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的善与恶
——论电视剧《隐秘的角落》对小说《坏小孩》的改编

2020-01-18谢珍晶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隐秘的角落角落朝阳

谢珍晶

(四川外国语大学 中文系,重庆,400031)

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上半年电影和电视剧行业似乎进入了“冰冻期”,而一部国产悬疑剧《隐秘的角落》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一僵局。这部仅有12集的电视剧一播出就广受观众的好评,不仅是因为里面“小演员”和“大演员”们展现出来的精湛的演技,更是因为这部电视剧中蕴含了导演和演员们的思考,对人性的思考。好的电视剧离不开好的脚本,这部电视剧改编自悬疑推理家紫金陈的小说《坏小孩》,小说同样体现了一定的思考力度,小说中对生活黑暗面的展示和对人物成长过程的塑造让人印象深刻。从小说《坏小孩》到电视剧《隐秘的角落》,它们都继承了对“人性”的深入思考这一传统,可以说小说没有表达出来的东西在电视剧中获得了呈现,而电视剧未能触及的角落在小说中得到了进一步展示。当然,作为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两者还是具有一定的区别的。有许多读者和观众就指出,在小说《坏小孩》中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人性的恶”,而在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人性的善”,那么何以对这两种同源的艺术体裁会产生如此大的区别感受呢?本文将从这个问题出发,将小说《坏小孩》和电视剧《隐秘的角落》进行对比,以期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个较好的解读。

一、人物角色的塑造

“人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是文学和艺术一直讨论的话题。著名批评家周作人曾经在《人的文学》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他对人性的看法,他认为人既有“兽性”的一面,也有“灵性”的一面,人具有“灵肉二重性”。在他看来,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必然拥有自然天性的一面,而人又是有思想的动物,因此人也拥有“灵性”的一面。而批评家刘再复则进一步将人的这种复杂性概括为“性格元素模糊性”,他认为人的性格不仅仅能用“好或坏”来概括,人的性格存在着模糊的地带,一个人的性格中既有肯定的方面也有否定的方面,而这肯定和否定的界限并不是明确的,两者互相交叉,互相融合。因此人的性格具有双重性,而且人作为有意识的群体,他会伪装自己的性格,更加增加了人性的复杂性。同样,近几年,在电影艺术方面,导演们对“人性”问题的展示也逐渐摆脱了原本的片面化呈现,而走向了多方位的思考。例如2018年上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以及2019年年初上映的电影《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都获得了巨大的反响和不错的口碑。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文学家还是导演艺术家,他们对“人性”的理解都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从不同角度对“人性”进行呈现和解读,从而体现他们对“人性”的思考。同样在小说《坏小孩》和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也体现这种对“人性”的关注。

紫金陈的小说《坏小孩》主要描写的是学霸朱朝阳的成长之路,相比之下,数学老师张东升和他妻子徐静的故事则成为了辅线。小说主要讲述了学霸朱朝阳在儿时伙伴丁浩、普普的帮助之下逐渐走上弑父之路的过程。在小说中,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去描写三个小孩的心理状态的变化,丁浩是三个小孩中最为单纯的一个,他虽然做事有一些畏首畏尾,但一旦涉及到义气,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帮朋友的忙;而普普虽然心思缜密但是她也是一个向往美好的女孩,孤儿院的惨痛经历让她更加珍惜这段来之不易的友谊,而与朱朝阳朝夕相处之中萌发的懵懂爱情更让她对朱朝阳的计划言听计从,在她看来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是为朱朝阳好她都能去做,殊不知这恰恰是害了他;而学霸朱朝阳原本仅仅是一个孤僻不爱说话的少年,丁浩和普普的到来让他感受到了温暖,同时也激发了他“恶”的那一面。一开始他“无意”中将继母的女儿推下楼,那时的他还是会感到害怕和愧疚;而到后来,朱朝阳“有意”地借他人之手将自己的父亲和继母残忍杀害,那时的他对杀人这件事情已经完全没有任何感觉,仇恨已经占领了他的内心,加上智商的加持,朱朝阳还能在案发之后回到现场将其中一人的脚搬出来只为了别人早一点找到尸体,更早地瓜分到遗产。在面对亲戚众多的遗产瓜分现场,朱朝阳也表现的异常冷静,将工厂的相关资料控制起来,并且将存货变现变成自己兜里的钱。至此,朱朝阳已经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冷漠无情的“杀人凶手”,在小说的最后,曾经的刑侦专家严良发现了案情的异样,他敏锐地感觉到了朱朝阳的日记中隐瞒了部分真相,但是他在犹豫要不要揭发朱朝阳,因为这一个举动有可能会毁了他的一生。小说的结局也代表了作者的思考,对人性的思考。你是相信“人性善”还是“人性恶”?原生家庭在多大程度上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一个人的天性是否是永远无法改变的?人性中“善和恶”是绝对的吗?这是作者在小说中抛出的问题,也是作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而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将人性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表现的淋漓尽致,那些看似纯洁无害的小孩实际上内心也有阴暗的一面,我们平时看到的往往是“被教育”出来的榜样,而作者则把这层假面揭了下来,将现实赤裸裸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现实永远是残酷的,这也是读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刺痛的原因。而作者紫金陈更像是一个手持手术刀的医生,将这个社会的病症一刀一刀地切割开来展现给人们,让人们明白那些不为人知的黑暗,从而引发人们更多的思考。

