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调查

2020-01-17俞晓敏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社区

俞晓敏

【摘 要】目的:本研究以社区为单位,调查上海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应用:医院焦虑量表HAD、以及采用小组成员自行编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部分入户实地调查,以访谈,面对面交流的形式,深入了解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对200位≥60岁的社区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符合人选的空巢老人均自愿完成调查,完成率为100%,有效率为81%。

【关键词】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3--01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每年以3.2%的速度递增。随着家庭规模缩小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空巢老年家庭逐渐增多。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1]

(二)研究意义

心理健康问题往往容易导致老年人焦虑抑郁、应变能力下降、自我价值丧失等各种负面心理状态,从而进一步引发老年人生理健康问题、增加意外伤害的发生机率。[2]而社会针对老年人的电视节目少、健身娱乐设施不足,导致老人的精神生活贫乏。再加之空巢老人社会活动减少、子女关怀不够,极易引发精神疾病。[3]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总体——上海市社区空巢老人

1.2 样本

1.2.1 上海市打浦桥社区空巢老人,性别不限,样本量50例;

1.2.2 上海市江湾社区空巢老人,性别不限,样本量50例;

1.2.3 上海市吴淞街道社区空巢老人,性别不限,样本量50例;

1.2.4 上海市共康社区空巢老人,性别不限,样本量50例。

01.3纳入标准——上海市社区空巢老人:独居孤寡老人或独居的一双老人

1.4 排除标准:不愿意配合者、未满60周岁者、与子女共同居住,有专人照料陪护者。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的形式。走进社区发放问卷。调查人员无偏向、无暗示的指导被调查人员自行填写问卷。完成调查后复核、检查、补漏、及时纠正错误,确保资料合格。[4]

3 资料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四个社区,上海市打浦桥社区空巢老人样本量50例;上海市江湾社区空巢老人样本量50例;上海市吴淞街道社区空巢老人样本量50例;上海市共康社区空巢老人样本量50例。共计200例。自制量表结合影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十大心理因素[5-7]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

(一)主题一:空巢老人一般社会学特征及相关社会因素

根据表一结果显示,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业余生活、子女关心、社会支持、邻里关系、身体情况等均存在密切关系。

在被调查的200位空巢老年人当中,身患慢性疾病的占22%;拥有兴趣爱好和经常参加业余活动的空巢老年人占41%;子女经常前来探视老、陪护老人的占19%;邻里间关系融洽的占9%;有其他社会支持的,如单位返聘、参加社会组织等的约占9%。

(二)主题二:空巢老人焦虑抑郁情绪表

统计结果显示,近半数空巣老年人存在轻度焦虑抑郁情绪,中度者占18%,重度者8%。心理健康狀况良好者仅为28%。大部分空插老人均存在心理亚健康情况。四、讨论

4.1 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现状分析

空巢老人随着子女成人离开家庭后的长期独居生活,缺乏与子女和亲友间的交流,在感情上和心理上失去支柱,感到孤独和寂寞。这些负面情绪长期反复刺激空巢老人,对其身心产生影响和伤害,产生空巢综合征[8]。

4.2 探究问题及对策

①社区护理发展不成熟——完善社区护理,建立专业的老年护理团退,注重多学科合作

社区作为来年护理的平台,其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而上海的社区护理虽几经相对成熟,但社区与社区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仍然存在普及率较低、服务内容单一的问题。

②缺乏必要的家庭和社会支持——充分利用社会和家庭资源,重视家庭和社会支持

家庭给与空巢老人积极的心理支持。子女对老年人不仅要物质给与、生活照顾,更要精神瞻仰。多和老人聊聊天,倾听老人呢的心声,并把社会上的一些新资讯,新思想与老年人分享交流,与老人呢互动,帮助老年人与社会接轨。对于时间和精力上不允许的子女晚辈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如通电话、或与老人视频聊天等方式进行沟通。对于丧偶的老年人,子女也可鼓励其再婚。

全社会应重视空巢老人这个特殊群体,大力宣传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向老年人多提供依稀而活动场所,如老年俱乐部,托老所,建立老年关怀队伍。

③空巢老人自己知识缺乏、意识不强。——空巢老人改变自我认知观念,加强自我心理调适空巢老人要正确积极的面对现实,保持健康的心态,加强自我调节能力,意识到创造幸福的晚年不能光依赖子女 ,更要靠自己。多参加社会活动和健身锻炼,广交朋友,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积极乐观的的生活态度,有一技之长且精力充沛的老年人,可以重返社会,发挥余热,重拾信心和社会价值。

④国家政策发展不够完善——政府部门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完善政策制度

保证空巢老年人的最低生活保障,针对一些经济收入第的空巢老人实施社会救助或财政补贴。完善社会养老机制,大力兴办养老院、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机构,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弥补政府不足,使整个市场重视起空巢老人群体。

参考文献

大众网

新民晚报 要问综合20130520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2-10-31].

Minichiello V,Aroni R,Timewell E,et al. In depth interviewing[M].Melbourne :Longman ,1995:138~152.

肖顺贞,胡雁.护理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1~66.

韦丽琴,徐凌忠,王英,等。包头是空巢老人生存质量心里银子的多因素分析[J].包头医学院报,200824(I)22-4

韦丽琴,徐凌忠,王英,等。包头是空巢老人生存质量心里银子的多因素分析[J].包头医学院报,200824(I)22-4

罗惠芳。空巢老人家庭问题的研究现状[J]现代护理,2006.12,(7):601-3

猜你喜欢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社区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农村“空巢老人”权益保护值得关注
“空巢老人”一样老有所乐
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