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层级护理在消化科病区管理中的运用

2020-01-17郎昆蓉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消化科护理质量

郎昆蓉

【摘 要】目的:分析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摘要目的:分析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4月~2019年3月在我院消化内科病房实施层级护理模式,以利于加强管理、明确分工及落实责任。将2009年7月~2011年7月消化科实施层级护理前与201月在我院消化内科病房实施层级护理模式,以利于加强管理、明确分工及落实责任。将2009年7月~2011年7月消化科实施层级护理前与2018年4月~2019年3月间消化科病房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后进行比较,对比实施前后的差异,以明确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实施层级管理后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三项:内在满意度、外在满意度、一般满意度得分分别为(44.95±7.36)、(21.48±3.87)、(76.8±10.38)均高于实施前的得分(41.3±5.94)、(17.5±3.45)、(71.2±9.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基础护理、操作规范、护理病历书写评分分别为(95.5±9.56)、(93.8±8.59)、(92.5±6.87)均高于实施前(84.2±7.26)、(82.6±6.54)、(85.4±5.45),院内感染率实施后3.70%低于实施前的17.60%,经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层级护理护理模式后,使护理服务程序更规范、有序,并通过有效的激励促进了护理工作人员工作满意度和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消化科;层级护理;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3--01

引言

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是临床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导致各科室的护理队伍均存在过于年轻、经验不足的情况,而在目前数量、质量均较低的情况下,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在繁重的护理工作中,护士的身心均承受着巨大压力,这也进一步导致了护理工作质量的下降。如何能够最大程度利用护理资源,提高护理配合度和护理质量,已经成为了护理管理中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重庆市一些三甲医院近年来尝试在消化科病区管理中实施层级护理,取得了显重著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消化科病区共包括床位39张,护理人员14名。其中中专学历2名,大专学历3名,本科及以上学历9名;护士7名,护师4名,主管护师3名,副主任护师2名。

1.2 实施方法

自2018年4月起在消化科病区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并以2018年全年工作作为参照。具体措施包括:

(1)设置层级,在科室内设置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及助理护士3个层级。责任组长由10年及以上护龄的主管护师担当,责任护士由5~10年护龄的护师担当,助理护士则由5年以下护龄的护士担当,规划好每个层级的护理职责,将护理责任落实到个人。

(2)连续排班,科室内共设置3个护理责任组。每个小组根据文化程度、专业水平、管理能力、合作沟通,合理设置排班次序,充分利用层级分组来进行工作安排,确保组长和本组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协作,保持护理责任的延续。

(3)明确岗位职责,建立激励机制责任组长需具备护师以上的职称和大专以上的学历,同时还应具备娴熟的专科护理技术、较强的组织抢救能力、应变能力,能够从容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并能较好地组织、督导本组护理人员完成护理工作,全面检查护理效果,全面监控、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责任护士应全面贯彻落实责任制,高质、高效地完成本组患者自入院直至出院全过程的医疗、护理工作。助理护士应负责完成该过程中的收费、领药等间接护理工作,全面协助责任护士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治疗工作,并积极配合抢救工作。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有焦虑状况:SAS在50分以上;有抑郁症状:SDS在53分以上。采用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问卷(MSQ)调查工作满意度,分为外在满意、内在满意和一般满意三个维度。以Likert量表计分:非常满意:A-5分;基本满意:B-4分;不确定:C-3分;不满意:D-2分;非常不满意:E-1分。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评估标准评价护理质量,主要包括病区的管理、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基础护理、护理病历书写、差错事故、院内感染率、护理操作水平以及对本科疾病的了解情况等。

2 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科病区管理中的效果

2.1 护理质量比较

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后,病区管理、基础护理、整体护理、护理文件等护理质量评分较实施前明显提高,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护理差错发生率则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工作满意度比較

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后,护理人员的内在满意、外在满意及一般满意度评分较实施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层级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

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在各班次中安排各年资的护士,高级责任护士给予低年资护士及时有效的指导,同时,责任护士在其他护士的配合下能够专心地实施抢救、突发事件处理、医疗纠纷防范以及业务指导等,这对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消化科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后,护士的SDS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

3.2 层级护理模式可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层级护理模式通过改善护理工作时间,并优化排班,可有效配置人力资源,在确保护理人员有充足休息时间的基础上,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还可舒缓其心理压力。同时,层级护理模式通过各组护士对其所负责的患者实施全程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人性化护理,消除患者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紧张感和恐惧感,可增加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从而增进护患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后,护理工作满意度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层级管理后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3项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后基础护理、操作规范、护理病历书写评分均高于实施前,院内感染率实施后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实施层级护理后,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改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明综上所述,层级护理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和工作满意度,使护士们能够以更好的状态去服务患者。

参考文献

杨越,张丽萍,刘炳铄,等.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9):73-74.

崔群仙.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219-220.

猜你喜欢

消化科护理质量
风险管理在消化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
消化科护生带教过程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及意义
传统教学联合PBL在消化科教学中的作用
分析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
消化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