效日期被迫推迟,直到FDA对这些反对意见进行有效解释。

随后FDA审查了食品安全中心(CFS)提供的反对意见和异议,得出的结论是,他们没有真正提出实质性的问题和证据来为听证提供充分的理由或提供其它依据撤销 《条例修正案》。因此,要求举行听证会的请求被拒绝,目前,大豆血红蛋白作为碎肉类似产品(如素肉汉堡)色素添加剂的使用已获授权。

原文链接:https://www.ift.org/news-andpublications/news/2019/december/18/fda-ap proval-of-soy-leghemoglobin-as-a-color-ad ditive-is-now-effective

(侯威)

■伴随消费升级,乳制品替代品也呈现多样化

一份来自Innova Market Insights的关于全球乳制品替代市场的最新调查报告强调了消费者意愿的复杂性,目前尚没有任何单一因素可以有效推动购买率的上升。尽管纯素食主义的发展势头注定不会放缓,但如何避免摄入乳糖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并将在未来的产品需求中不可避免地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西方市场,似乎弹性素食主义运动的主导地位对当前牛奶替代品消费增长的影响最大:在被调查的9个国家中,平均32%的消费者说他们买了牛奶替代品,他们选购的原因仅是单纯的认为“这种产品更健康”,另有2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牛奶替代品让他们的饮食更多元且有助于帮助摄入更多的植物成分”。

在乳糖不耐症发病率最高的亚洲和拉丁美洲,虽然乳制品替代产品的购买最为频繁,但这些市场主要由牛奶替代产品主导,因为乳制品品类的多样化和产品细分主要集中在较发达的地区。例如,欧洲市场对不含乳制品酸奶的关注度高于平均水平,而2018年北美市场推出的所有乳制品替代品中,冰淇淋产品占了近三分之一。

Innova Market insights的洞察与创新总监卢安·威廉姆斯(Lu Ann Williams)表示:“在欧洲和北美市场出现的产品确实呈现多样化。在过去一两年里,我们甚至看到主流品牌加入了这场竞争,很多消费者会把这看作是对自己新兴喜好的认可”。

原文链接:https://www.ift.org/news-andpublications/news/2019/december/18/dairy-al ternatives-diversify-as-the-consumer-base-e volves

(侯威)

■超加工食品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发表在 《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摄入大量超加工食品(UPF)可能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在这项基于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研究人员纳入了来自法国NutriNet-Sante队列(2009-2019)的104707名18岁或18岁以上的参与者。他们使用24小时重复饮食记录来收集参与者的膳食摄入数据,这些数据是为了记录参与者对3500多种不同食物的日常消费。这些食物是根据NOVA分类系统的食品加工处理程度进行的分类。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NOVA对于超加工产品分类的举例包括:碳酸软饮料;甜味、高脂肪或咸味的包装零食;糖果(糕点糖果);批量生产的包装面包、小圆面包、饼干、糕点、蛋糕、蛋糕粉;人造奶油和其它酱料;加糖的早餐麦片、水果酸奶和能量饮料;预先准备好的肉类、奶酪、面食和比萨饼;鸡块和鱼条;香肠、汉堡、热狗和其它重组肉制品;粉状和包装好的速溶汤、方便面和甜点;婴儿配方奶粉以及许多其它类型的产品。

821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随访6年时间。在控制了年龄、性别、糖尿病家族史以及许多饮食和行为因素之后,研究人员发现,饮食中UPF的摄入量每增加10%,患糖尿病的风险就增加13%。UPF的摄入量每增加100克(3.5盎司),患糖尿病的风险就增加5%。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认为:尽管这些结果需要在其他人群和环境中得到证实,但此项研究为支持公共卫生当局建议限制UPF的摄入提供了证据。

原文链接:https://www.ift.org/news-andpublications/news/2019/december/17/ultra-pro cessed-foods-may-increase-type-2-diabetesrisk

(侯威)

■咖啡因可以抵消一些因高脂、高糖饮食带来的健康风险

一项针对大鼠的新研究表明,咖啡因可以通过减少脂肪细胞中脂质的储存,限制体重增加和甘油三酯的产生来抵消肥胖饮食的一些负面影响。

伊利诺伊大学的科学家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发现,食用从马黛茶中提取的咖啡因的大鼠比食用不含咖啡因马黛茶的大鼠体重减轻16%,体脂累积减少22%。这种效果与合成咖啡因和从咖啡中提取的效果相似。

马黛茶是一种富含植物化学物质、类黄酮和氨基酸的草本饮料,在拉丁美洲东南部国家的人们将其作为兴奋剂。研究显示,马黛茶中咖啡因的含量为每份65~130毫克,而一杯冲泡咖啡中的咖啡因含量为30~300毫克。

