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2020-01-17董源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护理风险急诊科护理干预

董源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到我院急诊科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以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护理缺陷率和投诉率、以及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的结果有较大差异,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护理缺陷率为9%和投诉率为11%,明显高于观察组护理缺陷率2%,投诉率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8%明显高于对照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科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缓解患者的病情有较大帮助,采用护理干预后,急诊科的治疗风险也随之变低,护理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0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3--01

急诊科因为其收治的患者不同于其他科室,所以一直以较为特殊的科室存在,急诊科的患者会因为科室的高风险而影响病情诊治和恢复,所以,医院科室要采取相关措施降低急诊科的风险,维护患者身体健康,避免患者受到任何损害,对于医院高风险造成的损害,医院科室的日常运行也会受到影响,因为损害会提高患者的投诉率。而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的管理,能有效降低風险,从而降低患者的投诉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护理干预的概念是,基于护理诊断的指导、在一定科学理论的支撑下依据提前预定的干预方法从事的一系列护理活动。患者的干预类型要根据病人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排序,护理干预措施也需要护士结合护理诊断的结果、病人自身的恢复能力、护理研究成果来确定;干预措施可帮助患者实现其预防并发症和促进、维持或恢复生理和心理功能的既定目标;干预措施包括康复环境创建、执行病人、家庭教育、家庭康复护理技术顾问,患者心理支持、咨询、并介绍了病人的其他成员复苏,处方的应用和管理,加强教学的其他康复医院康复活动,保持康复活动的连续性,随访等[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到我院急诊科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男47例,女53例,最低年龄18岁,最高年龄87岁,平均年龄(46.5±1.3)岁;观察组男49例,女51例,最低年龄23岁,最高年龄80岁,平均年龄(48.1±1.1)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发现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分别给予对照组和观察组不同的护理方式,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组护理干预的具体内容如下:(1)形成良好的急救意识:临床护士在急诊科应树立完善的急救意识,并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做到不忽视急救意识在护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思维敏捷在实际的护理操作过程中也非常重要,动作必须稳定,准确,快速,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同时给有效的判断,预测病人的护理干预,使并发症的发病率显著降低,使病人的死亡率显著降低[2]。(2)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医院可以组织更多的疾病基本知识宣讲,用通俗有趣的方式向患者介绍疾病基本情况,消除患者的疑虑,并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和合作,积极了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实际的心理变化,存在焦虑、恐惧、抑郁等类似心理变化的患者给予必要的特殊的指导,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理焦虑,对病情的缓解有很大帮助。(3)落实护理工作:经过治疗,病人需要转到普通病房。在这一时期,护理干预非常重要。患者应与相关部门联系,同时向本部门说明病情及需要准备的物品。此外,临床医务人员在转移患者时应特别注意各管道的连接,有效固定引流导管,保证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准备治疗药物[3]。(4)营造良好的住院氛围:这包括定期清洁打扫病房,维护洁净清新的医院环境,减少噪音干扰,调节环境温湿度,保持舒适水平。光线的影响也不能忽略,可以适当调整窗帘,以得到良好的睡眠环境,提高睡眠质量。护理人员应请建议同病床的病人晚上起床时减少噪音,轻拿轻放,以免打扰其他病人休息[4]。

1.3 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护理缺陷率和投诉率、以及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为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的差异。护理满意度分为三个等级来评估,即不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数据采用SPSS23.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缺陷率和投诉率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缺陷率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9%;且投诉率1%也更低于对照组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观察比较以上的结果,发现将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科的护理风险管理后,能有效降低护理缺陷率和患者投诉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治疗的疗效,因此,护理干预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付玉鹏,伞春雨.护理干预措施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0):338.

王文英,闫晓梅.护理干预措施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8):249-250.

赵翠梅.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8,v.24;No.495(16):62-64.

杨华.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16(1):149-150.

猜你喜欢

护理风险急诊科护理干预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神经外科护士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论综合性ICU的护理风险与防控
循环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