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与介绍近年我院卒中后抑郁治疗概述

2020-01-17李敏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药物治疗综述

李敏

【摘 要】目的: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综述了近三年来脑卒中后抑郁治疗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卒中后抑郁;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3--02

现就3年来对卒中后抑郁的治疗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一、卒中后抑郁病机制

随着脑卒中后抑郁研究的深入,现代中医学者认为脑卒中后抑郁的形成及其与抑郁的关系是脑卒中后抑郁属于“因病而郁”,“抑郁症”是“中风”的一个变种,抑郁也会发生。金普放认为,脑卒中后抑郁的根本原因和责任是情绪损伤,临床表现为虚实和过多较为常见。刘庆宪认为PSD是由肝郁气滞、心脾两虚、脾虚、脾虚、心血衰竭引起的各种精神障碍的精神症状,是以虚为本、以抑郁为导向的。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种理论:(1)原发性内源性学说:损伤损害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传导途径,降低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导致抑郁。抗抑郁药的开发和应用的理论基础。(2)反应机制理论说:认为家庭、社会、生理等因素在脑卒中后生理心理失衡中起着综合作用,导致反应性抑郁症。

二、卒中后抑郁中药治疗

刘福友等研究表明,以疏肝、消沉、活血化瘀等中药组成的郁乐疏胶囊可加快 PSD大鼠增重,增加糖和水的消耗。在PSD大鼠中,显著改善开箱异常活动,增加大鼠脑内单胺类递质的含量。陈眉等研究了祛痰活络法能增强大鼠自发行为,降低海马c2fos蛋白和c2jun蛋白的表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大鼠的症状。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研究了祛痰活络窍治疗PSD的机理。戴其军等以疏肝化痰、疏通复苏为治疗原则。处方由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成。各种药物的结合可以改善氟西汀常见的不良反应,如口干、食欲不振、恶心、失眠、焦虑、头痛等症状。徐一平将本病分为肝气郁结型、痰气郁结型、心脾两虚型、阴虚型和肝功型四种。纵观目前的研究现状,认为该病位于脑内,涉及肝脏、肾脏、心脏和脾脏。其病因病机为气虚肾虚,气滞血瘀痰。这些病因和病原学研究为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卒中后抑郁针灸治疗

针灸是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针灸疗法依靠调气疏通经络,穴位刺激经络系统,调节全身。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簡便易行,已引起国内外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李岩等采用调心调气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6例。取任脉穴仁中、百会、神亭、上星以、平衡阴阳。他还用四神聪、神门、内关、三阴交来健脾、调神、安神。与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的变化比较,HMAD评分显示治疗后调节心、调气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与百忧解相同,但调节心、调气的方法与百忧解相同,毒副作用少,起效快,安全性好,耐受性强,复发率低。冯玲等选择额中线、顶中线、双侧额旁l线、侧顶颞前斜线和顶颞后斜线头针,观察其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的近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均出现脑卒中后抑郁,但治疗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能刺激下丘脑5-HT系统发挥抗抑郁作用。其短期疗效是肯定的。推测其作用与头皮针直接抗抑郁作用有关,与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有效改善有关。

贾军丽采用电针百会配合中风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百会穴尖向前斜刺5-8点。后者用G6805电针治疗仪斜刺向上5-8点。电量6V,密集波型,频率2Hz。最好调整到病人的耐受性和穴位的局部肌肉抽搐。电针组的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56.7%(P<0.01)。采用电针组SDS量表。评分和SCAG量表评分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认为该方法有效,操作简便,无药物副作用,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卒中后抑郁心理疗法

心理治疗属于中医情感治疗。它是一种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思维方式。早期心理干预也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的重要手段。情绪疗法是通过医务人员的语言和行为来改善患者的情绪障碍,从而迅速缓解症状或治愈。通过改善患者的消极观念,激发患者强烈的康复意愿和愿望,配合治疗和康复锻炼,在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中发挥积极作用。PSD的心理干预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放松治疗和暗示治疗。表明心理治疗对中风后抑郁也有很好的效果。

五、卒中后抑郁治疗讨论

目前,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在PSD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抗抑郁药与针灸结合、抗抑郁药与高压氧结合、抗抑郁药与心理疗法结合等,效果明显,但许多治疗PSD的药物对PSD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水泡亟待解决。例如,在药物治疗中,由于现代化学合成,中西药有其优缺点。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在治疗PSD时可能产生严重的毒性和副作用,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许多患者被迫停止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对于PSD的治疗过程没有共识。抗抑郁治疗建议持续4-6个月,然后逐渐停止。然而,面对21世纪的医学发展和临床需要,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如对PSD发病机制缺乏统一的认识,缺乏深入的研究,迫切需要人们寻求更合理、更有效的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陈艺英,何冰凤.卒中后抑郁患者丘脑代谢物变化特点的磁共振波谱分析[J].国医论坛,1998,13(3):11.。

Feng Xiaohua,He Mingying,Yang Lianxian. Meta-analysi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post-stroke depression[J]. Zhejiang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03,13(10):609

陆玉波,李志优,肖仕化,张桂兰.卒中后抑郁障碍的病因学研究与预防性治疗[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0(6):12215

付国祥,陈星,孙振亚. 参松养心胶囊合并黛力新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31期)

猜你喜欢

药物治疗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面向自动问答的机器阅读理解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不同治疗方案对输卵管妊娠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甲氨蝶吟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