相比之下,电视剧《隐秘的角落》表现的方式则更加温和。与其说,电视剧《隐秘的角落》是对小说《坏小孩》的改编,倒不如说是对小说提出的问题所做出的一系列回应。在“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的方面,导演并没有做出正面的回应,但是在电视剧中呈现的更多的是人性的复杂性。在电视剧中,张东升不再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杀人犯”,而是更多的体现了他的无奈和可悲。年轻时的张东升为了和妻子徐静结婚而放弃了读博士的机会,甘愿在小城市里做一名小小的代课老师,但是妻子徐静的娘家人却十分看不起他的职业,三番五次地逼迫他与妻子离婚,而妻子也厌倦了丈夫的“无能”,已经移情别恋,也想要早点和张东升解除婚姻关系。在电视剧中,安排了很多细节表现张东升的无奈和可悲,例如他常年隐藏在茂密头发之下的秃顶;他每次杀人之前都会说的那句话:“我还有机会吗?”;甚至在面对朱朝阳和严良的背叛时,他也选择第一时间去救普普……这些细节的体现表明了张东升的无奈之处,就像他说的那样“我希望一切可以重来”,原本的他只想用岳父岳母的死亡挽回妻子的心,但是后来的发展趋势并不是他能够控制的,导演在这里显然赋予了“张东升”这个角色更多的含义,即使作为一个“杀人犯”,张东升的内心仍然保存着善良的一面,这是导演想要让观众看到的一面。

而电视剧的另一个主角——朱朝阳,电视剧对他的呈现则显得更加复杂了一点。相比之下,电视剧更想要展现的是朱朝阳之所以会“黑化”的种种原因。在电视剧的一开始,就出现了朱朝阳的母亲周春红因为孩子的性格问题被请到学校的场景,而周春红的教育观念也是“只需要好好学习,不需要在学习阶段交过多的朋友”的观点,这也导致了朱朝阳从小孤僻性格的养成;而朱朝阳的父亲朱永平虽然对他没有倾注过多的关注,甚至在答应了继母王瑶的请求将他与朱朝阳的对话进行了录音,但是电视剧中的朱永平对此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悔改,他在听完录音之后选择相信朱朝阳,并且答应教他游泳以弥补多年缺失的父爱,也是这来之不易的父爱让朱朝阳选择了抛弃友谊,最终背叛了严良和普普;而剧中朱朝阳的母亲周春红在面对王瑶的逼问时为了自证清白,说出了自己和景区主任的私情,而这些话恰好被朱朝阳听到了,这让朱朝阳在震惊之余也感受到了危机感,加之母亲之前对自己的严格管教,让朱朝阳觉得只有在母亲面前永远保持一个好学生的形象,才能让母亲永远不离开他。这样一来,他就能像以前一样同时拥有父爱和母爱,和平常人一样。因此有了这些情节的加持,朱朝阳的形象没有了小说中精明的感觉,展现给我们更多的是一个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亲情而苦苦守候的小男孩形象。

