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患者家庭参与共同管理血糖的疗效观察

2020-01-17王宏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血糖糖尿病

王宏

【摘 要】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家庭参与共同管理血糖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处2017年11月-2018年11月间接诊的糖尿病患者,共计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干预组,其中参照组48例患者接受常规教育,而干预组48例患者则接受家庭参与式健康管理,干预3个月后,就两组患者的血糖管理效果及自护行为变化展开对比研究。结果:就两组患者的餐前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紅蛋白进行对比,发现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均低于参照组(P<0.05);就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进行问卷评分,发现干预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家庭参与共同管理血糖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家庭参与;共同管理;血糖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3--01

糖尿病作为一种代谢类疾病,主要可分为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在临床有着较高的发病率,患者一旦患病后正常生活将受到严重影响,且需终身服药治疗。糖尿病的治疗中除了常规的药物干预,还需要患者家庭、社区等的共同调试与配合,尤其是家庭的支持与监督,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因此,开展家庭参与式健康管理势在必行,本文就糖尿病患者家庭参与共同管理血糖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选取临床病理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的研究方式进行,现将研究结果进行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处2017年11月-2018年11月间接诊的糖尿病患者,共计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干预组,其中参照组48例患者接受常规教育,而干预组48例患者则接受家庭参与式健康管理,本次研究已经报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参照组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的79岁,年龄最小的54岁,平均年龄为(67.12±5.45)岁;病程3-10年,平均病程为(5.23±1.19)年。

干预组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最大的78岁,年龄最小的55岁,平均年龄为(67.73±5.72)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为(5.37±1.24)年。

为确定可比性,已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组间差异P>0.05,即组间可比性较高,可以开展随机对照研究。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教育,并不要求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监督工作,仅由患者独立完成医嘱或接受治疗。

干预组患者接受家庭参与式健康管理,整个过程都要求家属参与到健康管理中,内容包括:

①制定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文化水平及心理状态等为患者制定行之有效的健康管理措施,确保每项措施都能够切合患者的需求。

②心理疏导护理人员需为患者及家属制定学习培训课程,强化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并且要求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对家属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使患者家属掌握血糖的检测方法,并与医生配合制定患者的治疗计划等。

引导患者家属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疏导。

1.3 观察指标

①干预3个月,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餐前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对比。

②发放自我护理行为评定表,由患者填写并当场回收,就患者的遵医行为、血糖监测等进行评定,分数越高表示自护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为保证结果的客观性与参考性,需以SPSS21.0系统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其中(n,%)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值检验,而()表示计量资料,行t值检验,若有检验值P<0.05,即统计学差异存在。

2 结果

2.1 干预组与参照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对比

就两组患者的餐前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对比,发现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均低于参照组(P<0.05)

就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进行问卷评分,发现干预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参照组(P<0.05)

3 讨论

我国有着庞大的糖尿病患者人群,且有一定数量的患者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对治疗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部分患者的血糖出现反复,影响其正常生活。有研究显示,若糖尿病患者住院治疗,则能够在医护人员的干预下完成遵医行为,但并非所有患者都有条件住院治疗,有其是门诊患者,缺乏系统的干预,治疗依从性较差,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家庭参与式健康管理是一种要求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健康管理模式,通过对患者家属进行培训,使患者家属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对患者进行监督,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遵医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就两组患者的餐前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对比,发现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均低于参照组(P<0.05);就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进行问卷评分,发现干预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家庭参与共同管理血糖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蔡燕.综合管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居家医疗废弃物处置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9):272-273.

猜你喜欢

血糖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论Ⅱ型糖尿病的形成与调治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减肥好难!餐后血糖大幅下降更易饿
控血糖俸问痹硕效果好
最怕啥
跟踪导练(一)(5)
糖友:记得做好血糖日记
Ending teen smoking
视力改变与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