在持续4周的研究中,实验大鼠的饮食中包含了40%脂肪、45%碳水化合物和15%蛋白质。此外,他们还摄入了一种形式的咖啡因,相当于一个人每天喝4杯咖啡的量。

4周实验结束时,各组大鼠的减重质量百分比差异显著。从马黛茶、咖啡或合成物质中摄取咖啡因的大鼠比其他组大鼠累积的体脂肪更少。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功能食品》杂志上。

研究显示,大鼠体内脂肪细胞中脂质的积累体重增加和体脂增加有显著相关性。为了确定其作用机制,科学家们进行了细胞培养研究,将大鼠脂肪细胞暴露于合成咖啡因、咖啡、马黛茶咖啡因提取物中。他们发现,无论其来源如何,咖啡因都能使脂肪细胞中脂质的积累减少20%~41%。

科学家们还追踪了与肥胖和脂质代谢相关的几个基因的表达。其中包括脂肪酸合成酶基因(Fasn),一种参与葡萄糖合成脂肪酸的酶化合物;以及脂蛋白脂肪酶基因(Lpl),它编码一种分解甘油三酯的酶。

研究发现,在细胞培养中,经合成咖啡因,或来自咖啡、马黛茶中咖啡因处理的细胞,Fasn的表达减少了31%~39%,而Lpl的表达减少了51%~69%。

该项研究的共同作者Elvira Gonzalez de Mejia说:“从马黛茶或其他来源摄入咖啡因,缓解了高脂、高糖饮食对身体的负面影响,这是因为脂肪组织和肝脏中的某些产脂酶都受到了调节。脂肪组织中Fasn和Lpl的表达降低,导致甘油三酯的合成和积累降低”。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12/191220074245.htm

(于洋)

■富含植物的饮食可保护小鼠免受食源性感染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报道称,富含植物性饮食的小鼠不易受到因病原体引起的胃肠道(GI)感染。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几起食源性疾病爆发都涉及一种叫作EHEC的大肠杆菌,它会导致结肠衰弱及致命风险的炎症,并伴有诸如血性腹泻和呕吐等症状。相关针对EHEC在小鼠模型中的研究近期发表在《自然微生物学》杂志上。

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微生物和生物化学教授Vanessa Sperandio博士说:“像EHEC这样的肠道病原体能够感受到胃肠道内部的复杂化学作用,从而与肠道内的菌群竞争以建立立足点。几个世纪以来,病原体已经发展出不同的策略与肠道内所谓的优良微生物或共生微生物竞争”。

她补充道,这些共生微生物包括生活在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结肠中的无害大肠杆菌菌株,它们有助于宿主的正常消化过程。同时,肠道内的共生微生物对肠道病原体起到显著的屏障作用。而EHEC和类似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则会通过部署一种叫做T3SS的分泌系统来攻克这一屏障。T3SS就像分子注射器一样,向宿主结肠内的细胞注射混合毒力蛋白,引发炎症和感染症状。

由于老鼠不受EHEC影响,研究人员在研究中使用了一种类似的病原体,即鼠柠檬酸杆菌。Sperandio博士说,研究首先发现,有益大肠杆菌和像EHEC这样的病原体使用不同的糖作为营养。这两种大肠杆菌的进化可能是为了避免争夺相同的能源。其次,研究也发现膳食中的果胶可以抑制EHEC的毒性。

另一种共生肠道细菌可以从水果和蔬菜中分解膳食果胶,产生半乳糖醛酸,该物质可被EHEC和鼠柠檬酸杆菌使用。最初,病原体利用糖酸作为能量来源在肠道内扩张。一旦糖酸耗尽,病原体就会改变其生存策略,它们会启用一种信号途径来激活T3SS,从而增加EHEC及类似细菌的毒力。

研究中,实验人员会对小鼠进行每日大便检查,并在实验结束后测量小鼠肠道中盲肠部位的细菌数量。研究发现,喂食果胶大约一周的老鼠能够抵抗感染。比较6只喂食含5%额外果胶(来自柑桔皮)的食物的小鼠和4只典型饮食小鼠的结肠,研究人员发现食用果胶的小鼠感染率要低得多。同时,富含果胶饮食的小鼠盲肠中的细菌约为10000个,而典型饮食的小鼠盲肠中的细菌为100万个。

Sperandio博士说,果胶含量为5%时似乎就可以阻止病原体激活其毒力库。她也强调,这项研究是揭开肠道内共生微生物如何影响肠道病原体毒力的分子机制之旅的第一步。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12/191223122851.htm

(于洋)

猜你喜欢

果胶咖啡因病原体
从五种天然色素提取废渣中分离果胶的初步研究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橙皮中酸性果胶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的优化
咖啡因结构及热稳定性研究
摄取多少咖啡因会刺激心脏和防失智?关键在“量”和“来源”
山楂酒发酵残渣利用工艺的研究
疫苗,原来是这么回事
咖啡和茶使人脱水?
咖啡因何时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