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生化质控提高检验质量的策略探讨

2020-01-17王艳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检验结果质量管理体系

王艳

【摘 要】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包括诸多方面,通过加强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以及标本预处理的质量控制可有效增强检验结果准确性。为此,本次研究分析加强生化质控的措施,包括如何强化临床联系及沟通确保送检质量,完善临床生化分析质量管理体系,以此为临床提高检验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生化质控;检验结果;检验质量;质量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R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3--01

前言

生化检验的操作步骤较为复杂,且检测时间较长,在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影响诊断结果。使患者及时获取有效临床治疗是检验科的工作目标之一,而确保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是检验人员工作的基础,如何提高生化检验质量从而强化人员的工作重点关注的课题[1]。基于此,本研究综述加强生化质控提高检验质量的策略,以此为临床改善患者治疗时机提供依据。

1 影响生化质量控制因素分析

1.1 标本因素

临床上在采集标本时会涉及诸多操作,其中的采集步骤即会影响标本的检验质量,同时常见的影响因素还包括溶血以及黄疸。此外在处理标本或者保存时没有按照规范措施实施也会影响检验质量。通常为了保证标本质量会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但是部分患者会因为受检者没有遵照保持空腹、素食等要求配合检验工作,在食用高脂肪食物的情况下进行标本采集导致了标本不符合检验要求。采集后使用的抽血器也是临床提高检验质量需要关注的重点环节。采集样本需要尽可能的避开患者自身机体的影响,包括水肿部位以及炎症部位均会对标本的检验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其可导致采集的标本达不到检验标准。未按照室温条件保存也会影响检验质量,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标本内部血液成分改变。在标本采集与存放的过程中会发生溶血事件,其对临床生化检验结局有着负面影响,主要是由于血细胞中组成部分在外界因素影响下(抽血速度过快及胳膊扎过紧等均可导致红细胞破裂)可进入血清或者血浆,进而破坏原有的血液成分,使检验结果出现偏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血液中的交叉反应物质严重影响了各个检测指标,提示临床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血液标本受到溶血影响。黄疸以增加胆红素的产生和促进胆红素对细胞的破坏,加之黄疸发生过程中会抑制肝功能,也可产生大量或小量的溶血,进而影响标本质量。

1.2 生理因素

生化检验指标的参考范围与诸多因素相关,包括患者的饮食以及性别等。其中如不同性别的患者性腺激素水平有着明显差别,其所对照的疾病诊断标准及参考指标也有所不同。此外新生儿的各种检验指标与成年人有着明显差别,其中比较显著的包括新生儿机体尚未发育完全导致胆红素指标明显高于正常成年人。患者生化检验时会出现明显的负性心理,主要体现在激动以及恐惧等情绪,其可影响患者的内分泌系统。在神经系统等剧烈波动下会使得患者血糖以及脂肪酸等指标异常升高[2]。

生理因素不仅体现在患者年龄及性别等因素上,其还与患者服用的药物以及日常生活习惯、饮食有着密切关联。患者近期服用的药物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其是造成血液检验结果的重要化学及物理因素[3]。

2 加强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措施

2.1 调整患者的自身状态

在生化检验时可通过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生理因素对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包括针对患者生化检验的作用机制进行说明,并向患者生化检验前调整饮食以及避免服用影响生化检验质量药物的重要性。此外还应针对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干预,包括使患者规律作息,通过加强饮食方面营养供应。嘱咐患者不能剧烈运动、强调戒烟戒酒重要性等诸多措施,避免因为过度饥饿导致血液中葡萄糖等下降对生化检验质量的负面影响。此外还应针对患者的血清蛋白进行干预,告知患者不能食用高脂肪食物,在检验前应针对性加以干预,避免患者血液成分发生异常变化,在患者生化检验时应保持素食,通过持续两天以上的素食降低对生化检验质量的负面影响。针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该按照标本餐后2h作为检验时间[4]。

2.2 建立标本采集的标准操作

在标本采集前展开针对性培训,同时制定规范操作制度,告知患者应在治疗所静脉输液的另一侧进行标本输血。针对不同疾病患者做好不同的生化检验准备。检验人员绑带不能过紧,禁止在血肿处采血。抽取血液时密切关注真空管,如果出现气泡则非常有可能溶血,需要放缓抽取速度,合理绑扎止血带等[5]。通过在采集时按照规范采血,避免止血带的使用,防止局部淤血的出现。此外在采集完成后将针头取下,然后将容器内部缓慢注入,做好保存操作,避免应输入标本时的不规范操作对生化检验质量的负面影响。通过在血液标本完成采集后进行血清分离,然后及时进行送检,规避因为室温久置导致标本溶血的发生。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规定送检时间,同时做好不能及时送检危害性的宣传工作,准备冷藏设备,以备不能及时送检标本的储存。

2.3 建立标本接收集的检验标准操作

通过针对标本采集以及接收处理过程进行优化,以此提高生化检验质量。为保证患者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制定严格管理制度,以此杜绝生化检验结果分析前发生的差错事件,尽可能的提高生化检验质量。此外针对专门的血液学检验组织质量控制小组,以保证各项标本接收的工作,并且明确职责范围,使得标本接收人员可以各司其职。同时针对检验的接收流程制定标准的科学程序。

针对标本的实验室各个接收流程进行详细的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受检者的各种临床信息及检验项目信息。为了缩短患者的检验时间,还应建立以及健全针对标本接收质量核查的查对制度。通过利用与采集人员的及时沟通及查对制度避免记录信息失真,及时核对信息,排除标本溶血对检验质量的负面影响。

2.4 检验人员的素质培训

在生化质控环节考验的是检验人员的素质及管理水平高低,为此应通过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升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业务水平,根据检验人员的个人工作能力以及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进行针对性培训,使得检验人具有充分扎实的理论基礎,对提升检验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发挥最大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检验结果质量管理体系
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研究
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探究
浅谈输变电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
溶剂残留量检验结果影响的重要因素分析
基于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开放实验室管理与探索
质量量度在国内药品生产企业中的应用
船舶行业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研究与建设
军工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研究
谈提高食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单手肩上投篮支架式教学与传统教学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