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针灸治疗方案

2020-01-17魏广洲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针灸药物

魏广洲

【摘 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联合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区别(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针灸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针灸;慢性萎缩性胃炎;药物

【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3--0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腺体萎缩、黏膜肌变厚以及胃黏膜变薄,以嗳气、腹胀、腹痛以及消化不良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加重病情,发生癌变,不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还降低了生活质量[1]。当前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药物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疗程长,且起效慢,无法获得满意效果。因此,本文研究了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针灸治疗的价值,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2例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病程8个月-6年,平均(3.4±1.6)年,年龄35-70岁,平均(52.6±10.4)岁,其中21例为女性、25例为男性;观察组病程10个月-7年,平均(3.7±1.9)年,年龄37-71岁,平均(52.8±10.5)岁,其中20例为女性、26例为男性。两组的年龄、病程无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即奥美拉唑肠溶片口服,20mg/次,2次/d;口服甲硝唑片,0.4g/次,2次/d;阿莫西林胶囊口服,0.5g/次,2次/d;口服莫沙必利胶囊,10mg/次,3次/d,4周为1个疗程。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中医针灸治疗,即选择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太冲穴、内关穴、中脘穴、气海穴以及天枢穴,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上述穴位后,对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太冲穴和内关穴进行针刺,采用平补平泄法,三阴交穴、太冲穴、内关穴深度控制在23mm,足三里穴深度控制在50mm,留针一段时间,一般为29min,并且对中脘穴、气海穴以及天枢穴进行针刺,控制好深度,通常为40mm,待进针得气后,采用捻转补法,维持1min,完成上述步骤后,最后点燃中脘穴、气海穴以及天枢穴上的艾条,充分输送热量,需要注意的是,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艾灰烫伤患者皮肤。1次/日,1个疗程为4周。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评价治疗效果:①痊愈。经Hp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且症状完全消失;②显效。症状改善明显,且经Hp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③有效。症状减轻,病情缓解;④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者病情加重。

1.3.2 生活质量

运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和计量资料行X2和t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经过4周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0.2±6.8)、(70.1±7.3)分,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0.2±1.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5.6)分,组间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由于具有并发症多、迁延不愈、病程长的特点,已经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一种重要疾病[2]。西药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种常用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如果长时间服药,容易出现诸多不良反应,降低患者依从性,限制了临床应用[3]。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痞满”、“嘈杂”、“胃痛”以及“胃痞”等范畴,认为其发病与诸多因素有关,包括药物所伤、情志失和、先天禀赋不足以及饮食不调等有关,对脾胃造成损伤,使气机升降失调、胃失和降、脾失健运,导致各种病理产物如血瘀、火郁、寒凝、湿阻、食停以及气滞等,对脾胃气机升降产生影响。同时,胃为该病的主要病位,与脾、肝两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因为具有较长的病程,以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为主要表现,其中标实包括血瘀、气滞、脾虚等,而本虚则以胃阴虚和脾气虚为主要表现,其中血瘀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针灸作为一种中医疗法,通过针刺作用,具有活血通络、平逆通膈、补气养血的功效,本观察组选穴来自贺氏针灸三通法,以大扶正改内关法,注重气血的调补,并且辅以艾灸,能够直接作用于穴位,振奋中阳,以御病邪,对人体紊乱的生化生理功能進行调整,减轻症状,控制病情,从而达到治疗目的[4]。

综上所述,运用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仅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特点,还能提高疗效,使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高仰来,李娜. 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医研究,2017,30(02):76-80.

沈小军.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5):23-24.

王营,刘晏. 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J]. 中成药,2016,38(11):2439-2443.

肖波. 黄芪建中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J]. 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7):127-129.

猜你喜欢

慢性萎缩性胃炎针灸药物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针灸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
警惕药物的致癌性
同时并用几种药物需注意:药物之间有相互作用
中西药物
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