另外,在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新增的角色老刑警老陈也是本剧的一个亮点所在。在电视剧中,丁浩改名为严良,老陈是当年负责严良父亲打架斗殴案件的刑警,在退休之前接到福利院的消息得知严良逃了出来。严良的父亲在这之前已经被关进了监狱由老陈看管,但是老陈没有守住严良的父亲,让他溜了出去结果被小混混们揍成了重伤,精神也出现了问题,老陈对这件事是有愧疚之心的,因此他对严良也十分关心,得知他从福利院跑出来之后,连忙联系他确认安全。老陈原本是一个快要退休的老刑警,家里有一个可爱的孙女,本来可以好好地享受老年生活,但是严良的出逃让他放不下心。在退休之后,老陈主动带严良去看望他的父亲,在海滨浴场的混混找严良麻烦的时候,他主动上前去救严良,甚至在张东升想要杀害严良的时候,也是他拿着棍子主动上前和张东升对抗,结果被张东升用刀捅伤了腹部,住进了医院。严良原本对这个老刑警也是爱理不理的,在他心中对他当年“看管失责”多少是有点埋怨之情的,但是他目前也只能依靠这一个稍微能够信任的人,因此严良多次利用老陈获得便利,为了联系方便而偷走了老陈妻子的手机,为了见到父亲而不被抓回福利院而偷走了老陈的车钥匙等等,但是老陈一次又一次的举动让严良感受到了温暖,特别是当老陈被捅送进医院的时候告诉他,他已经成为了自己的监护人的时候,严良彻底被感化了。这也是全剧最为感人的一幕,老陈对严良而言不再是简单的愧疚之情,而是一种特殊的亲情。在严良的成长过程中,他的母亲是“缺席”的,他的父亲虽然没有死去但是他的精神状态已经无法给到严良更多的温暖,但是老陈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最后,严良在老陈的感化之下,没有选择和朱朝阳一样隐瞒真相,而是将钱扔给老陈之后选择了自首。这是学识不多的严良想到的唯一的办法,他想着老陈可以用这笔钱养老或者给他的孙女,反正他下半辈子不用愁了,而自己也算是摆脱了黑暗的人生走向了光明。在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老陈接替了严良父亲的角色,将原本即将走上弯路的严良及时引导了过来,让他最后能够堂堂正正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在这一点上,是“老陈”这个角色让严良完成了人性的救赎。

二、艺术手法的运用

小说和影视是属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面,两者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小说作为一种平面艺术,它主要依靠于文字间的张力来体现艺术氛围;而影视作为一种立体艺术,主要以声音和画面来引起观众的共鸣。两者虽然都具有各自的优点,但是以电影、电视剧为代表的影视艺术以其视觉和听觉的直观性,比起小说而言更能够吸引观众。而电视剧《隐秘的角落》显然做到了这一点。

在配乐方面,电视剧《隐秘的角落》做的是十分出色的。在情节发生转变或者人物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背景音乐的出现总是能够很好地调动起观众的情绪。例如第二集结尾时的配乐《犹豫》,张东升杀死妻子之后疯狂凿墙时响起的配乐《记忆之坑》,第十集的片尾曲《比一个年轻人小一点的鹤》,这些配乐都很好地烘托了电视剧的氛围,并且对人物命运的走向起着暗示作用。而其中,最为贴切的就是贯穿始终的配乐《小白船》。在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小白船》的配乐一共出现了三次,分别在电视剧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配乐《小白船》第一次出现在朱朝阳带普普和严良去爬山的时候,朱朝阳提出要给普普录一段视频寄给她的弟弟,而普普觉得不好意思要求严良和朝阳一起唱歌,而他们唱的歌正好就是童谣《小白船》,在这里《小白船》象征着三人纯洁的友谊,三个小伙伴也暂时摆脱了烦恼沉浸在单纯的快乐之中;而配乐《小白船》的第二次出现第六集的结尾,这里的小白船已经沾染上了些许忧郁的氛围。朱朝阳、严良、普普三人在发现了张东升杀人真相的时候,他们选择了用相机去勒索张东升,并且用这笔钱来挽救普普弟弟的姓名,虽然三人的动机是好的,但是仍然改变不了这个行为本身的非正义性,因此当朱朝阳和普普两人拿到第一笔钱的时候,他们和严良一起回到了船上,开心地庆祝了起来,但这看似轻松的氛围中实际上蕴含着危机,三人的心思都发生了变化,而此时他们唱起的《小白船》也已经不再有第一次的纯粹了,最后载着他们的小白船飞向了西天,这一个细节也似乎象征着三人各自的结局;《小白船》的最后一次出现在电视剧的结尾,而此时“小白船”的歌名也改成了“白船”,暗示着主人公们三人天真儿童时代的结束,也是残酷的成人时代的到来。

