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使用环境友好溶液工艺制备纳米银导电墨水

2020-01-18郑华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9年24期
关键词:多面体纳米银衬底

文/郑华

伴随着印刷电子学和柔性器件的迅速发展,导电墨水成为制备超大面积、超低成本电子器件的首要之选。墨水中的导电成分通常为贵金属(例如金和银)的微米或纳米级多面体。然而,金导电墨水的高成本制约了其在低成本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因此,纳米银导电墨水由于其成本、导电率、导热率的综合优势而备受亲睐。此外,应用于柔性器件的银导电材料必须为低温处理墨水,即在相对低的温度(~150 ℃)下进行热处理得到高导电率(>104S·cm-1)的金属膜层。

由于溶液工艺具有成本低、规模大、易于操作的特点,选择溶液法制备纳米银多面体要优于其它一些方法,例如电化学沉积、光化学合成、微波辅助制备等。然而,大部分溶液处理方法都使用了有机溶剂,以及非环境友好的还原剂和辅助剂。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一种“绿色化学”过程,制备可在低烧结温度下实现高电导率的纳米银多面体导电墨水。

1 实验方法

在我们的合成策略中,选择硝酸银作为金属来源,无毒化合物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作为保护剂,单宁酸作为环境友好的还原剂。此外,水——这种最好的环保溶剂,也在我们的一锅煮反应中作为溶剂。一个典型的制备过程如下:

(1)将1.0g(5.88mmol)固体硝酸银溶于15mL去离子水中,配成硝酸银氧化液,充分溶解后备用;将2.0g(17.7mmol,重均分子量Mw = 55 000)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和2.11g(1.22mmol)单宁酸溶解在另一份20mL去离子水中,配成还原液;

(2)室温下边搅拌边将将硝酸银氧化液以每分钟30滴的速度滴加至还原液中,滴加完全后,继续剧烈搅拌30分钟,得到均一的黄色溶液;

图1:(a)纳米银多面体的大面积SEM图像。(b)自团聚的纳米多面体的小面积TEM图像。插图为大量纳米多面体的电子衍射图样。(c)单个纳米多面体的TEM图像。插图为单个纳米多面体的电子衍射图样。(d)银膜表面的大面积SEM图像。

(3)停止搅拌,将所得的混合液置于烘箱中,在80摄氏度下恒温24小时,得到银灰色的纳米银溶液;

(4)将纳米银溶液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置于冰水中继续冷却15min,在4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10min,滤液回收浓缩进行第二次离心分离,所得固体进行下一步洗涤;

(5)将离心分离得到的纳米银多面体分别用丙酮和冷的乙醇洗涤;

(6)洗涤后的纳米银多面体可以均匀地分散在不同溶剂中,如乙醇、正丁醇、三乙二醇单乙醚等,制成能满足不同需要的各种导电墨水。

经过室温下6个月的保存,分散液中没有出现相分离,表明我们的导电墨水具有优异的动力学稳定性。

2 结果与讨论

纳米银多面体的形貌与导电特性:

如图1(a)所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表明我们合成的纳米银多面体具有超高的产量。值得注意的是,多面体颗粒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具有均一的形状和尺寸。图1(b)中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像则表明,即使在很低的浓度下,纳米多面体也易于团聚。图1(c)展示了一个代表性的纳米银多面体,其大致呈六角形,尺寸约为100nm。通过高分辨TEM图像,还能更清晰地观察到纳米银多面体的多晶结构。不论是大量(图1(b)中插图)还是单个(图1(c)中插图)纳米银多面体的电子衍射图样,都揭示其晶格结构为面心立方(fcc)。如图2所示,X射线衍射(XRD)图样记录了来自fcc晶格的{111}、{200}、{220}、{311}和{222}面的布拉格反射,强度比与其他研究组的结果相似。根据XRD图样计算的晶格常数为4.091 Å,与标准数据一致(a = 4.0862 Å,JCPES编号04-0783)。

