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咳嗽疗效观察

2020-01-17耿晓婷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慢性咳嗽疗效

耿晓婷

【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辩证方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1%,低于对照组的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地提升疾病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咳嗽;疗效

【中图分类号】R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3--01

慢性咳嗽是临床最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国内调查资料显示因慢性咳嗽就诊的患者占同期门诊总量的20%左右[1]。临床上通常将咳嗽时间在8周以上,并且以咳嗽作为唯一表现,而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者称为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其中很大一部分患者病程长达数年而未得到规范的诊治。而中医辩证治疗对慢性咳嗽治疗有着独特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治疗无脱出;②主诉为咳嗽,或不伴发其他症状或体征;③在治疗前近期存在明确呼吸系统感染史;④X线胸片显示无明显异常,肺功能正常;⑤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參与,并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患有过敏性疾病,无诱发慢性咳嗽的特异性因素;②精神异常,无法与人正常交流,意识障碍,不识字;③肿瘤、肺结核、乙肝等传染性疾病;④月经期、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其中对照组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14-56岁,平均年龄(26.89±7.56)岁,病程3周-3.5个月,平均病程(1.50±0.74)个月。观察组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16-58岁,平均年龄(25.96±7.19)岁,病程4周-4个月,平均病程(1.67±0.80)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与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对其进行治疗。复方甲氧那明胶囊的用法是:口服,2粒/次,3次/d。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的用法是:经口吸入给药,1-2喷/次,3-4次/d。共治疗2周。观察组则采用中医辩证法治疗。①风寒袭肺:主要表现为频繁且剧烈的咳嗽,患者往往有咽喉部的发痒,部分患者会鼻塞流清涕,痰较少,色白,伴有头痛、肢体乏力、发热、寒战、无汗,脉浮。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去风散寒,宣肺止咳。主要的药方为:三拗汤加味,止嗽散加减,止嗽散:指桔梗、白前、百部、紫菀各10g,橘红3g,甘草2g。三拗汤:麻黄、甘草、杏仁各30g。②风热犯肺:主要临床表现为频繁剧烈的咳嗽,呼气声音略粗或咳嗽声音较为沙哑,咽喉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伴有出汗,苔薄黄,脉略浮、数脉。主要的治疗方法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方药: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玄参、桔梗、甘草、葶苈子、黄芩、薄荷各6g,连翘、杏仁、瓜蒌皮、枇杷叶、牛蒡子、冬瓜仁各9g,海浮石15g,芦根18g。③风燥伤肺:主要表现为连续的干咳,喉部发痒,咽喉部干燥伴有疼痛,唇舌干燥,痰较少粘连成丝状,咯出困难,或者痰中带有血丝,起病初期表现为鼻塞、口干、头痛、发热等表证,舌苔薄白或发黄,质红、干且少津液,数脉。治疗方法为宜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药为桑杏汤加减。桑杏汤方:桑叶、象贝3g,杏仁10g,沙参6g,香豉、栀皮、梨皮各3g。④痰湿蕴肺:表现为反复的咳嗽,声音较重浊,痰多且黏腻,严重者稠厚或痰可成块,色白或者灰色,晨起或饭后咳嗽症状重且痰量较多,甜食或进食油腻食物咳嗽症状可加重[2],呕吐且恶心,食量较差,乏力,舌苔苍白且细腻,脉细滑。治疗方法: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方药主要成分为二陈汤(半夏、橘红各15g,白茯苓9g,甘草5g)、三子养亲汤加减(苏子、白芥子各5g)。⑤痰热郁肺,肺阴亏耗:主要表现为咳嗽气息急促且粗,或喉中有痰声,痰量较多、黄黏痰,或痰中带血,胸肋部饱满,咳嗽时伴有疼痛,全身发热,口干多引,舌苔发黄细腻,色红,滑数脉。治法宜清热化痰肃肺。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清金化痰汤:知母15g,山栀子12g,贝母、麦冬各9g,甘草3g,橘红、茯苓、桔梗各9g,桑白皮、瓜蒌仁各15g,黄芩12g。

1.3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咳嗽、咳痰等症状和啰音等体征已经完全消失;显效: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好转:症状及体征有一定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未见有任何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78.3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1%,低于对照组的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咳嗽在临床上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治疗时间长,病情会反复发作,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需要给予规范化治疗。在慢性咳嗽的治疗中,西医疗法属于传统疗法,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状,但是见效迟缓,药效短暂,治疗效果难以令人满意。中医研究认为,肺部是慢性咳嗽的病位,与此同时其他脏腑如胃、肾、肝等出现的功能失调情况也会加重慢性咳嗽的病情。《伤寒杂病论》有言,非独肺,五脏六腑皆可令人咳。在慢性咳嗽的治疗中,中医辨证治疗强调既要治肺,也要治肝、治脾、治肾,要整体辨证治疗[3]。针对外感咳嗽,要注意忌敛涩留邪,正确的疗法应是因势利导,《黄帝内经》有言,肺气直畅,咳嗽自止;针对内伤咳嗽,需要防宣散伤正,要注意调护正气。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在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地提升疾病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黄定飞,骆亮生,刘倩,等. 慢性咳嗽中医辨证施治研究进展[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11):2135-2137.

马长注,胡国新,黄恩流. 慢性咳嗽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8):40-41.

曾宜干,汤燕醒.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咳嗽的方法及临床效果[J]. 内蒙古中医药,2016,32(14):28-29.

猜你喜欢

慢性咳嗽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研究进展
孟鲁司特钠联合丙卡特罗对慢性咳嗽患儿症状体征及血清IgE水平的改善作用
自拟方剂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分析
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的临床分析
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