同样,在画面方面,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也有许多值得称赞的地方,特别是导演对色彩的运用。《隐秘的角落》选址在南方沿海城市湛江,大海、阳光和灯光是这座城市特有的景色,相对应的是导演对蓝色、黄色和红色的大胆运用。张东升的妻子徐静喜欢游泳,但是她有贫血症,必须在游泳前吃药才能缓解,张东升利用徐静这一弱点将她的药换掉了,导致徐静在游泳时溺水而亡。在徐静死亡的时候,导演在画面上安排了一大片蓝色,蓝色成为她尸体的背景,而此时的蓝色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宁静色彩而笼罩着一种恐怖的氛围;太阳是南方夏天的主角,因此在电视剧中导演也对黄色也有所偏爱。当严良和普普为了给朱朝阳买礼物而放弃偷窃选择用自己的劳动来获得钢笔的时候,最后的场景是他们俩坐在文具店喝着豆奶,两人的身旁是夏天夕阳照射下来的暖黄色,这里的黄色是温情的代表;而当朱朝阳和父亲一起吃糖水的时候,镜头给了糖水碗一个特写,碗也是明亮的黄色,这代表朱朝阳内心还是留存着一份童真的,因为这是他和父亲独有的秘密,是他童年的快乐。可是当他发现父亲皮包里的录音笔的时候,就如这糖水碗上落下的苍蝇,格外的刺眼,令人恶心。明黄色的糖水碗配上令人作呕的苍蝇也代表了朱朝阳内心的变化。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带来的后遗症之一就是“光污染”的出现,作为沿海发达城市之一的湛江自然逃不过各种灯光的污染,而在这些众多的灯光色彩中,导演选择了红色来变现人物的心理。在张东升给岳父岳母照相的时候,画面中出现的是相机对焦时的红色格纹,代表了第一起命案的发生;当朱朝阳和严良,普普三人在船舱后面商量着怎么对付张东升的时候,远处的海面上倒映的是红色灯光,似乎暗示着三人的命运;而当朱朝阳被王瑶的弟弟绑架至水产厂的情节中,导演更是运用了大面积的红色,营造出一种恐怖又压抑的氛围。

总之,导演对音乐和色彩的敏锐度给这部电视剧的情节走向起到了很大的暗示作用。配乐《小白船》原本是一个充满童真趣味的童谣,而在这部电视剧中它的每次出现都代表了一起命案的发生,从而使得这首童谣笼罩上了恐怖的氛围。而实际上《小白船》的创作初衷也并不是为了表现童年的纯真,而是为了纪念作者死去的姐姐,因此人们常常将它作为安魂曲使用。歌词本身的纯洁性和歌曲蕴含意义的残酷性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在某种程度上蕴含了作者对于人性的复杂思考;而色彩方面的大胆运用,则体现了导演独特的审美观念。在这里,蓝色不再代表安静而是恐怖,黄色不再代表活力而是猜疑,红色不再代表热情而是压抑,种种色彩的反差让整个电视剧充满了反讽的意味,也代表了导演的思考: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在你看不到的角落往往隐藏着真相。

三、结语

如果是小说《坏小孩》是想通过张东升的“杀妻悲剧”和朱朝阳的“弑父悲剧”来展现人性黑暗的一面,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的话,那么电视剧《隐秘的角落》则在对人性复杂性的思考这一方面比小说走得更远。在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除了配乐和画面呈现的精彩之外,更加吸引我们的无疑是电视剧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思考。无论是大人张东升还是小孩朱朝阳,严良和普普,他们的性格已经不能再用单纯的“善”或者“恶”来解读,导演对部分情节的改编也在进一步告诉我们,人性是复杂的,每一个人的性格都与他成长或生活的环境分不开。即使是最坏的人心里也有一片留存的阳光,即使是最好的人内心也会有阴暗的角落。从这个方面讲,电视剧《隐秘的角落》触及到了人性更加深层次的内容,也就是人性的灰色地带。我们很难去判断张东升的好坏,也很难去评价朱朝阳行为的正确与否,这是困扰人类多年的问题,也是对人性最深处的叩问。就像剧中所说的那样“你愿意相信童话那世间就充满了美好,你选择相信现实那就世间就充满了磨难”。

猜你喜欢

隐秘的角落角落朝阳
美是童年朝阳
迎朝阳
阮春黎 迎着朝阳,一直跑
《隐秘的角落》助力个性化观剧新趋势
作家紫金陈在《隐秘的角落》里书写:坏小孩,其实都不坏
《隐秘的角落》:没有一颗种子应当结出恶果
教育漫谈:关注“隐秘的角落”
我多想走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休憩的角落
不许耍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