我们将纳米银多面体和三乙二醇单乙醚按30%的质量比混合,经过磁转子搅拌,制得分散均匀的导电墨水。为制备银膜样品,我们将墨水在刚性和柔性衬底上分别滴膜,并在氮气中退火烧结(图3(a)和(b))。关于烧结导电的机制,一般认为:在加热条件下溶剂全部蒸发,保护剂和团聚的纳米颗粒溶解并重新结合形成连续的金属相,因此能急剧地提高导电率。玻璃衬底上烧结后的银膜的SEM图像显示,经过160 ℃退火后膜已变得坚实而连续(图1(d)和图4(b))。当退火温度达到200 ℃时,纳米颗粒融合成一个连续网络(图4(c)和(d))。导电率与退火温度的关系见图3(c),退火时间均为15min。经过80℃退火后,烧结的膜已开始导电,导电率为1.2 × 102S·cm-1。当退火温度高于120℃时,导电率急剧上升,在220℃时达到最大值8.5 × 104S·cm-1。导电率在高温下达到饱和,表明在220℃下纳米银多面体的团聚已完全转变为一个宏观网络,材料的整体结构在达到熔点前不会再变化。此外,我们也在空气中对银膜样品进行退火,所得导电率与在氮气中退火的结果非常接近,表明纳米银多面体具有抗氧的化学稳定性。作为与滴膜法制备的纳米银膜的对比,我们也研究了蒸镀法制备的纯银膜的导电性。由于滴膜法制备的纳米银膜的平均厚度约为760nm,我们在玻璃衬底上蒸镀750nm的纯银膜,蒸镀时真空度保持为8.8×10-4Pa。图3(a)展示了分别使用滴膜法和蒸镀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的银膜。照片中蒸镀的银膜呈现出“黑色”是因为其镜面反射很强。蒸镀银膜的导电率稳定在4.2×104S·cm-1,不随退火温度而发生变化。

图2:纳米银多面体的XRD图样,显示了来自fcc晶格的{111}、{200}、{220}、{311}和{222}面的布拉格反射,结果与标准数据一致(JCPES编号04-0783)。

我们的纳米银多面体的导电率是文献报道的最高纪录之一。即使在160℃的低退火温度下,所得的4×104S·cm-1导电率也比大部分纳米颗粒导电墨水高。在低退火温度下实现高导电率,正符合柔性电子器件的应用要求。为了研究我们的导电墨水在柔性衬底上的性能,我们将墨水在PET衬底上滴膜,并在氮气中使用多种温度进行15min的热处理。如图4(b)所示,墨水在PET衬底上易于铺展,并在溶剂蒸发后形成致密的膜,表明其与柔性衬底有强的亲和性。导电率与退火温度的关系标示于图4(c),与玻璃衬底上的结果十分接近。经过80℃退火后,PET衬底上烧结的膜已开始导电,导电率为1×102S·cm-1。在160℃的退火温度下,导电率上升为3.6×104S·cm-1。作为比较,同样退火温度下玻璃衬底上烧结的膜的导电率为4×104S·cm-1。受温度所限,PET衬底上的膜所能实现的最大导电率为7.1×104S·cm-1(200℃退火)。

3 小结

我们成功发展了一种环境友好的溶液工艺,来实现多晶结构的纳米银多面体的大规模、高产率合成。通过使用单宁酸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高质量的纳米银多面体可在水相一锅煮反应中生成,而不需任何模板或辅助剂。将生成的纳米银颗粒在不同的溶剂中分散,可得到能满足不同需要的各种导电墨水。使用导电墨水在刚性和柔性衬底上滴膜并退火,可以得到高导电的纳米银膜。在玻璃衬底上的银膜样品能实现的最高导电率为8.5×104S·cm-1。而在PET衬底上,即使退火温度仅为160℃,银膜的导电率也能达到3.6×104S·cm-1。由于能制成高机械强度、高导电率、低退火温度、长寿命的纳米银膜,我们研制的导电墨水在印刷电子学和柔性电子器件中具有广阔应用。

图3:(a)在玻璃衬底上由导电墨水形成的银膜(右)和蒸镀的银膜(左)。两个样品的尺寸都为1.5cm×1.5cm。(b) 在PET衬底上由导电墨水形成的银膜(右)和蒸镀的银膜(左)。两个样品的尺寸都为1.5cm×1.5cm。(c)导电率与退火温度的关系。

图4:玻璃衬底上的银膜在退火前(a)和在氮气中160℃ (b)、200℃ (c)、220℃ (d)退火15分钟的SEM图像。

猜你喜欢

多面体纳米银衬底
整齐的多面体
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硅衬底LED隧道灯具技术在昌铜高速隧道中的应用
植物提取物法制备纳米银及其在个人洗护用品中的应用
具有凸多面体不确定性的混杂随机微分方程的镇定分析
纳米银改性正畸粘接剂的研究
rhGM-CSF与纳米银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影响的对比研究
大尺寸低阻ZnO单晶衬底
傅琰东:把自己当成一个多面体
大尺寸低阻ZnO 单晶衬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